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步良 《中国德育》2007,2(11):47-47
在“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你和你的好朋友到书店买书,出来后发现你身上只剩一元钱,你朋友的钱已经全部花光。两个人坐公交车回家一元钱不够,而天又快要黑了,这时,你是把钱给你的朋友让他乘车先走,还是选择自己先走而把朋友留下?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善于揣摩老师心理的学生会说出令老师满意的答案:把钱给朋友,让他先回家。  相似文献   

2.
儿子刚过两周岁。有一天,他把家里的玩具一件件整齐地摆放在客厅的榻榻米上。我走过去问他:“儿子,你在干什么?”不料儿子却一本正经地说:“欢迎光临,请问你要买什么?”我一下子明白了,也一本正经地说:“请问小白兔多少钱一只?”他只知道一元钱,就爽快地说:“一元钱。”我拿了  相似文献   

3.
一元钱     
李允颀 《红领巾》2008,(11):38-39
朋友,你怎么看待一元钱?如果你是大人,会觉得太少了,没必要放在心上。如果你是小孩,一定会觉得很多,用它能买两根棒棒糖,能买一盒笔芯或者一个作业本等等。是的,我也这样看。最近,在我身上就发生了一元钱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试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样做试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十次东西,每一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当然,买东西的钱是朋友给的。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20元的衬衣,付过钱出来后,一会儿我又进去说:“对不起,刚才我买衣服忘了给钱。”店主是一个中年妇女,慈眉善目的,看样子应该是一个好人,我等她说“你已经付过钱了”,可是她只是看着我,不说话,我把手里的衬衣举到店主的面前说:“你看,我…  相似文献   

5.
放学和朋友去喝饮料,刚好没零钱,就让茂先拿,他果断地掏出两块硬币,我也果断地拿给老板剩下的一元,然后打算走人。正在我们喝饮料的时候,老板叫住我们——哎哎哎,你这是钱吗?怎么能蒙我呢?我们心生不悦,难道我们长这么大了连硬币都不认得么?一群人马上围上来了,我接过一看,这好好的啊,标准的RMB啊!谁知翻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人都只是穿插在他人生活中的一个片断,这注定永远只能陪人一程。你爱自己的父母,希望他们长命百岁,但你再孝顺他们,他们也会走在你前面,你只能陪父母一程……你看重两肋插刀的友谊,然而,不是朋友离开你,就是你离开朋友,你只能陪朋友一程……  相似文献   

7.
小猴卖桃     
今年小猴家的桃园又喜获丰收,这可忙坏了小猴一家。小猴主动要求帮妈妈到集市上去卖桃子。猴妈妈挑选了两筐桃子,一筐大的,一筐小的,让小猴去卖,猴妈妈有点不放心,想先考考小猴,于是猴妈妈对小猴说:“这两筐桃子都是80个。你要分开卖,大的一元钱2个,小的一元钱8个,你知道这两筐桃子一共能卖多少钱吗?”小猴很快就算出来了:  相似文献   

8.
诚信试验     
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试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样做试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10次东西,每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会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20元的衬衣。付过钱出来后,一会儿我又进去说:“对不起,刚才我买衣服忘了给钱。”店主是一个中年妇女,慈眉善目的,看样子应该是一个好人。我等她说:“你已经付过钱了。”可是她只是看着我,不说话。我把手里的衬衣举到店主的面前说:“你看,我买的就是这件衬衣。你开…  相似文献   

9.
创业观点     
一个朋友值多少钱十五年前我开始了一项特殊的创业──交朋友。我思考了很长时间,觉得这比任何方式都更适合我这个穷小子创业了。中国有句俗话:多个朋友多条路。而我的思考结果更把这个观念进行了量化,一个朋友值多少钱?假如把一个朋友对你的帮助折合成钱,那么一年是多少钱,一生又是多少钱。你估算一下,我看不会少于一万元。假如你病了,朋友去照顾你,你不仅可以省去护理费,因为心情好,还可以省去一些医药费。假如你是个生意人,情绪不好时去找朋友聊聊,调整了心情会在生意上有多少收益。一个作律师的朋友一生会给你多少免费咨询…  相似文献   

10.
幽默快餐     
小明:爸公,假如我给你节约了一元钱,你高兴吗? 爸爸:当然高兴,孩子。 小明:今天我就为你节约了一元钱。你说如果今天我得到了个高分数,你就给我一元钱,可是我今天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诚",什么是"信"?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诚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给予信任。只有忠诚老实,诚恳待人,才会取得别人信任。在社会生活中,我待人以诚,他则报我以信;同样,我对人讲信用,他人以诚待我。所以,"诚信"两字,是一个人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理解的基石。作为学校教育,应该大力倡导"校园诚信",让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诚信的氛围中,教孩子做一个"诚信"的人。一、一元钱的故事有一天,我班龚嘉敏同学在学校小店门口捡到了一元钱,在无人认领的情况下交给了我,  相似文献   

