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学界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实质进行了诸多分析。无论其原因如何,归根结底,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没有改变。只是此次金融危机表现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危机的新形式——它以需求过剩的假象形式存在。为此,可以通过马克思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虚假需求的产生、存在形式及适度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研究的金融危机是指2007年来发生于美国,然后横扫全球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然后迅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是一次金融和经济危机交互作用形成的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从金融危机产生、发展直到现在,一直是各国专家学者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梳理了一些主要国家如美、英、德、法、意、西班牙、印度和日本的一些研究新状况。  相似文献   

3.
房威 《考试周刊》2013,(65):196
2008年9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韩国作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灾国,在时隔11年后再次受到重创。金融市场出现严重恐慌,经济低迷,股市和汇市一路暴跌,从而引发了社会危机和就业危机,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这一危机由内需不振和出口骤减的形态逐渐转移到实体经济,对韩国社会各层面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基于当时社会经济现实,采用从本质形态到表象形态逐步展开的研究方法构建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这个层面来理解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当下的金融危机就本质形态就是经济危机,而其表象形态则是以金融因素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危机,这正是当代经济危机的新特征。今后的经济危机的表现形态还会发生变化,诸如可能会通过网络技术为核心的虚拟经济形态表现出来。在经济危机的本质形态和表象形态之间,虽然本质形态起决定作用,但是也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治理当下这场危机不仅要考虑其表象形态的治理,也要考虑本质形态的治理,同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实践验证基础上的科学理论,至今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当代经济危机的一切表现,最终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作出解释。但是,与以往的古典经济危机相比,当代经济危机又有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危机从首先在实体经济领域爆发转为首先在信用和金融领域爆发;危机的导火线从有效需求不足转为有效需求过度;危机的周期从相对缩短转为相对延长等。据此,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不仅将再次得到证明,而且必将与时俱进地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虚拟经济在金融领域的渗透与发展促成了金融虚拟化的膨胀与扩张,从而使经济危机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金融虚拟特性.借助信用创造与金融虚拟之间的互导模型机制,可以更为深入的解读金融危机发生的缘由,加深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认识,印证新自由主义理论濒于崩溃的必然性,从而为应对金融虚拟化背景下的经济危机提供有利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与集中强烈爆发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危机是实体经济矛盾尖锐化的表现和反映,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中以房屋为代表的商品卖不出去,是生产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雇佣劳动"制度.金融产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等因素推迟并加深了经济矛盾,导致本次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集中强烈爆发.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美国首先爆发的金融海啸已波及全球,成为一场严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有人预言.这场危机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将大大超过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也对我国产生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9.
关于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场货币危机的爆发,往往会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衰退,同时给政府带来巨额的预算支出,甚至可能引起政局的动荡,其代价之惨重无须赘述。货币危机总是由某种经济状态先行失衡而引发的,如何避免货币危机,立足点应该是对先行爆发的货币危机进行预警,这对于有效地防范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实际意义。文章以货币危机预警理论的KLR模型作为基础,综合运用主观概率法,对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提出了建议,以期对相关研究做出一定程度上的理论参考,力求为中国的金融理论建设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物质基础和根源等;马克思所说的“货币危机”、“信用危机”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金融危机”,并且他区分了作为“普遍的生产危机和商业危机的一个特殊阶段”的货币危机与“那种也称为货币危机的特种危机”即独立的货币危机两种不同的金融危机,马克思更加看重的是前一个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只是经济危机的一个特殊阶段,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金融安全面临着诸多风险。通过对1997年和2007年两次金融危机的对比分析,联系我国金融系统现状,深入探讨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危机治理措施,并从经济结构等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改善我国金融安全现状的对策建议,旨在为保证我国的金融安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从一九七三年年底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又爆发另一次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已经持续一年多了,至今还在继续着。它同资本主义历次发生的经济危机一样,表现为生产下降,经济活动停滞,国内外市场萎缩,商品库存量剧增,工矿企业开工率下降,股票行市暴跌,工厂、商店、银行大批破产倒闭,失业人数大量增加等。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同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和金融货币危机交织在一起,多种病症同时并发,因此,危机更加严重、深刻。现就当前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危机及其与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中金融危机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马克思的金融信用危机理论,阐述了金融危机的涵义,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产生的根源以及金融危机的国际传递机制,并从中得到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人们谈得最多的是世界金融危机。本次金融危机从2007年春季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开始,到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一系列金融机构面临危机的消息真正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横扫全球,波及各行各业,其危害程度堪比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大经济危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一员,在本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  相似文献   

15.
伊藤诚在《马克思危机理论形成》一文中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基于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论》三个文本的考察,他认为资本过剩论和商品过剩论构成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的两种不同的类型。但马克思未能在其著作中呈现出完整的危机理论,缺乏这样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论,就无法理清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内在逻辑必然性。因此有必要沿着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路径去探寻其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脉络。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分析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监管之间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指出金融危机的产生具有必然性.针对金融危机存在的必然性,提出在危机没有产生前要加强金融监管来推迟危机的爆发,在危机爆发后更要抓住契机,借助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监管之间的统一性使金融业平衡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危机理论研究具有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对西方危机理论的评介,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对中国危机问题的思考,以及2007年至今对马克思危机理论的系统研究。该研究存在三个焦点,即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考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审视具体危机问题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研究。当前的研究尚存在不足,涉及马克思是否有危机理论,马克思危机概念应当如何界定,以及马克思危机理论的中国化与时代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角度看,当下的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逻辑。因为,资本的掠夺本性和整体无理性仍是危机的客观根源,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及其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变种仍是危机的精神根源。但与马克思、列宁时代不同的是,这次危机爆发的经济形态已由资本帝国主义发展为金融资本主义。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时代发展的基础上,重申马克思主义的整体主义和历史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9.
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全球,相关专家与学者纷纷出计献策,探讨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应对的方法。在这当中,马克思主义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马克思在他生活的年代就已经敏锐地预测出资本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资本全球性的掠夺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延缓经济危机的爆发,但只要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还存在,经济危机就无法被克服,反而会以更全面更猛烈的方式爆发。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危机逐步升级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人们在分析危机根源时一致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扩散和金融监管的失控。本文在金融危机的背詈下,通过分析金融创新产生的原因,以及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提出有效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