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喂,最近你有没有看过《我的野蛮女友》?”“当然不会错过,我还想尝试做一回呢!”“你要对谁‘野蛮’呀?”“嗯,从身①边抓起吧!”“你是说同桌?”“当然喽!”前不久正热播的《我的野蛮女友》的“龙卷风”已刮进了校园,我们班的女生一向挺文静的,可如今也跟着陷进去了。我可不愿当个野蛮女生。那天,同桌小开小心翼翼地问我:“你……你会不会对我‘野蛮’呀?”弄得我哭笑不得。令人恐惧的是,那些“野蛮女生”对同性也不放过。一日,由于讲台封住了去路,无奈之下,我便从同学的椅子上跨了过去。“喂——”一声刺耳的尖叫吓得我跌坐在了椅子上。…  相似文献   

2.
周瘦鹃的小品文《杜鹃枝上杜鹃啼》第二自然段写花鸟同名之趣后 ,接着写“唐代大诗人白乐天诗曾有‘杜鹃花落杜鹃啼’之句 ;往年亡友马孟容兄给我画杜鹃和杜鹃花 ,题诗也有‘诉尽春愁春不管 ,杜鹃枝上杜鹃啼’之句 ,句虽平凡 ,我觉得别有情味”。授课时我向学生质疑 :“平凡”指什么 ?“别有情味”是什么情味 ?学生议论之后 ,大体上得出这样的答案 :平凡是指马诗套用了白诗的格式 :“杜鹃”一名两冠在一句诗句中出现。别有情味 ,别于哀鹃的传统说法且与第一段“欢快之声”照应。写其是乐鹃。另一学生对上述答案却提出异议 :“别有情味”不仅…  相似文献   

3.
李爱霞 《山东教育》2021,(10):57-58
记得有一年接手一个五年级的班,上了几个星期的课,我和学生之间都比较熟识了,但令我奇怪的事情是学生见了我之后都是一句礼貌的“老师好”。我非常惊讶,难道已经学了两年英语的小学生连几句“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的日常打招呼的英语用语也不会吗钥另一件事情是院一次上课的时候,学生把窗都关上了,我就对着靠窗的一位同学说院“Please open the window.”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一年,我用电脑学完了初中英语的全部课程。在学校里,我的英语也是顶呱呱的,英语老师常常夸奖我,我便自认为很了不起了! 放寒假的第一天,爸爸带我去了市中心一个叫“英语角”的地方。那里有很多人聚在一起,还有外国人,人们都用英语交谈。我也想揷嘴说几句,可是口张了半天,一句英语都吐不出来。我的脸羞得通红,真是丢脸呀!  相似文献   

5.
说“何有”     
《论语》里记载了孔子说过的两句结构极为相似的话: (A)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B)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 哉?”(《子罕》)这两句话中都有“何有于我哉?”。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译为“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译文之后还有注解,大意是:如果把“何有”看作“不难之词”,那么,“何有于我哉”便应该译成“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困难呢?”全文由自谦之词变为自述之词了。  相似文献   

6.
翻开《书摘》2005年第3期,看到《侯宝林:我一生是为你们的笑而活着》一文中有一个小标题——“临终彻悟,羽化成佛”。心想,“羽化”怎能“成佛”?大概是印错了吧,应该是“成仙”才对。可仔细一看正文,“他说完了这句,双手合十”“侯宝林已入化境,成佛了”,竟真的是“成佛”!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错误并不少见。这里再举几例:  相似文献   

7.
“一嗒嗒、二嗒嗒……”孩子们跟着音乐的节奏认真地练着舞蹈动作。红舞鞋也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一前一后地飞舞着。我正在一旁一边比划着,一边在思考下一步该变换一个什么样的队形,这时传来了窃窃私语声,仔细一听,说话的孩子还真不少哩!我一转头,一个个小嘴都紧紧闭起来了。可不一会的工夫又嘁嘁喳喳地响起来。这一下,我忍不住了,“啪”的一声,关了录音机,转头注视着孩子们:“你们是不是有事呀?可以告诉我吗?”顿时,练功房里像炸锅似的,你一句我一句的。听了半天才明白,原来  相似文献   

8.
《鸟的天堂》(六年制第十一册)文末有这样一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昨天“眼睛”为什么会“骗我”呢?有这样四个原  相似文献   

9.
在古汉语中,“吾”与“我”同属第一人称代词。现在多数中学语文教师在讲解“吾”与“我”时,都作“同训互举”,不去区分其间用法的细微差别。早期的文人如章太炎先生在《正名杂义》里,也举《庄子》的“今者,吾丧我”一句为“同训互举”解。凡此,都不免给人有以偏概全之嫌。单就孔子的《论语》,其中有“吾我”两字之句则多达百余条,旁及他书,真乃“吾我”句多于牛毛也!经过互相比较,才知古人用此两字分别甚严且有规律。现略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卖柑者言》有句云:“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句中的“子所”,课本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注为“你那里”。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下册注“所”为“所需”,认为“所”后省略了“需”字。我认为上述两解均有可商榷之处。正确的理解应将“所”训为“意”。验之古文,书证颇多。请看: (1)窋既洗沐归,时间,自从其所谏参。  相似文献   

