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逍遥"一词并非像郭、象二人解释的"自由自在"之意。《逍遥游》通篇讲无为、无用以处世。在生死观上,儒家的社会价值标准与个体生命的存在和发展相悖,庄子(道家)对个体生命则持有肯定的态度。在名利观上,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家的最大理想。在庄子看来,做名或利的奴隶的人根本无自由可言。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庄子既不主张入世,也不主张出世,而是主张游世。在精神追求方面,儒家给人的印象是谨慎小心,软弱克制。庄子则是主张通过"逍遥游"的途径,进入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以上可以看出《逍遥游》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阐释共同出现了三大悖论:一是他们所谓"纯粹之艺术精神"实则无法"纯粹",二是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表面并列实则并不平等,三是在他们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里,艺术最终被"精神"湮没,成为可有可无之物。悖论产生的最终根源在于他们标举"中国艺术精神"的指向并非艺术,而是文化精神和价值。他们以心性之学解读中国传统艺术的路向是对宋明儒学的延续,而非超越。  相似文献   

3.
儒家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学术流派,她已经成为国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本文首先对儒家的整体面貌进行一个勾勒,同时通过对儒家经典文本的阅读和梳理,来澄清"义"、"利"的基本概念,并考察这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本文将重点阐释儒家的义利观,论述儒学伦理学"以义制利"和"义利统一"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4.
为反对骈文,推行古文,韩愈重新树起了儒家文艺思想的大旗,专门写《原道》对其强调。他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出了“不平则鸣”的文艺思想,突破了传统儒家文艺思想的束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创作上古文逐渐取代骄文,并彬彬大盛于文坛,古文运动取得了胜利。韩愈的文艺思想也就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文艺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扬雄与韩愈     
扬雄与韩愈在继承儒道和文学创作上都声名卓著,二人所求古道相同,但求道的途径和目的却不同.由于对为文的目的理解不同,扬雄以文表达自己的人格政治,主张弃文抑情;韩愈则强调不平则鸣.  相似文献   

6.
儒家推崇"君子"人格,主张通过内心修养追求理想的道德境界;墨家追求"兼士"人格,主张实行"兼爱"以实际行动追求"兴利天下"的功利境界。从人生价值目标、素质修养、处世原则、生活风格四个方面比较两种分属不同类型的人格,各具特色,存在不同又有相似之处。虽然它们自身不可避免地具有因封建社会历史条件带来的狭隘性、局限性,但对于建构现代社会理想人格来说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儒家关注的核心问题便是如何由"内圣"开出"新外王"、"返本开新"这一问题。徐复观也不例外,他的政治哲学在内在理路是,以儒家道德精神为基础,以性善论为民主政治来源,以自由主义论政,开出德治主义与民主政治相融合的"儒家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8.
儒学之兴,在于儒者振,还是儒教盛?儒学之难,在于儒者之感,还是儒教之弊?若还归问题本身,有必要对六十年来大陆儒学的历史与境遇进行一番追问与考量.从根祗上言,我们认为,真正儒学之不振非儒教之困顿,乃儒者之伪滥.当下大部分儒者在生命人格上的降止、陨落,儒家内在的明道正谊的理性自觉、至善万能的生命直觉与成人至圣的终极追求等真精神的萎缩、失落,儒者自身的异化才是儒学不兴的主要根由."人"之不存,"道"将焉附?  相似文献   

9.
韩愈的赠序文从维护大一统政权的长治久安为出发点,一方面极力主张士人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一方面也呼吁朝廷为士人的出仕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在他的人才观里,又贯穿着儒家思想中固有的"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矛盾.就文学观而言,他的"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突出强调了文学创作的心理动因和"抒怀"、"发愤"的特质和作用.同时作者认为韩愈的文学观主张节制美,反对放纵美,主张将个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来进行创作,可见,社会的道德伦理价值是韩愈文学价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韩愈《师说》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四有"好教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1])。就当今而言,"四有"标准与韩愈的"师者"之论精神相通,意脉相连。教师必须真正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力行"四坚持",苦下"六功夫",勇攀"三境界",才是新时代"四有"好教师。  相似文献   

