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8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出版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指出:党报党刊以外的报纸、刊物的改革方向是转制改制,规范上市.这就把出版产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问题明确提上了议事日程.<北京青年报>、<中国证券报>、天津<今晚报>被指定为试点单位,现在已在堂而皇之地运作.北青传媒已在香港上市.这批试点单位完成试点之后会怎么样,必然会有一场大动作.2004年12月,在海南省博鳌举行的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广电总局亦表态将不再批建事业性广电集团,要求已经成立的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要继续保留事业性质,就一定要把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新的产业经营公司或集团公司."由此可见,传媒产业大发展的政策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认真研究一下传媒产业进入融资市场的方式选择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企业家"的称谓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但改革开放多年了,"传媒企业家"的概念在官方文件中迟迟未出现.在传媒走市场的步子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传媒企业家"的概念早于官方文件,在业界已经悄悄流行,在某些民间或半官方的论坛中,常会将一些具有复合型素养、有传媒运营能力的传媒领军人物称为"传媒企业家".但在官方文件中没有这些提法,直至最近<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出来之后才看到"培养企业家"的提法.  相似文献   

3.
梁延耀 《传媒》2005,(7):22-23
<传媒>杂志第6期的特别策划<报业"德比"战>中把郑州列为报业德比战的十大战区之一,可见中原郑州的报业市场虽不及中心城市激烈,但郑州作为中原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郑州报业对整个中国报业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4.
传媒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建构着传媒自身形象.本文即希望通过考察<东方早报>、<兰州晨报>、<南方都市报>、<燕赵都市报>四家都市报关于"三鹿奶粉事件"近三个月的报道,对都市报在"三鹿奶粉事件"报道中所建构的媒体形象作一个整体呈现.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名财经类杂志的成功经验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明 《编辑之友》2004,(4):68-70
自从中国成功加入WTO之后,关于国内媒体如何应对来自境外传媒巨头的观点就接踵而来,同时,境外传媒巨头的身影也已经悄悄出现在我们身边.期刊方面,近期以来,说的最多的应该就是关于<福布斯>、<新闻周刊>、<哈佛商业评论>等国际知名期刊展开进军中国的步伐了.虽然国内有关部门一再重申外刊进入中国市场的方法和模式将被规范,让国内的期刊出版者们暂时松了一口气,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境外传媒大军的步伐已经是势不可挡,我们现在所应该做的是,汲取和学习境外期刊的成功经验,改变并完善经营运作模式,壮大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新闻实践>在人民网传媒频道"期刊秀"主页上传展示,快有一年了.我们认为,2009年改版之后,新推出的"多棱聚焦"栏目可视为是对之前"专题研讨"栏目的延续,但有了不少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2006年,学界关于中国传媒发展研究在"前承"与"后续"上取得一些引人注意的成就:研究的视野显得更为开阔,减少单纯描述性的层面,更加注重理性思考;在重视单个传媒研究的同时,也强调对整体的观照.为了更加具体的把握2006年学界关于传媒发展研究的现状,我们从新闻传播类期刊中选取了12种期刊作为样本.样本的选择主要是根据南京大学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指定的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以及一些对传媒发展有较多研究的重要期刊.它们是<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当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新闻战线>、<传媒观察>、<中国广告>、<广告大观>(综合版)等.  相似文献   

8.
查国伟 《传媒》2005,(5):39-4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楼下报摊上"晚报,晚报"的叫卖声,变成了"晚报,晚报,北京晚报,法制晚报". 虽然全国的晚报市场整体低靡,但是北京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京城人特有的读报习惯使京城的晚报市场火爆依旧,在资本不断涌入、新报不断出现的北京报业市场杀得人仰马翻的时候,<北京晚报>却稳坐北京报纸零售市场的头把交椅.<法制晚报>的出现,改变了北京报业市场的格局,同时宣告了<北京晚报>在晚报市场一股独大的时代从此终结.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号的<青年记者>曾以"传媒智库"为题进行了一番讨论,我也写了一篇短文<专家学者是"花瓶"吗>,篇幅很短,意犹未尽.或许,通过这篇"非常周末"可以看出中国媒体的一线学者的工作状态乃至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初,由新闻出版总署推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明确表示,重组是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推动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从此后一年的出版业改革历程来看,从新政之后的吉林出版集团与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改制重组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到年末中国出版集团重组黄河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以及其间颇具意味的"公私合营"式重组,都明确地昭示了一个事实--2009年是一个出版重组年.  相似文献   

