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寻租”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翔 《新闻界》2005,(1):82-83
在传媒及传媒从业者逐渐在市场化环境生存的今天,“传媒腐败”已经不能用传统语词意义上的“有偿新闻”来涵盖和解释。理由有二:其一、传统“有偿新闻”一般等同于“红包新闻”,而在新的社会现象中,“红包新闻”只表现为“传媒腐败”中最为普遍、最为常见的一种;其二,传统“有偿新闻”一般只针对新闻从业者个体的个别违规现象,而如今发展到传媒以单位行为进行的有偿违规新闻操作,  相似文献   

2.
2014年,中国新闻界"新闻失范"现象频发,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的出现不断拷问新闻伦理问题。本文试图从媒体自律与媒体人素养入手,联系新闻真实、传媒公信力、新闻专业主义等角度分析"新闻失范"现象,试图从传播主体层面提供合理的解说,呼吁创造出一个健康而纯净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文人论政"的传统,学者一般认为,近代通过报刊媒介进行的报刊论政从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始,到1945年储安平《观察》被查封终。当前新媒体语境下,通过自媒体进行的"文人论政"现象渐渐被人们关注。和报刊政论一样,自媒体人借助"新媒体"手段,创建"新文体",表达"新观点"。本文从文人论政的源起、嬗变来分析自媒体下"文人论政"现象的成因和特点,最后对自媒体下"文人论政"进行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传播的飞速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作为一个新闻人,应该意识到,媒体传播本身就具有其双面的效果,一方面促进新媒体传播时代的加速到来,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与制约,再加上自身的约束能力落后,导致新闻伦理问题随着媒体传播的扩散而日益严重。本文笔者主要从媒体传播中的新新闻伦理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探究,旨在明确媒体传播中的擦边行为,确定边界,希望可以提高媒体人的职业素养,规范新媒体传播行业。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纷纷走上转型之路,在传播速度更快,信息量更为庞杂的网络世界中与新媒体共同竞争。与此同时独立媒体人与独立媒体团队开始涌现,在互联网传播占主导的时代中,快速发展的独立媒体为媒体人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思考。本文将以美国"气候内幕新闻网"为例,分析探究新媒体时代美国独立媒体的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丹 《传媒》2014,(11):48-50
正全国"两会"报道历来是各家媒体机构的开年重头戏,考验着媒体人的智慧和能力,尤其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力显得更为重要。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新闻大战中,涌现出很多新的报道方式和报道样态,新旧媒体展开了一场新的公开角力。笔者通过跟踪和比较的方式,观察今年全国"两会"各家媒体的创新和探索,其中不乏一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趋势。新变化:新媒体唱主角新闻报道贵在常变常新,要打破传统"两会"报道的窠臼,实属不  相似文献   

7.
融合使纸媒更显优势最近一段时间,从《主编死了:没有主编才是新媒体》在媒体人中的流行,到对于"报纸将死,多数媒体人将在2017到2018年下岗"这一言论的公共讨论,纸媒何去何从,牵引着无数传统媒体人的心思。这一焦点话题甚至被搬到了刚结束的2016博鳌亚洲论坛——"媒体会面对怎样的存亡问题"成为今年论坛讨论主题之一,国内外几位知名媒体人就此坐而论道,各抒己见。面对受众"想要"与"需要"之间的错位现象,媒体人应该如  相似文献   

8.
王达萌 《记者摇篮》2006,(11):24-25
“有偿新闻”的定义,学术界至今尚未给出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将新闻记者、编辑或媒体因接受钱物及其他利益而以新闻形式发布的信息,称之为“有偿新闻”。当然,“有偿新闻”作为一个概念,也可以指代这类行为和现象。“有偿新闻”的现实形态五花八门,按“有偿”形态可分为六类:1、接受劳务费等红包、有价证券、礼品,获取各类消费、好处,如餐饮、旅游、入学、住房和为亲友解决工作问题等。这是最为典型的“有偿新闻”行为,虽然兑现“有偿”可能会采取延时拖后或提前进行感情投资等变异方式。2、以新闻为诱饵换取经营利益(如广告、发行)或赞助。3、以内参、曝光等为要挟,迫使对方提供钱、物、好处等。4、媒体给采编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从而使“有偿新闻”堂而皇之地成为经营创收手段,如有偿组版、联办节目。5、不同媒体、新闻单位(包括记者编辑)之间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背景而互相交换新闻。6、某些中介、公关公司以营利为目的,非法运作(实为经营)新闻。这些新闻按信息性质可分为具备新闻价值、不具备新闻价值和人为杜撰炒作的虚假新闻三类。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抗争,我国传统媒体的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越来越多与媒体相关的新概念走红媒体界,就连媒体人的"出走"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那么,在如今的"新媒介生态环境"下媒体人究竟为何纷纷"出走",本文从媒介生态环境的视角出发,从新媒体、传统媒体和媒体人自身等方面入手对媒体人"出走"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记者》2014,(2):10
《中国记者》2013年第12期"焦点"栏目刊发组稿《有多少诱惑与风险——向新闻寻租说不》。由财新传媒记者王和岩撰写的《新闻寻租与行业自律》引起读者热议。@中国记者杂志:【财新王和岩:我所经历的新闻寻租与行业自律】1999年,我来北京一家杂志社当记者。之后几年,辗转几家媒体。在这段时间,我知道了做记者有车马费、铲事费、提成费,甚至有偿新闻等诸多灰色收入。也知道还有一些媒体和媒体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着这种不光彩行为,捍卫着媒体人的尊严。@张志安:#推荐阅读#车马费、铲事费、发行费……用制度去隔绝。这也是我为什么尊敬@财新传媒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环境下,因为报道的半途而废,没有能够揭示事实真相和事件全貌,造成了事实上的新闻"烂尾",而让读者"悬疑"。随着舆论新热点的不断出现,这些"烂尾"新闻迅速被媒体和受众遗忘,除了浪费了大量"注意力"资源以外没有留下任何反思。本文以"院士讲座上的睡觉学生"这一舆论事件为例,从角色定位、职业素养和媒体机制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类新闻"烂尾"与"悬疑"反映出的问题,呼吁整个行业树立危机意识,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媒体从业者、媒体机构、媒体管理部门和新闻教育机构四方面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2.
第二节 收受礼金近几年来,一些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活动中利用工作之便收受礼金以至接受贿赂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严重的甚至发展到向被采访报道者或要求刊播新闻者敲诈勒索,伸手要钱.收受礼金是一种赤裸裸的以权谋私行为,是较之“有偿新闻”更为严重、更为恶劣的一种职业道德的失衡与错位现象.在新闻报道活动中收受礼金的行为与“有偿新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偿新闻”是新闻单位或个人把新闻(包括版面、刊号)当成一种商品,要求刊播新闻者用金钱或实物与之进行交换,双方在满足对方需求的同时也达到满足自己的目的.这种“交换”过程与“交换”形式,既可能是在个体之间私下进行,但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群体行为.而这里所说的收受礼金现象,则纯粹是一种个人行为,与新闻机构不发生任何直接的关系.另外与“有偿新闻”的不同之处还在于:“有偿新闻”是以“要求”刊播新闻为前提条件,如果这种“要求”不能满足或不能实现,那么“买卖”就很难成交,最后可能以双方的交易失败而告终.而收受礼金行为则不同,礼金的赠送虽然也是一种要求刊播新闻的表示,但这种“要求”既可能十分明确,也可能十分含蓄,或者只是一种潜在的要求,或者只是为了达到某种公关效应;作为礼金的收受者,对于礼金的回报方式也许只需作出某种承  相似文献   

