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婕 《语文天地》2013,(10):72-73
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融合,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流失,这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面对这一局面,教育界呼吁“传统回归”,注重民族经典,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而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课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文化渗透,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刘婕 《语文天地》2013,(19):72-73
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融合,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流失,这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面对这一局面,教育界呼吁"传统回归",注重民族经典,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而语文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课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文化渗透,发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引导学生领略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树立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一字一乾坤     
汉字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遗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汉字、用汉字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与汉字接触最多,也与它最为亲近。所以,我们二年级将“汉字文化久,浸润国学长”(“赏汉字文化,品国学经典”)作为本学期国学周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总目标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文.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古代经典诗文的读写链接.引领学生绵延亘古文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骄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传统文化回归,部编版语文教科书的古诗文篇目大量增加。根据2018年秋季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小学和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选用古诗文篇目的数量分别达到课文总数30%和51.7%上下,增幅最高达80%。这些古诗文都是蕴涵丰富、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在传统文化回归的大潮和新课标下课改新阶段如何更便捷、更有效地教学这些经典名篇,使之更好地助力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笔者认为:不妨从古人的教学中汲取一点"智慧"。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文化。虽然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文化,但它和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息息相通,它所反映出的许多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已经深深地融进中华民族的血管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是拙文所能面面论及的,因此本文仅就它的核心精神做一探讨,以示正于大方之家。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和”“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是什么”一直是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人认为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忧患意识。这些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笔者认为,更能从整体…  相似文献   

7.
严涛  梅琴 《教学月刊》2015,(Z1):12-14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教育界积极呼应。2010年教育部、国家语委下发《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中开设了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笔者所在学校也加入了这一行列,通过课程设置序列化、教材开发规范化、课程学习活动化的策略,对高中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的开设进行了有效探索。一、对高中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设置的基本认识(一)高中传统文化经典选修课程的定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选修课分成  相似文献   

8.
张艳艳 《考试周刊》2012,(94):25-26
星河斗转,乾坤挪移,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之车轮.在不断改朝换代中。浩浩荡荡驶进二十一世纪。白话文的使用.各种西学热潮,使得传统文化淡化,道德不常,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为此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热,呼吁回归传统文化教育。作者希望从中国传统文化群经之首《易经》中,探索反观当今教育,因而依据人的身心发展阶段特点,从中华伟大经典《易经》的卦象“蒙”卦上寻索,探求教育真理,期望获得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是相对现代文化而言的,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的,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是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1]几千年历史长河所沉淀和锤炼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源泉。就像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所说的那样:“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当代高等教育能否真正意义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高等教育体制,能否在它的三项职能(即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上发挥作用,并在世界教育大家庭中有立足之地,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能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使其在自身内容的构建上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文化”这个词与教育有紧密的联系。《易》云:“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下。”后来才演化称“文化”的,即“人文化成”的简化。其基...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培育人文精神和核心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突出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浸润传统文化,真正落实传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王财贵博士近几年来本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仁心,到处奔走呼吁新一代要读经典、背经典、用经典,以期净化人心、规范人们的道德品行,使社会文明又和谐。他还特别强调背经典的黄金年段是少年儿童时代。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编订的《儿童经典诵读教育手册》一书中这  相似文献   

12.
日前,笔者听了多节语文课。有热热闹闹的多媒体课。有教师精心构思、步步为营的导读课,也有一些像语文课又不像语文课的四不像课。听完以后.总是觉得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缺失了些什么。不再姓“语”了。而“课标”已经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所以,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要回归文本。  相似文献   

13.
经典传统文化,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本,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教育的有效渠道,也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一首古诗一个人——链接拓展酝气度”“一座楼阁一组诗——灵动建构蕴高度”“一篇文章一本书——回归本原孕厚度”的三种维度,在语文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落实传统经典文化教学,使得学生既能积淀文化素养,又能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古诗文是我国的经典传统文化之一,是华夏五千年文明为人类留下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无疑。移动互联网给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让古诗文焕发生机与活力,让古老的文化鲜活起来,笔者认为“互联网+”将是有效、可行和必行的新途径,它必将让古诗“不古”。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对于实践阶段的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提出如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绿意,涤荡着一些旧有的语文课堂理念和课堂运作模式,呼唤着我们重新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我们放飞思想,在亲历中体验,在开放中探究,努力追求既有创新思想又实实在在的教学境界,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语文教师。下面是笔者在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实践中所做的探究和反思。一、不要丢失语文课的语文味。《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课标”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两性”,但我…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 ,分析其产生及发展 ,提出了“传统”这一概念并非纯粹是指陈旧、过时的东西 ,它不是静态的理念 ,而是动态的现实 ,从而导出了中国现代特色文化绝非星外来客 ,也不是空中楼阁 ,而是渊源于传统又超越传统的先进文化 ,由此而来进一步指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正是了中国现代特色文化 ,而且随着地球村的形成 ,它将对地球村的村民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有幸在太原参加“中学语文研讨会”,聆听了全国特级教师陈钟梁先生和临汾一中王玲玲老师的做课讲学,受益颇深。结合当前中学的语文教学现状,谈几点心得。一、多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载体。”笔者理解,所谓文化载体,它不仅仅是载体,也是文化本身,即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如何贯彻“文化载体”这一精神呢?首要前提是扩大阅读,背诵经典。多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之一。南宋朱熹主张多读书,要做到熟读成诵。近代名人曾国藩教子读书,曾一次列举文王周公、孔孟、…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给21世纪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当前部分初中生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传统文化回归教育”呼声日益高涨,社会、学校都希望通过对中华经典文化的学习来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精神的弘扬,但大热的背后中学生仍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传统文化学习并未大兴。笔者从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社会环境等因素,分析个中原因;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给学生注入正能量和从现代教育技术中寻求妙计良方,为学生注入“内化”力两个方面,就如何让学生高效地习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西崽”形象形成一个系列,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和价值。“西崽”的文化性格以洋气、土气、霸气和奴气为主要特征。其产生既受中国农商传统的制约,又有主奴根性的影响,还与西方个性主义和享乐主义有着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发展的一个畸型儿。“西崽”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它对传统文化反叛的先锋性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