11.
<正>第8届传媒发展论坛暨"2017传媒蓝皮书"发布会近日在京举行,《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发布会上,"2017传媒蓝皮书"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说,亚太地区是全球媒体及娱乐产业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传媒产业正处于第二个"黄金十年",2016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1607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1%,并有望在  相似文献   

12.
查国伟 《传媒》2005,(8):45-46
6年前,<传媒>杂志的前身<报刊管理>创刊时的封面人物就是时任<天津日报>社总编辑的张建星,当我们此次再对他进行专访时,如今的他已是天津日报集团包括<天津日报>、<每日新报>在内的10报2刊的"总掌门".当我们站在天津日报集团的大楼外时,才深刻感受到6年之后的张建星和他的天津日报社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近日,重庆商报社社长郭汉江向<传媒>记者透露,经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评估认定,现代传播集团已与该社达成意向,双方共同注资千万改造<重庆商报>主办的<渝州服务导报>,由现代传播负责内容模板建设,<重庆商报>负责广告和发行工作.这意味着经过5年的沉寂,民间资本开始在重庆报业市场掀起微澜.  相似文献   

14.
首先,在框架理论基础上,通过量化分析<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峡导报>、<联合报>、<自由时报>在"陈水扁弊案"这同一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不同特征,呈现并解析两岸传媒报道差异性的原因:其次,从两岸新闻交流互动现状入手,揭示在"求同存异"思想引导下的两岸传媒台海新闻报道共通点的特征,以及促进台海新闻报道不断磨合的深层原因;最后,文章在差异与共通解析的基础上,提出"做有效的台海新闻报道"的几个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15.
黄俊杰 《传媒》2004,(7):51-53
是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一张子报.该报纸前身是2000年春天集团办的<上海计算机>报.在进入地铁内成为"免费"报纸之前,在上海报业市场曾是一份受到冷落的报纸.定位男性读者的失误是导致该报无人问津的主要原因.直到进入地铁之后,它才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6.
黄鑫 《编辑之友》2010,(12):39-40,44
<中国新闻周刊>创办于1999年9月,200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由中国新闻社主办.其个性化标签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旨在构建中同权威时政传媒,与进步中国同步.近年来.随着报业市场的白热化鏖战,<中国新闻周刊>也日渐形成差异化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朱鸿军 《传媒》2010,(10):33-37
成都传媒集团2006年11月成立,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设若从考核传媒企业绩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指标来看,成都传媒集团是成功的.从社会效益来看,三年多来,集团不仅打造了一些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品牌.如成都传媒集团获"2008中国创意产业领军企业奖",2007年<成都商报>品牌价值高达19.34亿元,位列中西部上榜品牌第一,等等,而且也创作和生产了大批优秀作品,如在全国反响很好的影视剧<赤壁>、<女人泪>、<死水微澜>、<张居正>,等等.  相似文献   

18.
开放我国传媒市场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有人列举国外30家电视频道将要在广东落地,甚至历数西方新闻集团将纷纷来我国洽谈以及外资进入我国的边缘性媒体,并以此来证明我国传媒市场已经对外全面开放.事实上,我国"人世"议定书没有"传媒人世"的条款,允许外商参与我国广告业和报刊书籍发行业,不等于传媒市场的开放.得出我国传媒市场对外开放的结论,不仅不符合实际,也是对"传媒人世"概念的曲解.  相似文献   

19.
<秋菊打官司>造就了一个流行语:"给个说法".电影借秋菊的嘴感叹写状人的钱如此好挣,"你就每天给个说法,每天收钱?"传媒就干着这样的事,每天都在"给个说法",每天收钱.其中,靠制造概念给说法的套路,<新周刊>算是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2008,(1):80-80
在深圳都市报零售市场上,<南方都市报>一直以来以较大优势领先于其他都市报.但是随着近期<南方都市报>的零售价格的变动(即零售价由过去的1元/份调整到2元/份),深圳原本平静的零售市场立即发生了新的变化.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11月份<南方都市报>零售价格调整之后,其在深圳的销量下降了接近一半.原有读者大量流失,有阅读需求的多数都市报读者大量向<晶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等报纸转移,使得这几份报纸在深圳的销量出现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