11.
孔子美学观“中和”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作为儒家美学思想的创始人,其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曾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孔子美学观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其"中和"的美学思想。本文仅从"文质彬彬"、"尽善尽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和阐释孔子美学观的中和思想,以达到真正理解和把握孔子美学思想的精髓的目的,从而为中国现代美学发展寻找理论上的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志士们曾掀起过一个尊黄运动。其表现为:尊黄帝为人文初祖,主张采用黄帝纪年法;歌颂黄帝,祭祀黄帝,并以此为旗帜,号召民众为实现民主共和的目标而奋斗;力求以黄帝的大道精神来确立中华文化的根本基础。尊黄运动的文化意义在于:激发了民众的民族自觉意识;加速了以儒家学说为支柱的封建文化体系的崩溃;促使孙中山及其辛亥志士们思想主张的形成,更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尊黄运动使长期不为人们重视的黄帝文化超越了整个中世纪而在近代得以新生。  相似文献   

13.
宋明理学的产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然溯其源头可至唐中叶的韩愈和李翱。韩愈站在时代的高度,痛斥佛老,力图重振儒学,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道统"论和"性三品"说,其道统思想上承孔孟、下启程朱,开宋代理学道统论之先河,是承前启后,联结两端的中间环节。与韩愈亦师亦友的李翱修正了韩愈的"性三品"说,提出了"性善情恶"的"复性"说,这不仅开启了理学心性论的先河,也为宋代理学融合三教做出了表率。据此而言,以韩愈和李翱为代表的儒学复兴运动,可以算是宋代理学的先导。  相似文献   

14.
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为养亲最重要,强调物质事亲。从事君的内容看,先秦儒家重视以"心"忠君;颜之推更重视以"才"忠君。从事死的规定看,先秦儒家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反对厚葬之风,并且主张不必拘束于烦琐的祭祀之礼。  相似文献   

15.
孟子是儒家的代表 ,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说 ,但只是儒家的一派。孟子和孔子在义利观、王霸论、和与寡、人性论、天命观等方面的主张有许多不同点 ,不能孔孟并称。唐宋之后把孟子作为儒家正统 ,是另有用心。“孔孟之道”的提法不准确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下"翻转课堂"受到教育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理念运用于高职《办公自动化》教学中,将有助于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鼓励"混合式学习"和倡导"教、学、做"一体化。文章最后阐释了高职《办公自动化》教学内容安排,分析了其教学设计,展示了其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7.
王力军 《职大学报》2007,(1):112-113
儒家主张以礼治国,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论及"大同、小康"理想社会.两千五百年后,大同社会乃是今人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论韩愈     
多年来习惯于以参加所谓“永贞革新”与否划线,群起抑韩尊柳,作者已另有《所谓“永贞革新”》一文(刊《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5期)足摧破其说。此文则着重论证韩愈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积极作用,指出领主制残余之门阀彻底崩溃、中国社会进入成熟的封建地主所有制之时亟需维护此新制度的政治理论,而韩愈《原道》等实伸张此新政治理论之纲领性大文,其为封建地主制社会及其文士所尊崇自非无因。又韩愈立身从政亦能躬行其政治主张,此亦旧文化中之好传统,堪为后人继承。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以重建文化中国为理想的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家援西入儒建构了从宇宙本体论、人性论到境界论联贯如一的儒家人文主义人生境界论体系,并以此为拓展和挺立儒家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新型理论形态。从最具代表性的冯友兰"人生觉解四境说"、方东美"二层六境说"和唐君毅"心通九境论"之通性来看,扬厉儒家人文主义、开显生命的精神空间、实现精神的内在超越、勾绘超越的生命层级和恪守道德中心主义,是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的总体性特征和理论旨归。  相似文献   

20.
郭店简《六德》篇,表达了早期儒家治理人伦社会的主张,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政治理念,在早期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六德"的组合,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原始五行思维的影响。"六德"的呈现,便是顺应"天道"的表现,并以此达到现实秩序的和谐。《六德》篇虽主要论述治理人伦社会的主张,但并非就政治言秩序,而有其形上学根据,即"治人伦以顺天德"。治理人伦世界的具体原则就是处理好"六位"的关系。"六位"又可分为"内、外三位"和"上、下三位"。"内、外三位"的划分,反映出儒家社会伦理基于家庭伦理的思想;"上、下三位"的划分,体现出原始儒家政治思想中的良性互动,且对后世的"三纲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