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三集人文历史纪录片《对照记·犹在镜中》于2013年7月29日至31日亮相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引起广泛关注。此部纪录片围绕1927年中国上海犹太摄影师沈石蒂的一批近百年老照片,时隔80多年后展开“对照寻人”之旅,从中窥探上海在这100年中的发展轨迹与沧桑变化。从跨文化传播与现代表达的角度,探析该部纪录片的纪录理念及其表现方式的创新与突破,以期对中国当下人文历史文献类纪录片的创作有所启迪,也对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萌宠成长记》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播出后,获得了好评。结合已有的动物类纪录片,对其进行类型上的划分,分析其常用的创作手段和主要的创作特点。同时,从选题技巧、受众心理、叙事手段等几个方面研究《萌宠成长记》在众多同类纪录片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创新成果应惠及全球。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交流的重要媒介,应在各国创新成果交流合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央视纪录片《创新中国》讲述了中国最新科技成就,呈现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新面貌和新突破。本文以纪录片《创新中国》第一集《信息》翻译实践为例,尝试从专业词汇、英汉差异、语域变化三个层面分析如何准确严谨地英译科技类纪录片中的字幕,旨在推动纪录片英语译文传播,以讲好中国故事,使“创新中国”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李娟 《现代语文》2006,(10):126-127
《史记》是一部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带有生活气息和独创性的文学著作。它首先是对从黄帝到汉武帝约两千年的中国历史的忠实纪录,又以文学性的生动语言记录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言行举止。这样详尽而生动的纪录,不仅留给我们栩栩如生的历史故事,同时也留给了我们很多的成语,丰富了汉语的内容。参照上海辞书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可以初步把握《史记》成语的产生和使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获奖纪录片《英与白》进行了分析 ,并对近二十年来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发展历史进行了一番梳理 ,总结出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及其创作趋向。  相似文献   

6.
六集电视纪录片《汉江》今夏在央视纪录频道和湖北卫视热播,该片以精细的选题集中展现汉水文化的精髓,以多样化的叙事策略带领观众感受汉江的魅力,以平民化的艺术风格展示高雅的民族文化,《汉江》全方位展现了汉江所孕育的汉文化与荟萃的南北文明,更是在深层次探讨了作为母亲河的汉江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该片的许多创新尝试,势必对未来的地方文化纪录片创作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部备受好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堪称国产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其翻译策略的选择恰到好处,翻译和传播效果明显。本文将结合《舌尖上的中国》翻译的实例,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视角分析了其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而表明翻译生态学理论对纪录片翻译具有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三集人文历史纪录片《对照记·犹在镜中》于2013年7月29日至31日亮相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引起广泛关注.此部纪录片围绕1927年中国上海犹太摄影师沈石蒂的一批近百年老照片,展开时隔80多年的“对照寻人”之旅,从中窥探上海在这100年中的沧桑变化与发展轨迹.文章从跨文化传播与现代表达的角度,探析了这部纪录片的纪录理念及其表现方式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9.
从中古汉语到近古汉语,作为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人称代词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拟把中古时期的《世说新语》和近古时期的《儒林外史》中的人称代词进行比较,以找寻一些人称代词产生和消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正>8月14日,国际"慰安妇"日,也是纪录片电影《二十二》上映的第一天。2012年,导演郭柯在微博看到一篇短文,讲的是1920年出生的广西老人韦绍兰和她在"慰安所"怀上的混血儿子的故事。他很受触动,年底就动身奔赴广西,拍摄了韦绍兰和她的混血儿子的故事。当时在中国大陆存活的已知"慰安妇"仅有32位,所以他给这部短片取名《三十二》。两年后,当郭柯准备把这部短片拍成纪录片时,只剩下了二十二人,所以,取  相似文献   

11.
作为NHK拍摄的系列纪录片《为什么贫穷》的最后一集,由中国纪录片导演陈为军拍摄的《出路》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出路》以读书致贫为基本主题,引发了观众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反思。同时该片叙事策略的运用也独具匠心,营造了真实、客观的影像特征,具体表现在:平民视角、内外视角结合的叙事视角;长镜头、同期声和无配乐声音设计的叙事语言;客观视点、第三人称视点和创作者视点相结合的叙事视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舌尖上的中国》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分析该片在电视纪录片创作形式上的变化,其中包括内容结构的创新和创作理念的突破两个方面。其次,从拍摄、剪辑和解说词三方面对该片的制作模式进行分析。再次,对其在传播方式上的多元化以及宣传方面的突破进行研究。《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让更多海内外的观众认识和认同多元化的中国,同时也为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3.
吴蓉蓉 《考试周刊》2011,(59):142-143
本文分析了纪录片《台北故宫》在政治课《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作为一部优秀的文化纪录片,《台北故宫》可以为政治课教学增添亮色。  相似文献   

14.
《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是两部以长江为题材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用镜头对现代中国进行审美观照与深情抒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创作理念和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5.
唐诗扬 《考试周刊》2013,(79):24-25
目前,我国的生态纪录片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以《森林之歌》为代表的生态纪录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拉开了我国生态纪录片的序幕,填补了我国生态纪录片史的空白。文章以《森林之歌》的视听语言为基础,归纳和总结了《森林之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坚持真实性的前提下,纪录片摄制应该具有文学的观察、反映生活的视野,并注重艺术追求,重视与观众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完成纪录的使命.纪录片摄制与文学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必须挖掘自身的文学品质,从文学艺术中汲取营养,以提高自己的摄制水平.从《故宫》、《江南》两部纪录片的创作思路和广受欢迎的播出效果,可以看出文学的支撑力量对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老年题材的纪录片和其他题材的纪录片相比,由于商业性差和可视性弱的问题很少有创作者愿意涉及。台湾导演杨力州纪录长片《被遗忘的时光》却选择了失智老人这一社会边缘群体,彰显了导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纪录片围绕六位失智老人,用大量生动的生活细节、片段作为推动叙事的重要动力,通过动画片段的插入使纪录片在客观纪录的同时具备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意境和意象。  相似文献   

18.
探析里芬斯塔尔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的内容主题、记录手法、拍摄技巧以及导演经历对影片的影响,并对有关艺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进行一些思考,以求对这位天才的女导演做一个立体的解读,对《意志的胜利》等纪录影像的影响力进行辨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大国的崛起过程中,以文化维度为国家形象的目标导向是一个普遍经验。纪录片《美丽中国》从特色文化、普世文化和发展着的动态文化三个方面生动而有效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气质和面貌,塑造了一个完整而真实的文化中国。  相似文献   

20.
纪录片是传达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可以客观地展现出一个国家的地位与成就。《话说长江》拍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而《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为纪念改革开放40年而拍摄的,两部纪录片时隔近40年,通过时空跨越的镜头,讲述社会巨变的故事。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让纪录片在传达社会价值、讲述故事方式、体现思想情感等方面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