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艳彬 《武当》2013,(7):29-31
蹬、踢、摩、探、踩,是八卦掌拧旋走转中脚下的五种劲,是八卦掌功夫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五劲"作用下,走转中以空入定,以定生慧,以慧生意,以意带形,动中生静,静中养气,动中炼气,以气帅形,以神帅气,充分展示出八卦掌以阴阳为体,以刚柔为用之功。  相似文献   

2.
芦艳彬 《武当》2013,(5):26-29
中国武术几千年传承,拳种繁多,合而言之为万法归宗,分而言之为各有所长。八卦掌是集内外家之所长,又有别于各家的独特功夫。说它独特,主要在于它是在八卦图上变卦拧旋练功和变卦拧旋技击,特别是在先天八卦图上环而无端的拧旋走转,收于体内则为阴阳,发于四肢则为刚柔的高深功夫。拧旋走转是八卦掌神妙之功的必修课,不求劲而劲自生。又暗含防守与攻击之法,是八卦掌练功之大法,更是八卦掌神功之精髓。  相似文献   

3.
邓付凤 《武当》2009,(5):28-29
八卦掌是内外双修的拳术,它结合了道家的导引吐纳术,融技击、养生、健身于一体,讲内外相合、上下相随、以意领气、以气领力。八卦掌的练功方法是非常独特的,以走圈为主,于走转之中外练筋骨劲力,内练浑圆之气。练好八卦掌必须了解、掌握其练功的理法精髓要义。  相似文献   

4.
卢艳彬 《武当》2013,(8):30-32
二、蹬、踢、摩、探、踩五劲在先天八卦中获得,于拧旋走转中变化不已。八卦有先后天之分,八卦掌亦有先后天之别。先天八卦掌为拧旋走转,为根为本为体。后天八卦掌为64势法与384之手法,为用。以身体而言,有身体八卦,为先天八卦,"本"也;以四肢而言,有四肢八卦,为后天八卦,"用"也。天地生万物皆有本源,人体亦皆具先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5.
卢艳彬 《武当》2014,(4):28-30
拧旋走转中的“踢劲”和“摩劲”几乎看不到,只能体会得到,最容易被轻视和忽略,但却是八卦掌功夫不可或缺的重要功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站桩     
张方 《精武》2011,(1):39-39
萧天石先生在《道海玄微》之中有论曰:"南宫列仙派之站桩功法,属辅助道法中的气功门,乃一种初入道之基本功法,如武林中之以站桩功为基本功者然。"又云:“练站桩功,其效且可增强丹田(下腹)势力,脑力灵性、体内养分及筋络活力,故武术家谓:‘练三年太极拳,不如练一年站桩功。”  相似文献   

7.
《精武》2007,(11):45-45
总歌八卦掌,走为先。收即放,去即还。变转虚实,步中参。走如风,站如钉。摆扣转变,步法清。腰为督,气为旗。眼观六路,手足先。行如龙,坐如虎。动似江河,静如山。阴阳手,上下翻。沉肩坠肘,归丹田。抱六合,勿散乱。气遍身躯,得自然。摆扣步,要仔细。转换进退,在腰隙。手打三,步打七。胯打走,肩打撞。委身挤靠,暗顶膝。高不扼,低不拦。迎风接进,最为先。数语妙诀拳中要,不用纯功也徒然。八卦掌。八卦掌拳名八卦,取易以为法。易者,阴阳之道也,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故善学者,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  相似文献   

8.
邓付凤 《武当》2010,(12):25-27
八卦掌为我中华传统武术诸门中锻炼形式最为独特的一个流派,其走圈转掌实为高级动桩,内含最上乘内功气功,为道家古传炼养法门。八卦功夫三年小成,以苦练转掌为主,体悟三十六歌诀,进阶功夫五至七年以精研四十八法诀为主。初级以练身法为主,中级以研究用法为主,高级以炼神意内功为主。  相似文献   

9.
马杰 《武当》2014,(5):10-12
武当内功太极拳,系武当玄门丹派道家修炼摄卫大法中的“内功太极”动功,是武当气功太极拳的高层次上乘摄生方术。它根据《易经》太极阴阳的精髓,天人合一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初学八卦掌应以定势八掌为基础,左右走转。待功夫上身,动作达到标准后再进行其他套路的训练。 八卦掌的运动特点是沿着八卦图线循环往复,不停走转。里脚(靠圆心的脚)直迈似圆的切线,外脚迈扣合圆弧,重心在后如坐椅,前腿虚探需自如。迈步过程中,两腿不离胫(胫骨),两脚不离踝(踝骨),形成剪刀股形。脚迈出时脚面绷直,脚底与地面平行,前踊似趟水,落地似踩泥,平稳而有力,俗称“趟泥步”。身随掌转,步随身行,拧肩调臂,拧裹钻翻,腰为主宰,发力在根(脚)。走转时,心气沉静,灵活应变,气沉丹田,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1.
心意六合拳内养八段锦,是心意拳的上乘内功心法。此功须在六艺的基础上,以心意拳论为指导方可盘练。长盘可加速人体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的循环,从而养五脏六腑之气,产生丹田之气,达到调理内养五脏六腑,以及对各种慢性病皆有一定的疗效,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功效。日久功深,丹田气足,实战时心意一动,丹田警动,发出丹田爆发整体内劲,击人时可达一触即发,有感  相似文献   