11.
《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一句的解释多为:“唧唧,织机声。一说叹息声。”新教材作“机杼声”解。作“织机声”解,虽然《辞海》中有,并以此句为例,但笔者认为与下句“不闻机杼声”不相吻合;作“叹息声”解,《辞海》中也有,但“表示赞赏或怜悯”,又与诗中木兰因无人替父从军而愁闷的心情不符。朱声琦先生生前曾提到,虞城县木兰庙中有碑刻《木兰诗》,上面的首句为“促织何唧唧”,并说《古文苑》中的选文与之相同。笔者虽未亲见,但在徐中玉、金启华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找到了佐证:“唧唧:叹息声。这句一作‘唧唧何…  相似文献   

12.
“叮铃铃……”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礼貌地说:“喂,您好!”“请×××接电话!”“谁?”哦,我明白了,原来是对方拨错号码了。自从家里装上了电话,就经常碰到这类拨错号码的事情。有一次,我和表妹正在下棋,电话铃响了。“烦死了!”我懒得起来去接电话,可铃声还是不断地响着,我只好拿起话筒:“谁呀?”“哦,请问×××在家吗?”“怎么搞的?你打错了,真讨厌!”我狠狠地回了一句,随后“喀嚓”一声挂了。从那以后,凡是遇到拨错号码的人,我都会毫不留情地“打击”他们。爸爸曾经提醒过我接电话时要注意礼貌,我根本没听进去。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忽…  相似文献   

13.
《宋定伯捉鬼》一文中有这样两句:①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②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句中加点的“之”字应怎样理解呢?与人教版教材配套的《同步练习册》(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10月)把①句的“之”解释为:代物,指“水声”。既然是“了然无声”,又何来“水声”可听?岂不前后矛盾?其实,“之”在句中是代事,指“鬼渡”,可不  相似文献   

14.
你爱学英语吗?你默写英语单词轻松吗?如果你正在为学英语而感到困难时,就让我这位有浅薄经验的“小老师”来教你几招吧“!勤学!巧学!”记得那次剑桥英语等级考试没通过,让我难过了好一阵子。也因此对学好英语失去了信心。我的苦恼是“背得快,忘得快”。平时不愿意多下工夫,即使背了,也马上忘,造成我的词汇量太少。我想起了一年级的拼音卡片,对!有了,我把英语单词制成一张张的小卡片,随身携带,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我特别喜欢在野外背读,公园的草坪上有我的英语声,花丛中有我的英语声,西湖边、柳树下,山岭上……到处留下了我的英语声…  相似文献   

15.
《〈论语〉十则》中的第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三点一测丛书·七年级语文》(科学出版社)都把“一言”翻译成“一句话”。把第十则翻译成“子贡问道:‘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回答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对此我表示怀疑。我特意查了字典,《康熙字典》有“一字为一言”的注释,《现代汉语词典》(1997年北京,商务印书馆)有“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的注…  相似文献   

16.
英语“分隔修饰”面面观高学栋在莎士比亚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句名言“Alisnotgoldthatgliters.”其中“thatgliters”,乍看上去是修饰“gold”,可它真正修饰的中心词是“Al”。又如高中英语课本(1990年版)第一...  相似文献   

17.
“而”释     
《赤壁之战》“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一句中的“而”字,课本未作注释,也许作一般用法的词。因此一般译文都省去未译,有的为照顾语气完整,变通(或省去“而”另增补的)译成“怎么……呢?”我以为这个“而”字可训成副词“岂”,译成“难道……吗?”清·吴昌瑩《经词衍释》“而”字条下有云:“《博雅》曰:‘而,岂也。’此文《释词》不载.《孟子》:‘不贡而能之乎?’言岂能也。《论语》:‘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左传》僖二十年:‘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言岂由人也。《襄二十四年》:‘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而,  相似文献   

18.
斗“牛”     
“弹得不错嘛!想不想来一场真的斗‘牛’?”我正在练习《西班牙斗牛士》,爸爸高兴地走进我房间说。“好啊!来就来,不过你要当‘牛’。”我关上电子琴,拿了一块红布,准备迎战。一场激烈的“斗牛”比赛就要开始了。爸爸可是一条十足的猛“牛”。我呢,也要做一个合格的“斗牛士”。我拿着那块红布,先摆在左边。爸爸则把两只手做成“六”的形状,放在两侧太阳穴上,然后发出“哞”的一声,就向我冲来!呀!“牛”来了!“呼!”我紧抓红布一甩,从头上方挥到了右边,同时做了一个欢呼的动作。爸爸见了,更是“气急败坏”,他趁我不注意,又向我冲来。可我有…  相似文献   

19.
《楚辞》是“书楚语”的,它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方言色彩。“些”“兮”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个方言词。《招魂》几乎每句末尾都用“些”:“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幹,何为乎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兮”字用得更多,有时用在句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朗曼现代英语词典》(Longma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y),所谓歧义句是指a sentence“having more than one meaning or interpretation”那么英语中为什么会出现一句多义的现象呢?英语中的歧义句又有那些特征呢?本文拟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词性不同而引起的歧义。 英语中有三种构词法:复合(Compounding)、变换(Conversion)和派生(derivation)。所谓“变换”是指词性变换,即一个词有一种以上的词性。正因为一个词具有不同的词性,所以在句中可引起歧义。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