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汉时期,中国地主阶级已经发展成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备方面为整个封建社会开创了局面,奠定了基础,它所建立的国家机构、各种制度和政策等等,都是以后各个朝代进一步发展的根据。本文专谈思想方面的发展,即统治思想和思想统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于认识我国地主阶级的特点和作用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地主阶级如何在思想上对农民进行统治,对认识地主阶级乃至我国的封建社会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秦小霞 《天中学刊》1999,14(6):33-35
一、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是我国历史上优秀经济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中国现时的新政治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经济发展而来的”[1]。我国最早产生的经济思想是儒家的大同、小康思想。大同思想反映了人类对无阶级、无剥削的美好社会的向往。儒家的小康思想是以不变更私有制度为基础的,所以无法解决社会的阶级矛盾,更无法解决人民的幸福问题,起了维护剥削阶级统治的作用。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逼迫农民不断举行起…  相似文献   

3.
陈胜、吴广发动和领导的反秦大起义,首开我国农民起义的历史先河,然而在它的行进过程中,领导权却被地主贵族所篡夺,从而由反对秦王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的统治,演变为地主贵族复辟的工具。由于性质的改变,终于导致了它的失败。 秦王朝的暴虐统治,是直接引发这次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若从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即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来看,它正是这两个对立的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是人数最为众多,力量最为雄厚的阶级。千百万农民英雄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开拓着历史  相似文献   

4.
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共处于封建社会这一统一体中,各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因此,要全面深入研究农民战争,不仅需要着重研究农民阶级,而且还应对它的对立面,即地主阶级进行认真的探讨。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曾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对这次战争爆发前的地主阶级作过一次粗浅的论述,现在,再拟对这一革命战争爆发之后,对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地主阶级本身所发生的种种变化,继续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是封建社会最尖锐、最激烈的历史冲突,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国内战争,其根源、特点、影响都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社会根本矛盾中去考察和挖掘。因此,研究农民的反封建史就必要具体考察各个历史阶段的经济关系史、阶级结构史、政权政策史,  相似文献   

6.
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根本对立的,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中国历代的农民,在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之下,过着极端贫穷困苦的奴隶式的生活。所以,农民反封建的斗争也活跃于整个封建社会,从秦朝的陈胜、吴广起,直到清朝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战争的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朝之际,中国地主阶级在其演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形态——门阀士族地主阶级。它是当时地主阶级的核心和主体,是当时社会的统治力量。它和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一般形态相比,有其鲜明的经济、血缘、政治、军事和文化诸特征。史学界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门阀士族乃是中国地主阶级最腐朽没落、荒淫无度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惰力。本文试就门阀士族的形成与消亡的原因,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缴的思想。农民如同在政治上、经济上受着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与奴役一样,在思想上也受着统治与奴役。然而,这种情况并不说明农民没有自发的反封建的思想与要求。事实上农民的平均、平等思想就是其自发的反封建思想的典型表现。然而,如何评价这一思想却存在着不同意见。如有的同志把农民的平均、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鼎盛成熟逐步走向衰败没落。接连不断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促使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内部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地主阶级为保护已经取得的统治地位,由要求变革走向保守反动,极力利用儒家反动思想做为压迫农民的思想武器。中、小地主及其政治代表人物为挽救不断加剧的政治、经济危机,不断提出要求革新进步的政治主张。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决定了以韩愈、司马光为代表的儒家和以柳宗元、王安石为代表的法家之间的激烈斗争。斗争的中心仍是复古守旧还是变法革新的问题,反映在教育领域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肖雷 《历史学习》2003,(12):30-31
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以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起点,到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结束,前后共经历了大约12个世纪。这段历史又可以分为初期(公元5~11世纪)为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中期(公元12~15世纪)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末期(公元15~17世纪中叶)为封建社会衰亡和资本主义时期。在整个中世纪,由于基督教思想的统治和罗马文化的影响,加上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形成了严重的阶级对立和宗教纷争。在封建社会内部,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这对社会基本矛盾外,还存在着教徒与非教徒之间,拉丁语系和条顿语系之间,君主和…  相似文献   

11.
汉承秦制,西汉继秦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确立地主阶级掌权的封建制度。它是战国变法运动以来,地主阶级政治、经济发展的高峰。做为封建社会居於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它随着历史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内部结构在不同的特定历史环境中,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其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又促进了经济结构在某些方面的演变和发展。在西汉中后期所形成的“豪强地主”就说明了这一点。故本文试就“豪强地主”形成的背景,条件及特点和地位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学习历史,搞清时间的概念是很重要的,所谓时间概念当然不仅指具体的年月目,大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掌握。第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概念。我们谈到历史上的一个事件或一项发明,首先耍弄清楚这是发生在哪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事。如大家熟悉的商鞅变法,只有当我们了解到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初期,才能领会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变法,是废除奴隶制度,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变法。  相似文献   

13.
《水浒》是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不只在于它选取什么题材做为描写对象,更重要的是它以什么样的立场、态度来描写,看它歌颂了什么,反对了什么。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反动的阶级利益,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产生于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即被封建历史学家称为“盛世”的清王朝乾隆时期。这个时期正处在封在社会的末世,面临着由盛而衰的社会危机。清王朝为了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统治地位,加紧了对农民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土地和财富高度集中,当时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已经有了发展,开始出现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由于官僚地主阶级的压迫,激起了农民阶级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斗争,所谓“贼盗蜂  相似文献   

15.
在清代前期,也就是《红楼梦》的成书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末期,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奴役和剥削农民的基础。广大农民深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处于极端贫困和痛苦的境地,除了反抗斗争,别无出路。广大农村是当时阶级斗争的重要战场。当时,明末农民大起义已被镇压下去,而新的农民大起义尚未到来,农村的阶级斗争形式首先表现在,广大农民为反对封建的土地租佃关系而进行的抗租、反夺佃的斗争;同时还表现在以贫雇农民为主体的为反对沉重的赋税徭役负担而举行的抗粮、抗差、反苛捐杂税等斗争。这些斗争形式,过去的封建王朝虽然也发生过,但是在清初,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封建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要研究刘邦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种种制度,首先就要研究其土地政策。 一、发展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马克思说:“大地产是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真正基础。”毛主席也说过:“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室,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刘邦建立的西汉,地主阶级处于统治、主导地位,因此,他尽力维护与发展地主阶级的所有制。  相似文献   

17.
《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是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肯定,它没有超越封建社会旧式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性,没有触动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不可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两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由前期进入后期的重要历史阶段.研究一下这个时期主要的生产劳动者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生活状况,无疑对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农民阶级的内部构成农民阶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过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的农民,其地位、属性、要求和作用是很不相同的。同一时期的农民,其政治地位、经济生活和  相似文献   

19.
《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是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肯定,它没有超越封建社会旧式农民阶级的思想局限性,没有触动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不可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正> 国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是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借以压迫与其对立的阶级的工具。封建国家也就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然而,封建统治阶级是如何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以至采取何种统治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呢?历史表明,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封建制国家都选择了君主政体。可以说,君主政体是地主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基本的和典型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