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解构”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论的主要操作步骤之一。它的重要性在于:海德格尔试图以这种方法对西方存在论的历史进行剖析,真正提出“存在问题”,探究被形而上学所遮蔽的原初经验,对西方思想的命运进行追问。海德格尔早期所说的“解构”包含三条具有差异的进入哲学史的路径:作为解释学之途径的“人类学的解构”、作为基本存在论之任务的“存在论历史的解构”和作为存在论方法之环节的“现象学的解构”。对这三条路径进行了简略梳理,并指出了“解构”所具有的现象学存在论、解释学和哲学史批判这三条思想向度。  相似文献   

2.
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现象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胡塞尔现象学的奠基工作之上,海德格尔重新向存在发问,使现象学发生了解释学转向,由此终结了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开启了普遍的现象学存在论,在哲学史上实现了思想的“移居”.这意味着现象学的主题、方法和思想路向在海德格尔与胡塞尔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殊与差异.澄清现象学的解释学转向是理解海德格尔哲学及其对胡塞尔现象学批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和马克思作为哲学史上的两个革命家,前者通过对"此在"的现象学的存在论分析提出了"语言是存在的家"的命题,后者通过"感性活动"的存在论原则得出了"语言是感性的自然界"的结论。正是在终结形而上学和开启"思"之道路上,正是从生存论-存在论来理解"语言",两位思想家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前期的现象学-存在论思想,体现为生存论。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已经涉及了"技术"现象,只是技术还不是主导性的问题。从海德格尔前期的生存论立场来看,即从"在世界之中存在"来看,器具显示为上手性的存在,技术显示为对器具的上手性的揭示。作为揭示的技术的本质和根据,来源于此在的"在世",此在的在世生存要求着技术,通过技术让器具上手,通过技术"在世界之中"生存。同时,技术也维系着世界的结构即"意蕴"。  相似文献   

5.
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是(存在)的含义问题,即我们如(是)其所是地理解事物时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意义问题,总是以我们有能力解释事物在理解中能够明确地如(是)其所是为前提的。既然海氏的现象学本体论旨在探讨我们如何能够如其所是地理解事物的普遍条件所具有的意义,而翻译史上的翻獉译獉忠獉实獉这一理解现象就是这样一个有关"獉如其獉所獉獉是"的理解问题,那么,獉翻獉译忠獉实獉就应该能够在海德格尔的现獉象獉学獉本獉体獉论獉框架内给出分析;并且我们相信,这种分析,正如海氏现象学本体论所承诺的那样,是最本体的存在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存在与时间》中,畏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与传统哲学家对畏的研究视角不同,海德格尔赋予了畏生存论存在论上的意义。海德格尔认为,畏是此在的最本源的显现,此在在畏中选择自己本真的存在,因而可以说畏是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的本体。畏将此在从沉沦中抽出来,使其展现为个别性的此在,同时也使此在产生一种茫然失所的感觉,因而此在又逃避到沉沦中去,但它终究不可能逃避畏。海德格尔关于畏的讨论是为揭示此在的整体结构服务的,又在当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象学方法对海德格尔原创性思想的生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他而言,现象学首先而且主要是一种方法。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主要形成于其早期弗赖堡和马堡讲座以及《存在与时间》三个阶段,他依次提出了形式显示的现象学、事实生活的解释学现象学以及现象学的还原、解构和建构等重要思想,这对现象学运动和当代解释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对唯物史观推崇不已,认定唯有它达到了在存在中把捉历史事物的本质性的存在论境域,唯有共产主义尚能追赶正在加速展开的世界历史天命。但由于他对"劳动"作了近代语境的解读,因而不无矛盾地批评唯物史观终究是预设"人是理性动物"的人道主义之一种,并认为人的本质不在理性或生物性而在"生存"。其实,"劳动"与"生存"均扬弃了旧形而上学那种作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人的本质,因为对世界历史意义的道说现在是在其本真的存在方式上而不是在所谓"绝缘的主体"上进行的。马克思哲学之当代性当作此理解。  相似文献   

9.
庄子和海德格尔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的诠释相似相通。就人在社会中的日常生活方式而言,庄子认为是"方内之人",海德格尔认为是"常人";就人的本真存在方式而言,庄子认为是"方外之人",海德格尔认为是"本真的自己存在";而至于"个体—社会—自然—天道"和"天地人神"四位一体的存在模式则是庄子和海德格尔后期对人理想存在模式的描述。他们关于人存在方式的思想是中西融合贯通的一个契合点,也为当今人们反对异化,探寻本真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但海氏此书的导论展示出了作为计划中全书的思路。在导论中,海氏开篇即挑明存在问题已久被遗忘,有必要重提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优先地位,从而把时间性崭露视为解释一般存在意义的视野。由于时间性是历史性可能的条件,此在的存在方式就是历史性的,所以,存在问题的任务还应包含解构存在论的历史。随着这种分析的深入进行,探索问题的现象学方法也就先行描绘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