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好的丧葬文化环境对于我国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具有重大的意义,丧葬文化变迁受经济、政策、传统观念的影响,其中经济的发展成为丧葬文化变迁的物质基础,而物质基础又推动了丧葬习俗向规范化转变。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冲突、政策制定与政策实行过程中的冲突、"孝"观念与行为之间的冲突是重庆市奉节地区丧葬文化变迁中表现出来的三大矛盾,而这三大矛盾催生了特有的三峡库区农村丧葬文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其孝观念的培养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还关系到家庭伦理秩序的建立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了解大学生孝观念现状及孝道践行,剖析大学生孝道问题的成因,有助于把握家庭和学校孝观念教育的程度,进一步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孝观念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孝文化卷帙浩繁、肇端久远,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但在当今社会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接受孝文化教育,然而,当代大学生的孝文化现状却不容乐观,在继承和弘扬孝文化方面存在些许问题。基于大学生孝文化的现实状况,文章从分析传统孝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缺失的现象入手,梳理了当前大学生孝观念日益淡薄、孝行为日趋弱化、孝文化日渐式微等问题,探讨了中国孝文化教育在当代缺失的具体原因,探索在大学生中进行孝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为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构建当代社会新道德体系,延续中华民族之血脉,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7,(2):85-91
民国时期社会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传统丧葬原有的二元结构发生了裂变与异变,丧葬中孝的实质愈发流于形式,尤其平民世俗型丧葬暴露出诸多问题,呈现出承旧制、随意化和奢侈化的无序发展趋向,亟需改革与转型。南京国民政府力图在保持传统丧葬崇孝的精神内涵不变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  相似文献   

5.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被许多朝代纳入法律以治理国家、维护社会安定。在当代,孝文化中存在与当代法律相抵触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以法律的、批判的眼光继承和发展孝文化,使孝文化符合当代法律的要求,也用孝文化的精神影响和促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最终达到孝文化与法律、法律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孝文化一直是为人所称赞发扬的优良传统之一。在逝者的丧葬之中孝文化也都有体现,如安放逝者的棺材,这里面就蕴含着晚辈对逝者的孝与缅怀,更是逝者的最后归宿。这里通过对古代丧葬文化的了解探索棺材文化关于孝文化的传承及发展至今人们对其存在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孝观念和孝行为同存于其他民族之中。然而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及其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孝观念和孝行为存着不同的表现和要求。研究和考察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原则,注重它的历史演进过程,探索其发展规律,同时在与其他民族孝文化的比较中,更要凸显中华...  相似文献   

8.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孝观念和孝行为同存于其他民族之中。然而在不同的民族文化及其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孝观念和孝行为存着不同的表现和要求。研究和考察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必须坚持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原则,注重它的历史演进过程,探索其发展规律,同时在与其他民族孝文化的比较中,更要凸显中华孝道文化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原地区在中国古代长期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原地区自然也是“孝文化”的发源地。“孝”的观念发源于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它衍生的丰富内容适应并且巩固这种社会形态。要正确认识“孝”的社会来源,须回到其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去。立足中原孝文化研究,挖潜中原孝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原孝文化的合理部分,使中原孝文化为当代河南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孝的弘扬对维护父权、皇权起着重大作用,虽然在不同时期孝观念及其法律实践特点不同,但贯穿其中的主线都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道德教化的推进.孝观念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