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自开展“一稿一投”好还是“一稿多投”好的问题讨论以来,收到了自治区内外的许多来稿来信,同志们除继续分析“一稿多投”的利弊以外,有的还就如何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选编宋志耀等同志的三篇文章发表。本刊吸取多数同志的意见,就稿件的投寄和处理与作者约法三章,同时公布。读者同志如有不同意见,仍希来稿来信。  相似文献   

2.
读者专题讨论,是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 60年代前期,人民日报曾多次开辟读者讨论专栏,讨论各类重要问题。以《正确的设计从哪里来?》为题的讨论,是当时影响比较大的讨论之一。这次讨论从1964年12月7日开始,历时4个多月,出版了28期讨论专栏,发表读者来信来稿120多篇;配合讨论,报纸发表了两篇社论和多篇短评。讨论期间,读者来信来稿达2000多件。上海解放日报等地方报刊与这个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公共图书馆藏书重点的讨论,图书馆界时时有,但似仍未解决实际问题,不少图书馆仍存在着“大规模葬送图书”的现象。肖佳平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深入地探讨了这个问题,他提出的几个想法,我们很感兴趣,推荐给所有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一读。并欢迎来稿讨论,欢迎争鸣。  相似文献   

4.
读者专题讨论,是报纸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一种好形式。60年代前期,人民日报曾多次开辟读者讨论专栏,讨论各类重要问题。以《正确的设计从哪里来?》为题的讨论,是当时影响比较大的讨论之一.这次讨论从1984年12月7日开始。历时4个多月,出版了28期讨论专栏,发表读者来信来稿120多篇,配合讨论,报纸发表了两篇社论和多篇短评。讨论期间,读者来信来稿达2000多件。上海解放日报等地方报刊与这个  相似文献   

5.
目前,新闻界对我国报纸等新闻媒介是否具有商品性、市场性,如果有,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本刊特开辟专栏讨论,本期发表唐跃培同志的论文《试论报纸的市场性》及一篇资料,希望引起读者关注,来稿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6.
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议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本期刊登的浙江日报副总编辑应金泉的文章,对这一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与一般只是强调压缩和精简工作会议新闻的思路相比,这篇文章提出的改进方法明显高出一筹。我们在刊登并推荐此文的同时,也欢迎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有研究的同志,踊跃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企业报应该姓什么”的讨论,本刊已发表了3期,从大量的来稿和座谈的情况看,大家非常关注这一讨论,尤其是企业报的从业人员,更为重视。他们说,多少年来,就如何办好企业报,确实没有认真探求过,基本上是企业报各自为战。近几年来,虽然相继成立了一些行业间、地区间的企业报协会、研究会,但大都是松散的组织,很难就这个问题进行认真的深入的探讨。他们寄希望于本刊这次讨论。我们  相似文献   

8.
孟济民同志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讨论:一、群众来信来稿处理不完,到底思想原因是主要的,还是客观困难是主要的?二、用什么方法才能多快好省地处理信稿,是否一定要做到每件必复?三、如何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把工作时间用在刀口上。本刊从下一期起展开这个问题的讨论,希望各报做编辑、通联工作的同志都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从函授学员近期军事训练方面的来稿看,许多初学写作者不知如何去抓问题,这必然会大大影响稿件的采用。那么,究竟在军事训练报道中如何抓准问题呢?下面我就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在进行举世瞩目的改革。在这场伟大变革的过程中,我国新闻事业也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各类报纸越来越多。小报向大报提出了挑战。在这新形势下,大报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地摸准时代的脉搏,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的呼声,这是需要认真探讨和实践的一个新课题。这里刊登的两篇文章,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本刊从,本期起开辟《在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大报?》的讨论,欢迎大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1.
从函授学员近期军事训练方面的来稿看,许多初学写作者不知如何去抓问题,这必然会大大影响稿件的采用。那么,究竟在军事训练报道中如何抓准问题呢?下面我就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进行举世瞩目的改革。在这场伟大变革的过程中,我国新闻事业也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各类报纸越来越多。小报向大报提出了挑战。在这新形势下,大报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地摸准时代的脉搏,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的呼声,这是需要认真探讨和实践的一个新课题。这里刊登的两篇文章,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本刊从本期起开辟《在新形势下如何办好大报?》的讨论,欢迎大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改革该如何深化,这是广大同仁所关心的问题。本刊今年特设“关于‘改革的突破口’讨论”专栏,以便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14.
《问题讨论》已经办了4期。共发表了13篇文章。作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影响出书质量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问题讨论比较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怎样认识“利润承包、工效挂钩”的体制,其利弊得失应当如何评价?(二)出版社要不要坚持按专业分工出书,实行出书专业分工与市场经济是不是矛盾的?(三)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是不是意味着对编辑主体意识的否定,还要不要坚持编辑主体意识? 为了使问题讨论深入下去,希望广大读者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来稿请寄本刊《问题讨论》专栏。  相似文献   

15.
如何处理来稿?这是编者、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发表过业余作者要求编辑部认真处理来稿的呼吁,介绍过报刊编辑部处理来稿的办法;也曾明确指出过“一稿两投”、“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还批评过那种对待来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可是,目前有些报刊编辑部,在处理来稿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业余作者也颇有意见。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广大读者、业余作者的呼声,改革来稿处理办法,已经是时候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编者,在《致作者》中就如何处理来稿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读者、作者纷纷来信称赞。这里选登三篇。  相似文献   

16.
如何处理来稿?这是编者、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发表过业余作者要求编辑部认真处理来稿的呼吁,介绍过报刊编辑部处理来稿的办法;也曾明确指出过“一稿两投”、“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还批评过那种对待来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可是,目前有些报刊编辑部,在处理来稿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业余作者也颇有意见。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广大读者、业余作者的呼声,改革来稿处理办法,已经是时候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编者,在《致作者》中就如何处理来稿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读者、作者纷纷来信称赞。这里选登三篇。  相似文献   

17.
如何处理来稿?这是编者、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刊曾发表过业余作者要求编辑部认真处理来稿的呼吁,介绍过报刊编辑部处理来稿的办法;也曾明确指出过“一稿两投”、“一稿多投”的做法是不对的,还批评过那种对待来稿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可是,目前有些报刊编辑部,在处理来稿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业余作者也颇有意见。面对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广大读者、业余作者的呼声,改革来稿处理办法,已经是时候了。 6月14日,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的编者,在《致作者》中就如何处理来稿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读者、作者纷纷来信称赞。这里选登三篇。  相似文献   

18.
本刊1985年第四期刊登周志卓同志《“一稿不能两投”说不利于新闻传播》一文后,收到了多篇参加讨论的文章,现选四篇发表。希望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继续来稿来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们相信,大家心平气和地谈利弊、摆道理,总可以得出一个可以为大多数同志所接受的比较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提高图书质量是出版工作永恒的主题。在本刊去年举行的一次有关的座谈会上,有青年编辑提出,为解决图书质量滑坡,消除无错不成书的现象,当务之急是必须在出版改革中建立图书质量保证机制。本刊十分赞同这个看法,决定从本期起开展这一问题的讨论。欢迎大家来稿。  相似文献   

20.
王振宏  李彬 《新闻传播》2004,(11):22-23
本刊自今年第9期推出“新闻媒体如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专题研讨后,又陆续收到一些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的来稿,这些来稿分别就如何用创新思维做好东北撮兴新闻报道、如何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宣传上提高媒介专业化水平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本刊现再编发一组来稿.希望对各新闻媒体的振兴老工业基地宣传报道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