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根据新古典经济学教育外溢效应动态模型的测算,教育具有极强的外溢效应.教育外溢效应表现为私人非货币收益、对GDP的外部收益、非市场化社会外部收益以及纯公共产品的外部收益.教育外溢效应既有正外溢效应,也有负外溢效应,但无论那种形式的外溢效应都会引起社会福利损失,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非帕累托最优.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政府应建立教育投资的科学评价机制,创新教育投资外溢效应的转化机制,完善教育投资外溢效应的补偿机制,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产品属性界定与供给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教育产品属性界定标准不科学是社区教育供给政策模糊的基本原因。因此,本文就社区教育产品属性界定的若干标准进行了评析。其结果是外部性、供给主体、消费特征均不能作为社区教育产品属性界定的依据;社区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界定的核心标准是教育形式;最后,基于对社区教育产品属性界定的重构,作者就其供给方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产品、需求、供给、投资及生产五个方面探讨了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经济属性。研究生教育是私人产品,但因知识溢出效应和工作场所溢出效应而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研究生教育需求是复杂劳动需求的派生需求、前置教育需求未满足的补偿需求、职场“做中学”需求的替代与互补需求、与经济波动逆向的反周期需求以及因就业市场准入可能导致的盲需与刚需。研究生教育的供给则呈现高度受制度控制、结合了对研究生的需求以及内生结构不平衡的特点。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具有职业专用性、兼具生产功能、附带多重动机并具有较强信号作用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生教育的生产是具有双重载体、组织形式灵活的知识生产活动。在理论上认清这些经济属性,能给研究生教育发展实践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教育支出的三重收益,即投资收益、消费收益、外部收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教育的消费性收益和外部收益,有可能导致国家教育的整体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教育支出的三重收益,即投资收益、消费收益、外部收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教育的消费性收益和外部收益,有可能导致国家教育的整体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多数产品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教育需求异常旺盛 ,教育消费平均以每年 2 0 %的比率递增。教育需求的热流四处奔涌 ,向国外寻求均衡 ,导致国内需求外流 ,加上国外势力对我国生源的争夺 ,国内教育市场很可能由供给不足瞬间转为需求不足 ,这将直接危害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 ,使中国经济失去一个强有力的增长点 ,因此 ,加强教育的需求管理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目前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扩大国内需求”是明年五项主要任务之一。一、有效需求不足剖析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个方面,其中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力量。没有消费需求,产品就会积压,再生产无法进行,新的社会需求也无法满足;没有消费需求,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大打折扣,央行增加的货币投放也将变为资金沉淀,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将被弱化。缺乏有效消费需求是导致内需不旺的一大原因。而制约有效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是人们的消费欲…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干预教育产业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扶植教育产业的发展呢?本文提出如下观点:转变政府公共投资重点,在财政支出中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产业的投入力度;现阶段,政府要想在其储蓄率不可能提高以及财政税收收入增幅趋于下降的情况下扩大对教育产业的投资力度,就不能单纯依靠过去那种财政直接投资的方式,而是应当积极介入到金融资本市场中,加大债务融资的力度,利用各种金融手段来为教育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对教育产业项目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划分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教育产业投资主体;在公共教育产品的供给上,应根据其所含公式性范围的大小在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明确的权责划分;在提供教育产品方式的选择上,政府应更灵活、更合理地运用直接生产和间接生产这两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不足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不足问题体现在数量不足,结构失衡,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解决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不足问题应从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政府投资体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投资的主要观点: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入的核心,对教师进行正规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教育投资的重要内容。