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私人档案管理一直是世界各国档案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多年来,面对私人档案数量的增加和私人档案对社会公众的重要作用,各国政府逐步加强了对私人档案的管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实践过程和积累的经验对于我国刚起步不久的私人档案管理工作当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对私人档案的管理越来越重视,有许多国家私人档案的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而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办法,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国的私人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方发达国家私人档案管理已经较为成熟,我国应该重视对私人档案的管理,学习和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对私人档案的管理经验和办法,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私人档案管理办法私人档案顾名思义,档案所有权属于个人所有,而非公共所有。我国目前各级档案馆主要保存的是国家公共管理部门形成的社会公共档案,而私人档案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4.
谢晓专 《中国档案》2005,(11):14-15
无论中外,私人档案的保护、监控与管理一直是档案管理领域的一个难题。私人档案的所有权归个人所有,作为私人财产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的肯定与法律的保护。另一方面,私人档案作为档案家族的一员,是社会知识信息的记录与积累,是社会重要的信息源,是国家、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尤其那些具有国家意义与民族意义的私人档案,如涉及国家的机密、安全和其他公众利益的私人档案,其保护、监控、管理与提供利用同私人占有档案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此外,私人档案分布分散且广泛的特点以及档案本身可能涉及的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使得私人档案监管问题成为档案管理实务中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各国私人档案管理法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都是社会信息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私人档案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各国对私人档案的监管和利用主要通过立法手段来实现。文章对各国有关私人档案的含义和范围、私人档案的所有权、私人档案的保护等方面的法规进行分析和研究 ,并得出对加强和完善我国私人档案管理法规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二战以后 ,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欧国家对本国私人档案的监督管理给予了很高的重视 ,在所颁布的档案法规中 ,都不同程度地作了许多具体的规定。这些规定以及各国对私人档案政策的发展变化 ,或许可以为我国私人档案的管理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一、世界各国对私人档案的认可程度如何对私人档案进行保护、监督和管理 ,是各国档案管理上的一个难题 ,这个难题是伴随着各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自从 1950年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以来 ,私人档案问题已多次被做为国际档案大会的中心议题。在 1950年法国巴黎举行的首届国际档案大会和 1956年在意大利佛…  相似文献   

7.
王细娣 《兰台世界》2006,(17):12-13
二战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欧国家对本国私人档案的监督管理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在所颁布的档案法规中,都不同程度地作了许多具体的规定。这些规定以及各国对私人档案政策的发展变化,或许可以为我国私人档案的管理摸索出一条可行之路。一、世界各国对私人档案的认可程度如何对私人档案进行保护、监督和管理,是各国档案管理上的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是伴随着各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自从1950年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以来,私人档案问题已多次被作为国际档案大会的中心议题进行讨论。在1950年法国巴黎举行的首届国际档案大会和1956年在意大利佛罗…  相似文献   

8.
所谓私人档案是相对于公共档案而言的。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私人档案作为国家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在不断显现出来,对私人档案进行全面保护、监督和开放利用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由于政治制度、管理体制、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私人档案管理方面,中法两国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9.
国外私人档案政策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欧美等国外政府对私人档案管理的政策进行了历史考察,认为我国应积极借鉴其丰富的管理经验,从制定法律、鼓励捐赠、建立登记制度、代管制度和价值评估机制五个方面来加强对私人档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于恬 《兰台世界》2011,(4):29-30
世界各国普遍已将私人档案作为立法重点规制的对象,而我国的私人档案管理制度还存在较多的空白和缺陷,完善私人档案管理体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普遍已将私人档案作为立法重点规制的对象,而我国的私人档案管理制度还存在较多的空白和缺陷,完善私人档案管理体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对本国私人档案的保护与监督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各自的档案法规中,都作了许多具体规定,一些国家把私人档案的范围限制为家族和个人档案,也有些国家则把不属于公共档案范围的其他所有档案都划归私人档案,私人档案在西方国家全部档案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加强对私人档案管理的重要原因。以法国的档案工作改革为旗帜的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社团档案(学术团体、社会政治组织、教会、医院、银行、学校、家族及个人的档秦),这些档实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都不归各国的档案事业管理机关,而分别为档案的占有者所拥有和收藏。“尊重高龄档案”最终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公认并遵循的共同原则。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私人档案及其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芹 《兰台世界》2005,(6):9-10
当前我国非公有性质的机关、团体、组织、企业以及家庭(家族)和个人所形成的档案越来越多,在整个国家档案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私人档案的种类多种多样,既包括公民个人所有的档案,如书信、日记、笔记等;又包括家庭(家族)所有的档案,如家谱、影集、票据、证书等;还包括私营企事业单位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工作中形成积累的各类材料。如此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私人档案都分布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没有像公共档案那样实行集中管理。我国的档案法律法规中,关于私人档案的规定条款很少,又不够全面,而且,国家也没有相关的私人档案管理法规。对私人档案管理有必要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4.
私人档案的管理是档案学研究中一个有趣的话题,其中私人所有权和国家监控权、个人隐私权和公众知情权、私人档案作权和合理使用的矛盾等,常常蕴涵着公权与私权的矛盾对立。随着公民个人权利日益得到重视,社会法制意识的逐步提高,公私权矛盾会越来越多地在私人档案管理活动中凸现,下将对私人档案管理中包含的公私权矛盾及解决矛盾的原则做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私人档案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社会历史发展原始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认识、研究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资源。目前,我国档案法对于私人档案管理的规定还不十分充分,然而规范私人档案的管理对于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却有其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上海档案》2007,(10):32-32
马从敏在《档案与建设》2007年第3期撰文说,为维护国家档案资源的完整.使私有档案管理日趋规范化和法制化.国家应将私有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鉴定、保管、开放利用等纳入监控范围。要在对私人档案立法时,明确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私有档案的监控主体;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承担起私有档案的监管职责.把私有档案纳入法制化监管范围。  相似文献   

17.
《北京档案》2006,(2):44-44
2005年第11期《中国档案》谢晓专撰对中外私人档案管理比较后指出,中外对私人档案的管理与控制的大体思想是一致的,但区别也很明显,西方国家对私人档案的重视认可程度是高于我国高于我国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发达国家私人档案管理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对本国私人档案的保护与监督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各自的档案法规中,都作了许多具体规定。一些国家把私人档案的范围限制在家族和个人档案,也有些国家则把不属于公共档案范围的其他所有档案都划归私人档案。私人档案在西方国家全部档案中所占的比重都是相当大的,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加强对私人档案管理的重要原因。以法国的档案工作改革为旗帜的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大量各种类型的社团档案(学术团体、社会政治组织、教会、医院、银行、学校、家族及个人的档案),这些档案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都不归各国的档案事…  相似文献   

19.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对本国私人档案的保护与监督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各自的档案法规中。都作了许多具体规定。一些国家把私人档案的范围限制在家族和个人档案,也有些国家则把不属于公共档案范围的其他所有档案都划归私人档案.私人档案在西方国家全部档案中所占的比重都是相当大的.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加强对私人档案管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国外私人档案的管理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国民文化素质的日益提高,社会档案意识的日益增强,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私营企、事业单位日益增多,导致私人档案的产生日趋增多.私人档案正日益成为我国档案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其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目前不仅对私人档案的管理十分薄弱,而且对私人档案的研究也显得十分薄弱,缺乏足够的重视.而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对私人档案的管理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私人档案的管理也有较为成功的实践和研究.因此,如何采取"拿来主义"态度,将国外较为成功的管理实践经验拿来为我所用,推动我国的私人档案管理工作,正是本文写作的动机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