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保育员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配合主班老师组织好教学活动,我们班的保育员小花就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在音乐活动中,她看到我背着手风琴不方便示范,就会主动地帮我示范。她惟妙惟肖的表演总能引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美术活动时,由于孩子多,我一个人辅导不过来,小花就会和我一起耐心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她还不时地给这些孩子以鼓励。在户外活动时,小花总在孩子周围“巡逻”,她生怕孩子们发生意外。只要有孩子摔倒,她就会立马跑上前去,像母亲一样把孩子抱在怀里,轻声地安慰他……”我是一位大班孩子的家长,看到这篇描写保育员的…  相似文献   

2.
刘娜 《家教指南》2007,(3):63-64
孩子大约两岁多,很招人喜欢,一看见我就甜甜地喊了一声“阿姨”,但不久孩子就撕心裂肺地喊起了“爸爸”。我本能地跑了过去,却看到孩子的爸爸正躺在竹床上悠闲地闭着眼睛睡觉.孩子的妈妈却在一旁开怀大笑。我正纳闷,孩子的爸爸却从竹床上猛地坐起来抱住了孩子,说:“爸爸又活了!爸爸会变呢!”原来他在装死拿孩子开心!大人们乐得哈哈大笑时,孩子却露出了惊魂未定的眼神。  相似文献   

3.
郑延梅 《家长》2014,(10):29-29
正过分的成功教育,只会让孩子过于自信。事实上,过于自信就是一种自大。孩子出生不久,我就买了好些有关教育的书籍。我想一定要把他培养成一名自信、快乐、坚强、爱好广泛的孩子。我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还专门在固定的时间观看育子的电视节目。我读书比较快,囫囵吞枣地读一遍,当时的我也只知道一点皮毛而已。看到书上说,对于年幼的孩子,要多鼓励,多表扬。我也就按部就  相似文献   

4.
先让我们看这样两个镜头:一年级语文课上,孩子们在学习“bpmf”。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个孩子听广播的画面,然后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刚入学的孩子不谙世事,一个孩子马上站起来:“老师,你是不是想教我们读b呀?我早就会了。”老师有些尴尬,仍不失温和地说:“我问的是你看到了什么?”那个孩子带着一脸的委屈坐下了。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录音机。”老师摇摇头。另一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录音机上的天线。”老师摇摇头。第三只小手举起来:“我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听录音机。”老师还是摇摇头。最后终于有一个…  相似文献   

5.
江西读者小潘来电问:“我的儿子对什么事都感兴趣,就是都不能坚持到底,刚报了英语班,又想学书法;看到别人学习跆拳道‘哼!哈’很有气势,也想去体验一下。孩子兴趣不能持久,会不会影响学习?我们该怎么帮助他呢?”  相似文献   

6.
家长角色:隐形的助学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家长都在尽力充当教师的“家庭助教”,同时又在感受难堪:一方面,督促孩子学习往往会导致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更有甚者,来自家庭的学习压力诱发了一些孩子的情感和行为问题,而这样的结果是家长们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而且,充当“家庭助教”的家长往往面临这样的困惑:孩子上低年级时,在他们的辅导下做作业已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进入高年级后,家长意识到孩子需要自己独立来完成作业,却又担心孩子自己能不能做好作业,并反思自己以前是不是过多地干预了孩子的学习,怀疑过去的做法是不是有误,会不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怎…  相似文献   

7.
后进生需要什么?有人会说,后进生需要鼓励,后进生需要温暖,后进生需要自信……如果一个学习上后进的学生这些他都具有,他又需要什么呢?他需要学习方法。 我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曾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到了初一,新开设了英语课,孩子最初还能考及格,后来成绩渐渐下降,竟降到了30分。我的孩子不学习吗?他每天晚上都认真地做作业,英语作业更是抄了一遍又一遍。看到孩子在家里的学习状况,谁也不会料到他的英语只考30分。一次,他的父亲问他要英语卷子看。他由于害怕,就拿了别人的一张卷子和自己的一张卷子合起来,说他英语考了68…  相似文献   

8.
杜晓华 《山东教育》2007,(1):121-122
写这份报告是我一年多来酝酿已久的事。虽然迟迟未能动笔,但心中的感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无法让自己心平如镜,因为我看到了教育的多处伤疤,多处弊端,而直接受影响的却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孩子。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虽然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但在这种教育形式下,我害怕自己也会变成其中一名帮凶,甚至是不拿刀的屠夫。我心何安!在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的今天,  相似文献   

9.
夏轶轩 《家庭教育》2009,(10):26-27
在交通和通讯日益发达的今天,孩子的舞台会变得越来越大。很多孩子会像夏轶轩同学一样离开父母的怀抱。到别的国度,甚至是地球的另一边,去学习和生活。独立生活会带来很多挑战,但也不乏有趣的故事发生。无论怎样,这都是不错的经验,因为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长大了,不是吗?  相似文献   

