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分析,提出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为辅的国家助学货款模式,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运行良好、规模增长迅速,有力促进了高校资助体系的完善和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为少数民族边疆省份教育事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云南省各市、县因经济发展情况和贷款需求不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开展情况呈现不同的特点,笔者以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助学贷款对高校学生、家庭、高校、政府、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全面深入地搜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促进云南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新的举措,也是对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本文初步分析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银行助学贷款计划是我国通过金融手段支持教育发展的一项新的尝试性举措,在缓解贫困大学生的就学资金压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缺失、银行助学贷款制度政策设计方面的缺陷等原因,助学贷款业务一度出现了高违约率现象,全国享受助学贷款大学生的平均违约率接近20%。如此之高的违约率导致银行缩减助学贷款业务甚至停办,而银行作为我国助学贷款计划的唯一提供者和执行者,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本文通过对银行助学贷款发放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福建省国家助学贷款发放情况及现有助学贷款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欠款可能的原因,并从贷款发放和回收两方面提出解决方法,以期降低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业务的整体风险,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鲁海帆 《科技广场》2013,(6):193-196
降低助学贷款的违约率是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助学贷款中学生与银行之间的博弈关系,探寻了影响助学贷款违约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婉  刘晓  刘萍 《科教文汇》2012,(17):186-187
高校助学贷款高违约率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助学贷款政策性和商业性矛盾是高违约率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高校应该以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为资助工作目标,发挥营造诚信校园文化,完善还贷咨询服务,建立健全个人信息,加大对贫困生关爱和帮扶等中介管理者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助学贷款实施以来,违约率始终居高不下并已成为影响贷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作者首先系统梳理了助学贷款违约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采用交叉分组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得出了贷款违约率与学生诚信意识、还款期限以及贷款利率之间的实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违约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助学贷款是当前全国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但是学生违约还款等诚信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助学贷款政策的良性发展。学生对于诚信和助学贷款的认知不足、高校对助学贷款管理和诚信教育的重视不够、社会信用管理体制不完善是造成高校助学贷款学生信用危机的原因,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相应层面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以来,支持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难的问题。然而,近年来由于部分借款大学生的失信,造成还款违约率较高,阻碍了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持续发展。因而,如何构建助学贷款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推动助学贷款政策良性循环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从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现状出发,结合大学生助学贷款存着的信用风险问题,提出关于建立助学贷款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冰 《内江科技》2009,30(8):123-123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以来,切实解决了许多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然而,由于信用机制和个人信用意识等诸方面原因,违约率成为制约助学贷款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从分析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完善国家助学货款制度进行思考,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