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都市报在历经了十多年的蓬勃发展以后,其中的相当一部分遇到了生存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出现如此景况,并非偶然。探讨都市报的出路,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一从国外的情况看,最近若干年来,报业呈式微之势。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和新兴媒体的双重夹击,特别是受到后者的猛烈冲击,美国报媒近年来严重衰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使人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使本来由于新兴媒体强势竞争而感到压力重重的"报业经营"又明显地添上"寒气"。不少报媒自去年下半年来广告经营呈滑坡状态,特别是进入新的一年以后,更是感到"冷气逼人"。业界  相似文献   

3.
根据最新出炉的《2009年中国报业发行市场走势分析》显示,2009年中国报业市场在经历了金融风暴的洗礼后,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强势报媒愈发凸显价值,弱势平媒则纷纷需求合作或不得已休刊。在当前报纸媒体中,全国都市报以超过六成的市场占有率占  相似文献   

4.
面对媒介环境的改变,媒体竞争日益加剧,传统媒体遇到了空前的挑战,报媒的强势地位承受着巨大的冲击.目前国内的都市报都处于转型时期,争取读者成为报业市场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方立明 《传媒》2018,(1):29-31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报兴业,要强化技术创新和互联网思维,用经营管理提质增效支撑报媒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推动报媒在内容建设、渠道拓展、平台搭建、管理革新等方面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效益报业"托举"品质报业、素质报业",从传统业务范式中突围,促使媒体服务向互联网延伸,变读者为用户,实现影响力"变现",提升传媒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报业在融合发展中走过了前所未有的艰辛历程,许多地方报媒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前举步维艰.如何破除报媒困局,重塑报媒影响力,是当前报媒从业人员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大多报媒并非坐而论道、坐而待毙,而是纷纷主动出击,积极应对,他们在融媒体运作尚未寻找到可以广泛推广、卓有成效的模式之时,更多地运用起互联网思维,对"内容生产"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立足于地方媒体的传统优势,整合各种资源优势,铸造品牌活动,在报业的寒冬中砥砺前行,大有所获,让人为之一振,也唤起了人们对报媒影响力重塑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都市报的崛起,手机报、数字报等新兴媒体的产生,为适应读者日味的变化和新的报业竞争形势.党报改版是提升媒介影响力、增强主流引导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王栋 《声屏世界》2012,(11):46-47
率先实现三媒一体赢得市场主动权燕赵都市报顺应求变,自2009年开始在全国都市生活类媒体中率先开始报网一体化建设,首倡"报网一体"概念,随后又纳入手机媒体,构建了都市报、都市网、都市手机报三媒一体的运营体系。燕赵都市报在新媒体发展关键的三年中,跨过了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鸿沟大壑,这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更是一次完美的穿越。  相似文献   

9.
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媒体间的相互融合,不仅为报媒催生出了新的媒介质态,也为报媒提出了调整营运战略的思考和选择。作为县域报业,如何通过报媒作为新媒体营运的核心起点,整合运用各媒体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营运模式,重新谋篇布局,实现报业全媒体营运的战略转型,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都市类报纸在经历了十几年水银泄地般的快速发展、演变后,开始进入媒体新传播竞争时代,随着报纸内容与运营模式的同质化带来的可替代性与微利化趋势,报业竞争频频升级。生活消费类行业专刊应时而生,应运而生。一批富有远见的都市报纷纷以前瞻的眼光、先进的经营理念,大办各类行业专刊,一时间,行业专刊这个新时代的“宠儿”成为报媒广告经营的“引擎”,策动了一波又一波营销活动和广告攻势,使报业广告竞争风声水起,助推报业发展洪流滚滚向前。  相似文献   

11.
都市报作为报业市场化的先行主体,一度有力激活了整个报业市场的竞争和发展,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运作理念和想象空间.但是,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都市报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亟待转型.本文试图从价值哲学的角度,论述都市报在应对时代演进的挑战中所肩负的价值创新使命,并探索一条适宜于都市报自身以及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都市报...  相似文献   