13.
蓝媒汇成立于2014年11月8日记者节,是一家专注服务于传媒行业的垂直新媒体平台,旗下拥有微信公众号"AI蓝媒汇""记者站""今榜"等新媒体矩阵平台,总粉丝超百万。创始人韩辉曾在《每日新报》《新金融观察》等传统媒体工作多年,对媒体行业的内容价值有着深刻的感悟。《中国记者》近日对话韩辉,请他讲述自己转型创业的契机,对新媒体时代下的内容生产进行探讨,以期给探索中的媒体人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4.
丁敏 《今传媒》2011,(10):95-96
自从新闻媒体诞生之日起,它就与新闻舆论结缘。由美国学者首次提出的"媒体四方格理论"解释究竟是舆论创造媒体还是媒体创造舆论等问题。本文在原有理论和后来有代表性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媒体舆论监督报道有新的思考,这是建立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这个岁末,财新集团被华文基金收购,这一标志性事件被认为是纸媒已死的又一证明。而今年上半年各大主流媒体的广告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跌幅高到3-7成,大量的传统媒体人跳槽新媒体,媒介人才流动呈现出弃"旧"从"新"的潮流。上海两大报业集团合并,报业集团开始裁员,而新媒体平台则大量的招兵买马,传统媒体受众不断流失,而面市不足三年的微信用户突破6亿。最新的消息是《新闻晚报》将于明年一月一日正式停刊,这可以代表是越来越多纸媒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正>长久以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社会给我们媒体人的最高褒奖,但是陈永洲违反一个记者的基本职业道德的行为却使得中国媒体的美誉度和公信力一落千丈。媒体人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真正担负起新闻信息宣传员的职责呢?一、媒体人的"三观"(一)媒体人的责任观从法律角度上说,新闻媒介必须对其发表与传播的新闻信息、言论意见、广告及其他材料承担责任。根据"文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纸媒体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也为探索中的报业延伸发展与转型提供一个好时机,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现实中大量的报纸媒体开拓微博平台,借力新媒体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报纸媒体的微博平台成为微博上的报纸,这是不利于报纸这一传统媒体的延伸发展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介融合。本文从传播效果论的角度对报纸媒体的微博传播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高速发展的经济给社会大众带来了一个日渐凸显的社会问题——网络媒体、自媒体等新媒体呈现出低俗化的趋势。某些新媒体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就无下限地迎合一部分受众的低俗喜好,传播一些充满低级趣味的新闻内容。本文对新媒体"低俗化"的现象进行梳理,从宏观角度、媒体角度等出发,指出这种不良媒体行为给普遍受众造成的伤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军 《传媒观察》2014,(6):54-55
正"新媒体时代"并不等于传统平面媒体的消亡。所谓"新媒体时代",确切的提法应该是"媒体新时代":因为媒体本身并不"新","新"的只是传播介质和传播方式,媒体的基本功能——"传播"没有变,只是对传播的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在这个形势下,纸媒的任务并非仅仅是急着向新的传播方式靠拢,更应该从传播的本质功能做起,着力提升传播的影响力和质量。在这个要求下,"媒体新时代"对纸媒来说,首先且迫切需要做的有两条:铸造品牌忠诚,保证传播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信息呈裂变式增长,受众的注意力成为各大媒体争夺的焦点。随着媒体间竞争的加剧,"新闻反转"、"逆新闻"这一新的反常现象频现,引起学界及业界的关注和反思。传统媒体应如何看待和应对"新闻反转"这一现象?本文以"高三女学生郭文景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及"大学生掏鸟16只获刑10年半"事件为例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