12.
一元钱能干什么?很多人认为一元钱只能买杯水喝。可是“他”,一元钱能打造出一条街来。这是一个奇迹,实在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如果你不是仅仅只看重结果,而且还想了解过程,认真读完《一元钱》的故事,你就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哦,你不需要着急地知道“他”是谁?他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一元钱的故事留给我们的启示:世  相似文献   

13.
很多年轻朋友都想知道自己在朋友面前的形象,这个测验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当你发现你的朋友把东西遗忘在你家时,你认为采取以下哪种办法最合适?A.立即给朋友送去。B.通过电话或信函,约他到咖啡馆见面,然后把东西交给朋友。C.托人带给朋友。D.暂时放在家里,以后再考虑如何办。解说:选择A,你是一个有大胆与冷静两种特性的人,凡事能以整体的利益为重,不会被眼前的小利所诱惑。选择B,你是一个态度很积极的人,头脑很灵光,工作能力非常强,只是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太过自信。选择C,你是一个乐天派,喜欢帮助他人,只是一旦他人对你有所求时,即使自己…  相似文献   

14.
消失的故乡     
先讲个笑话:一人号啕大哭,问究竟,答:把钱借给一个朋友,谁知他拿去整容了。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个依门乞讨的乞丐,如果你给他一元钱,他的满足程度很可能就是100个单位(假设心理满足程度可以这样量化);而对于一个亿万富翁,你给他一元钱,他的满足程度只会有1个单位,也许还不到。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元钱因为给了穷人,社会总福利增加了100,而如果给了富人,社会福利仅仅增加了1个单位。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钱不是什么好东西。我的表哥原来有个好朋友,两个人感情好得不得了。有一天,他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拾到了10元钱。由于都想独吞,两个人面红耳赤地吵起来。最后,钱被撕得粉碎,两个人的关系也变得冷冰冰的。从此,“你走你的独木桥,我走我的阳关道”,互不相干。钱,真有那么重要吗?钱,真的那么吸引人吗?没钱了可以再挣,何必用钱作为标准来“找”朋友呢?虽然穷了点,可是不能因为穷,就活得没骨气。就像《让爱重来》《好人难当》这两部片子里演的一样,人无论穷到了什么程度,都要振作。不能因为穷,就穷得害怕,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来。否则,即使世…  相似文献   

17.
Sand and stone     
两个朋友穿行在沙漠中。走着走着,他们吵了起来,一个人打了另一个人一个耳光。这被打的人受到伤害,但他默默地在沙地上写下:“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打了我一个耳光。”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发现一片绿洲。他们决定凉快一番游游泳。被打的人溺水了,打他的人救了他。他从濒临溺毙中苏醒过来后,在一块石头上写下:“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救了我。”那位先打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后来又救了他的人问道:“我伤害了你之后,你在沙地上写了一句话,而现在你在石头上又写了一句话,为什么?”他的朋友回答:“当某人伤害我们时,我们应该将其写在沙地上,时间和宽恕的清…  相似文献   

18.
寒假里,七岁的女儿涵涵和她的两个小朋友在公园的草坪边玩游戏时,发现干枯的草丛里有两枚一元硬币。大一点的瑶瑶决定,把钱交给她们住宅区的保安叔叔。结果,保安问清楚事情的原委后,说:"这事不属于我管,你们自己拿着吧。"孩子们高兴极了,拿了一元钱买了两个小面包分着吃了。然后,我女儿提议,把剩下的一元钱送给每天在放  相似文献   

19.
小小说《一元钱的故事》,篇幅短小,情节巧妙,人物典型,形象鲜明,意蕴丰厚,引人深思。 小说以“我”参加电视台的一个创意活动为故事框架,叙述了“我”为乘公交车而向他人“借”一元钱的始末,于情节的波澜与场景的对比中,反映  相似文献   

20.
爱人与爱己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小女孩拿着母亲给她的一元钱下楼去买零食,碰到一个老态龙钟的乞丐。她犹豫了好半天,最后对老乞丐说:"婆婆,我给你一元钱,你找我五毛钱,好吗?"老乞丐愉快地答应了。小女孩用那五毛钱买了一串糖葫芦,吃得很甜。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小女孩无疑有一颗纯真的心,她关爱他人,同时又不委屈自己,一举两得。这个世界上可能有"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人,但在今天这个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里,难道我们不能像小女孩那样,既关爱他人,又不亏待自己吗? 请以"关爱他人,善待自己"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擂台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