这一观点为许多国家教师供给相关政策的制定夯实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对我国提升西部农村学前教师的供给质量有着重要的启示:学前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的基础性环节;学前期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最有效、最佳的时期;对西部农村学前教师的合理补偿供给,对西部农村的反贫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育产业化--一个有待探讨的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用经济学理论,对教育应否产业化进行了分析。认为教育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效益的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而不应产品化即市场化,教育产业化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政府制定高教产品的“定价”政策,实际上面临混合产品供给公平和供给效率的选择问题。当政府政策没有足够重视教育公平原则,其政策效应是受损消费者做出对抗性反应,受益消费者过度使用公共资源;当政府政策没有足够重视教育效率原则与机制时,政府主观的决策和经验性的干预,会使客观的供求关系和市场竞争状况发生扭曲。高教产品的“定价”政策的最优设计在于:充分考虑该政策能否有效地实现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有效配置,能否有效促进高教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体现公平原则,调整直接和间接消费者的负担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应转变公共投资重点 ,在财政支出中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产业的投入力度 ;现阶段 ,政府应当调整自身的角色 ,积极介入到金融资本市场中 ,利用各种金融手段来为教育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对教育产业项目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划分的基础上 ,合理地选择教育产业投资主体 ;在公共教育产品的供给上 ,应根据其所含公共性范围的大小在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之间进行明确的权责划分 ;在提供教育产品方式的选择上 ,政府应更灵活、更合理地运用政府直接生产和政府间接生产这两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从避免"马尔萨斯"式人口增长的人口转型视角考察城镇化,将城镇化所特有的外部性、溢出效应以及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引入人口转型的研究,结果发现,提高中等教育入学率和改善妇女性别平等状况会增强城镇化对生育率的负向影响,提高制造业出口中高科技产品比重会增强城镇化对生育率的正向影响,且结果具有稳健性。从政策角度来看,当有利于人口转型的公共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小时,城镇政府会减少这些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这些公共产品的价格;解决城镇公共产品不足的途径,是为城镇政府提供动力,将城镇良性发展的溢出效应内部化。  相似文献   

15.
教育产业在投资上具有消费性投资和生产性投资双重属性;生产周期长而且稳定;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步,运行上有较强的计划性,工艺复杂;教育产品既是公共产品,又是私人产品,既是有形产品,又是无形产品。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教育个人收益的实证证据支持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论断,政府对教育具有财政投资责任.公共产品理论并不能论证一定要通过政府举办公立学校来实施教育.类似“教育券”的方式可将资助与办学分开.政府对教育的财政责任是由教育的产品属性决定的,并不因组织实施教育机构的体制不同而不同.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学校在体制方面各有利弊.历史上营利性教育总是以弥补传统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的真空的角色出现.国外营利性高等教育近二十年来获得较快的发展,但目前与非营利性高校在服务对象和教育内容方面重合不多.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中存在营利动机和营利可能性,但现行的非营利政策使这种可能性被夸大.允许营利性学校和营利性教育正在成为政策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7.
教育消费具有不同于一般服务消费的特点和功能,其增长空间和潜力巨大。我国教育消费中严重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与享有不公平问题。应从教育产品供给方面发力,保证和促进教育消费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主要政策导向是:增强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性;改善教育产品供给结构;让教育回归其充满乐趣的本真属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政策低效表现在:教育政策执行上障碍重重.教育行政机构的低效和自利行为。以及教育政策繁多而贯彻难,教育投资短缺导致教育供给小于教育需求的失衡状态等。本文在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下对教育政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如果教师和高校所有者之间的劳动合约体现不出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和传道、授业、解惑的多少,那么,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将面临锁定效应,即如果教师从高校得到的补偿和他们已沉淀的教育投资不匹配,那么,教师一般在自身教育投资方面就会不足,并导致教育低效率现象。高校产权的界定以及高校如何科学合理地制订出教师激励机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政府购买教育服务是我国教育服务供给的重要方式。“双减”政策的实施给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生态带来了新变化,推动了政府购买义务教育服务内容的变化。“双减”政策下,政府在购买义务教育服务的过程中面临市场化教育服务供给锐减、作业考试等教育服务需求剧增、政府购买教育指导性目录不健全以及消费主体在义务教育服务购买过程中的参与角色缺位等困境,需要通过拓展多元化教育服务购买渠道、优化政府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政府购买义务教育服务指导性目录以及推动消费主体参与角色建构等举措提升政府购买义务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