12.
地市报纸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在报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受到来自大型报业集团和省级晚报、都市报的挤压,如《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强势媒体直接在汕头设分印点同步出报,以其厚报的大信息量及雄厚实力进行扩张,抢走了地市报业发行和广告“蛋糕”的相当份额:同时由于同城报纸的同质化竞争又带来了“自相蚕食”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近年来新兴媒体发展迅猛,方兴未艾,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地市报纸构成严峻挑战。这种挑战将给实力相对弱小的地市报纸未来的发展乃至生存造成前所未有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陈波 《新闻世界》2009,(10):49-50
由于受到新媒体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中国报业整体发展的增速放缓,加之媒体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经营粗放等因素影响,地市党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因此,体制制约论、资源贫乏论、大报挤压论、人才瓶颈论和报媒劣势论等悲观论调在地市报中蔓延。面对以上这些思潮,笔者以为,重要的是信心,应科学分析当前报业发展形势,危中寻机,积极谋划应对之策,方能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  相似文献   

14.
论都市报的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玮 《新闻记者》2004,(12):21-23
如果从1995年《华西都市报》的起步算起,都市报已经经历了产生、发展和繁荣的10年历程。那些领报业改革风气之先的都市报人们,开始寻求都市报在到达顶峰之后的突破。都市报面临分化的重大转折。分化既是报人们的自觉追求,也是社会借助市场之手对于都市报乃至整个报业发出的吁求。目前,以都市报为总称的报纸已经呈现迥然不同的面貌,有的属于自身的变革,比如  相似文献   

15.
韩冰 《新闻传播》2012,(2):160-161
产业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类报纸"(中国产业报协会会长曹恒武)。据中国产业报协会统计,目前,我国有120多家产业报,其中近百家由中央机关和各部委主管主办,20多家为地方厅局创办,产业报在我国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近几年,随着报业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加上都市报和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产业报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产业报如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站稳脚跟,谋求生存与发展呢?本文试图通过对产业报历史沿革、自身缺点等方面的分析,对产业报的发展方向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报媒面临的广告经营困境及原因,给出了媒体融合发展报媒广告所拥有的机遇,阐述了媒体融合报媒所拥有的真正的全媒体广告载体资源,和长期以来报媒所树立的优于其他新兴数字媒体的公信力。同时分析了有选择地进行合作,积极主动地为广告客户策划活动,不但保护和提升了报媒的公信力,而且带来的广告收益也是可观的,并且加强了报媒与...  相似文献   

17.
胡怀福 《传媒》2015,(2):8-10
20年前,以《华西都市报》创刊为标志,中国报业进入了一个都市报跨越发展的“黄金二十年”.20年来,都市报作为一个全新的报种,快速兴起繁荣,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引导舆论,成为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闻战线不可或缺的重要主流媒体,为中国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去年的新闻纸涨价和全球金融危机,让报媒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广告收入下滑、经营态势疲软的现象,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已经市场化的都市报,特别是处于都市报第二集团的报纸。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国内报业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报种──都市报。它立足于各大中城市.反映社会生活.内容鲜活,形式多样,颇受读者青睐。比较知名的有四川《华西都市报》、湖北《楚天都市报》、湖南的《三湘都市报》等。都者,大也。所谓都市报,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晚报。它迥异于传统的党委机关报,但往往是机关报派生出来的子报,是报业集团为走向市场而开发的一个新闻品种。在部分地市级机关报中,都市报暂时以专刊或专版的形式出现,它是地市报建立小型报业集团的突破口,也是地市报创办市场报的一个过渡。办都市报的意义不言而喻,办都市报…  相似文献   

20.
于都 《军事记者》2011,(7):18-18
"内容为王"永远是媒体制胜的不二法门,竞争激烈的报媒,如何在同质化报道的"拼杀"中"王者归来"?这始终是报媒每天都要面对的考验。以都市报为例,同质化有以下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