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堂上的情感体验与课堂教学效率相辅相成,新课改提倡教学要重视学生情感意识培养和情感交流,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情感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不以茫然无措的态度学习数学,从本质上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性质,寻找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本文就"情感交流""创设情境""以情传情"三个方面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作简单的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2.
<正>"情智教学"是指教育者用自己高尚的情感与独特的智慧营造出情智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得到培养,蕴藏的智慧得到唤醒和发展,从而培养情智和谐发展、人格健全的人。《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实施"情智教学",彰显课堂活  相似文献   

3.
情智交融的数学课堂,既要有浓浓的情,也要有深深的思。以情萌智的数学课堂,是激情澎湃的课堂,也是思绪万千的课堂,是学生情真意切的流淌,也是他们思维火花的迸射。在构建情智课堂中,我们要做到以情育情、以情萌智、情智互动,让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和谐共生。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时,要在兴趣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在操作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手上会做""脑中会想""嘴上会说"中去学习、操作、体验、交流,从而构建出理想的情智课堂,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深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的"情"主要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内心的情感体验。数学课堂的"理"指的是数学概念、方法、公式、思想、教材的逻辑体系、教学的策略等。如何构建"情理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情感?现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5.
"数学世界"是多姿多彩、津津有味的,走进生活,以趣生情;情感互动,以情传情;实践探究,明理动情;审美教育,以美育情,进而让数学教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贴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6.
情智课堂以挖掘学生情感潜能与智慧潜能为主,强调运用情感教育手段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在思考、探究、实践过程中扎实掌握核心知识,提升智慧水平.文章以北师大版“角的度量(一)”一课的教学为例,从备课与上课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情智课堂构建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构建小学数学情智课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打造更符合学生个体需求、情感需要的情智课堂显得愈来愈重要.小学数学情智课堂的打造,有利于破解学生数学学习畏难情绪,营造更加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知识学习和智力开发均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此,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课堂实践三个层面入手,就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情智课堂提出三条“计谋”.  相似文献   

8.
苏明强是一位大学教授,却长期致力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研究,通过亲自上小学数学课等方式,提出了"以情优学"的教育理念和"魅力课堂"的教学主张. 他倡导通过"3情"达到优化"3学"的目的,即在良好情绪、积极情感和理性情操的体验、获得和满足中,进一步优化学习的材料、优化学习的过程和优化学习的结果,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和学...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追求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智启智、以情促情,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基于这种理念,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时,能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激活学生情感与智慧,催化学生情感与智慧的生长,让我与学生们一同沉浸在欢偷的学习氛围中,一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要从"情"字出发,创设愉悦的数学教学氛围,在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下,学生才能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自信探究数学奥秘。笔者在此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谈几点体会。一是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学好数学。二是以情激趣,激发情感,并教给他们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三是快乐学习,体验情感,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生生情感交融,努力实现思维共振。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是当今小学数学课堂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运用多媒体"创设意境,以景激情,让学生感受临境之愉悦""激发情感,以情促思,让学生感受勤思之愉悦",从而实现让愉悦的情感一直伴随小学数学课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乐学。要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全方位地参与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的积极情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  相似文献   

13.
<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但是数学是符号推理与运算的整合学科,本身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抽象性。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往往比较费劲,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根据平时的教学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学习情境的创设在低年级,情境创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情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改中,"情智共生卓越课堂"的提出,是很多教育者探究摸索的一个实践过程。"情智共生卓越课堂"理念提出: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情感的闸门对每一节课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精讲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那么,在探究实践"情智共生卓越课堂"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情智共生卓越课堂"教学理念呢?作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一些体会,巧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班班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实现"情智共生卓越课堂"的和谐高效。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的"灵动课堂"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师生灵活互动、激情投入、快乐有效学习的活力课堂。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中积极构建灵动生命的课堂,关注课堂中个体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主体的情感需求,以"享受快乐学习数学"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把数学学习融入自己的生活,把数学学习看成一件乐事,当成一种享受,数学课堂教学必将成为焕发小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  相似文献   

16.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7.
情智课堂包含着"情"与"智"两个方面,它指向课堂中主体的人和客体的数学知识,关注到人的需求——情感,以及数学的本质——数学智慧。情智课堂需创设情境、融入情感、习得知识、拥有智慧、学有乐趣,只有情智结合的课堂才是生命的课堂、生成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情智结合更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生命.一节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情"字一定贯穿始终.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让情感始终流淌在音乐课堂中,让情为音乐课堂增添生命的色彩.对于音乐课堂中如何运用情感,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音乐课堂的生命.一节有生命力的课堂,"情"字一定贯穿始终.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说过:"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音乐课程的教育效应主要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与价值观.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要让情感始终流淌在音乐课堂中,让情为音乐课堂增添生命的色彩.对于构建音乐生命化课堂中如何运用情感,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相似文献   

20.
情智数学课堂,不仅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情智数学课堂上将出现"提问能手""探究专家""分享先生",这样的数学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经历数学家的创造发明过程,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智慧与个性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