12.
韩哲 《中华武术》2007,(10):36-37
第二步养真气充窍,练呼吸开合这一步主练采气、练气、壮气之功,其目的是练后天之气,养先天真阳之气,使之增强、充盛、壮大,而后归属于中丹田之"空窍",并逐渐促使"空窍"转变成真气能量充盈的"功态窍",自发地产生"窍呼吸",即"胎息"之功能状态,使习者内气之功发生质的升华。但是,为什么要练气?怎样练?真气与丹田、丹窍是什么关系?"窍呼吸"  相似文献   

13.
释永涛 《武当》2005,(11):34-35
少林达摩养生功是达摩祖师所传,是少林禅武功夫的一部分,系少林内功之精华,内养浩然之灵气,外练筋骨之刚柔。它是靠内气行功以意引气,气人丹田后,潜气内转,周流全身。久练此功者,筋骨强壮,内气充盈,精力充沛,一旦运功发劲,用于实战,出手顿足可断砖碎石,以之击人,  相似文献   

14.
八卦掌推敲     
谈起八卦掌,人们通常说:“八卦掌圭是转圈。”这并不全对。董海川原传八卦掌中,也自复线。“之”字形路线;向靓的连着几步的纵跃步;双脚齐跃向横侧的跳步;一脚尖点地,一腿提膝的拧转窑旋这等等。转圈,R是八卦掌的擅长处,占的比例大,占的任置重要。原传八卦掌之...  相似文献   

15.
先明 《武当》2009,(3):41-42
武当筑基内功能够快速启动真阳之火,聚集散于身体各处的先天真阳之气,使丹田内产生并聚集高热能量,以炼化体内先后天之精,转化为真阳之气,达到“炼精化气”的效果。本功还能聚集炼化自然界的真阳之气,以补体内真气之不足,并促使丹田真气进一步充实、凝练,为修习高级内功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鑫 《精武》2003,(1):22-23
转掌功是八卦掌体系中最为基础的功法,也是最重要的功法。它既足八卦掌的内功,也是八卦掌所有招法拳路的载体,其作用就像水与船一样。没有水,船不能行驶,水浅则  相似文献   

17.
卢艳彬 《精武》2006,(4):7-9
一个人不能练习推手,不能对搏和技击。但是,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却能一个人采用特殊运动形式,使自己始终处于实战对搏中。此功法是练八卦掌特有“活劲”的主要功法之一。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分定步与活步。此为定步推手对搏功法,是活步推手对搏功法的重要基础。定步非不动步,而是因势而动的幅度不大而已。练功要求:双掌始终粘在一起相互激烈搏击。防守和反击必须在身法、步法和精、气、神、意、劲的作用下进行。身如游龙,掌似闪电。动则虎啸龙吟,静则如山似岳。瞬间前步变后步,后步变前步。前手变后手, 后手变前手。行功中体会身体上下的矛盾劲、左右矛盾劲、前后矛盾劲。两掌劲力既对抗又含蓄。功法特点:体现了八卦掌走中打、打中走、走中防、防中打、打中变、变中化、化则变化莫测的技击特点。练功宗旨:水火相济,阴阳互易。练意练神练气不用力。行功中不可想象某式生某力,否则,就完全背离八卦掌秘传推手对搏功法的总体要求,要揣摩劲由法生,达到无形无象。练此功需劲力不断,意念不断,功防不断,动作不断。掌随身变,身随步翻,以气帅形。修习其他拳种之人学练此功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乃前辈技击法要之结晶,下面笔者据体悟简析之。武当内家拳技击要诀分为心法诀和技法诀。心法诀“气沉于渊”,即气沉丹田。然丹田非脐下一寸之处,而是小腹之底部,即耻骨处,气沉到此深渊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气”并非呼吸之气,呼吸之气只能在胸部,气沉丹田只是意想。通过这种意想使胸腔开阔、横隔膜下降、肺活量增大,从而使呼吸顺畅、气血通畅、呼吸与气血的通畅是内家拳技击的必要保证,否则气喘吁吁,气闷气浮又怎能进行激烈的打斗?另外“气沉于渊,巧运气血”,也是内家养生的首要法则。所以说,内家拳是技击与养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储一恒 《武当》2006,(9):49-49
内功是传统的武功功法。今介绍之任督循环内功修炼,是道家内功紫阳金掌修炼达到一定层次,亲身验证的心得,操之效显。一、意守中宫(脐内丹田),阴阳升降,丹田聚气。第一步:站式(盘坐亦可)。初学者宜站式修炼,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左手掌心朝上,右手握拳,拳心朝上,拳背放于左手掌心,  相似文献   

20.
黎大志 《武当》2003,(1):16-19
众所周知,武当内家拳以“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为其主流,都与道家道教之阴阳太极五行八卦九宫之学密不可分。特别是内家太极拳,运用我国古代道家哲理阴阳学五行八卦演变之法,结合人体内外运行规律,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