10.
许惠英 《家庭教育》2001,(11):19-19
最近,儿子迷上了立言写给中学生看的《冰太阳红太阳》一书。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他就会急切地拿起这本书,躺到床上看起来,直到我催促他把灯关上。早晨起来,推开他的房间,又看到他捧着这本书在静静地看着。每当我看到孩子这样读书时,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最欣慰的一件事就是:使自己的孩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发现班里的孩子挑食得厉害,以前只是告诉老师“不喜欢吃”,而这几天干脆捂着肚子说肚子痛,吃了就会吐,有时严重了还落泪。正巧有天看电视,看到一位妈妈把一些孩子不愿吃的食物当作“敌人”,让孩子大口去“消灭”它们。我看到那孩子很高兴,很开心地帮妈妈消灭了它们。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接触社会的起点.这里的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颇具挑战性的全新的生活。孩子不但要学习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待人接物。而且还要全面地学习知识.因此.孩子经常有面对挫折与失败的时候。在我们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常常会见到孩子面对挫折.心情极其恶劣:或哭泣。或发脾气,或退缩……每当看到孩子们出现这样的状况。我都很着急,也意识到失败是过集体生活的孩子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因为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所以在生活中我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些.特别是当我看到家长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时每每会有一些不太适当的话语和行为,我总想告诉他们这样不好.我知道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这部分父母中的一部分还会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但教育是无形的,是有迹可循,也是藏于生活细节不被觉察的.家长也许不知道,那些不经意的小事可能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同学带着孩子到家里来做客,看到我女儿正津津有味地看百科全书<告诉我为什么>,不禁惊叫起来:"怎么已经认识那么多字了呀?真是会自己看吗?真的看得懂吗?"  相似文献   

15.
从教多年,我一直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等待着教师去挖掘。看到学生在运动会上坚持跑完800米赛程,我总是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多勇敢的孩子啊!”看到大扫除时学生不十白脏、不怕累,我又会激动不已,“多可爱的孩子啊!”下课的瞬间,看到讲桌上学生悄悄放的一块糖,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多懂事的孩子啊!”学生回报我的点滴进步、丝丝温情总让我感叹:学生是最纯真可爱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钢琴的孩子越来越多,作为一名高校音乐专业的钢琴教师,我接触到了许多从事儿童钢琴教学的老师,也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我发现,有不少孩子是在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下在学习钢琴,而不是主动积极的在学习。就我看,目前的儿童钢琴教学还是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田志红 《班主任》2014,(7):48-50
作为一个清醒的教育者,我深刻地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全面的,不能只停留在学习这一方面。那该如何转变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呢?1.从成绩入手因为家长最关注孩子的成绩,所以在家长会、约谈或者打电话时,我会先和家长谈孩子成绩方面的事情,但对不同孩子会有所区分: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我会表扬孩子的成绩,让家长充分感受到孩子的优秀,同时引导家长多让孩子参与其他方面的活动。对于成绩中等的孩子,我会让家长看到孩子在课堂、作业、活动等方面的进步,让他们感受到孩子在努力,并且他的努力带来了成绩的进步。同时让家长意识到,参与其他活动,不但不影响学习成绩,反而可以促进学习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颜逸卿 《宁夏教育》2006,(10):69-69
妈妈:孩子对我没话可说。小明放学回家后,有时妈妈多问几声,他干脆理也不理,只管做自己喜欢的事。尤其是刚刚和同学打电话时还眉飞色舞,放下电话看到妈妈,脸上的表情就僵住了。小明妈妈说着说着眼圈就红了:“我一天工作辛辛苦苦,回到家也没别的要求,只想看到孩子对我笑。能亲亲热热地喊我一声妈妈,跟我说几句学校发生的事,而不是冷冰冰地铁板一块。”  相似文献   

19.
朱郑汇 《师道》2013,(11):37-38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校园里似乎少了些许孩子欢快的笑声。身为一线教师的我能深切地体会到孩子的用心,但这样沉闷的学习环境师生都不愿看到,需要改变些什么.而一时又无法做起。我正在等待着机会的出现,缓解无形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李豫 《山东教育》2007,(6):37-37
一天下午户外活动,童童的鞋带开了,我正要蹲下去给她系上,突然想起有关国外教育的一篇文章,作者在国外的幼儿园里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小孩自己费力的系鞋带要去帮忙,却被孩子生气地拒绝了。童童五岁多了,更应该自己学习系鞋带了。于是,我对正在理所当然等待我去帮忙的童童说:“你自己系鞋带吧。”一听这话,她小嘴一撅,理直气壮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