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就可以很成功地敲好这“课的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很好的铺垫。如教学《鲸》一文时,为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我先出示了一幅绘有鲸的投影片,画面上鲸庞大的身躯与大象、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没见过鲸的学生们好奇而兴奋地睁大眼,发出一片惊叹,  相似文献   

2.
孙永宁 《考试周刊》2011,(7):170-170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无疑,在课的导入这一教学的起始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l。渲染环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精心营造一个可感可知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4.
杨云花 《教师》2011,(6):30-30
一、课堂引入的含义和作用课堂引入是指一堂课的从开始到展开的过程,意思是"将学生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来"。它是课堂教学这门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率,同时影响到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兴趣。我国某著名教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相似文献   

5.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韵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电教媒体,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去探究新知识。  相似文献   

6.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少不了连贯、流畅的导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是设计导入的基本出发点,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则是设计导入方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7.
于漪老师有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精彩的导入就是一堂好课的"第一锤",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力有效的手段。如果教师的导入或创设情境、或活跃气氛、或巧  相似文献   

8.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同志的经验之谈。确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开讲,或设置悬念,侧重于启发思考;或创设情境,着眼于激发感情;或直观演示,注重于萌发兴趣;或新旧联系,致力于温故而知新,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那么一上课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去学习课文,积极  相似文献   

9.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我尝试着采用以下导入方法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注重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场”,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潜能。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语文课文是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才能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可能。如《秦始皇兵马俑》写的是古代文物,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教师可在课始告诉学生要组成一个旅游团,老师当导游,带同学们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这样设计,体现了语文  相似文献   

11.
<正>一、创设故事化问题情境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句话突出了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用课件出示乌鸦喝水的画面。提问:谁能说一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  相似文献   

12.
沈春香 《考试周刊》2014,(34):80-80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以看出,一堂课的开头,如同一台戏剧的序幕,一篇新闻的导语,一部乐章的序曲……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对提高整节课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面对初中历史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笔者就课堂教学的一些实例谈点个人的体会。一、重视导入情境的创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认为,"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导入环节,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的火花。  相似文献   

14.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的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用质疑解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拓展阅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语言的能力。3.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蝴蝶谷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提出问题1.上课一开始,播放多媒体课件:成群结队的蝴蝶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飘动。2.教师提问:看了这精美的录像,你的脑海里闪现出什么问题?犤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的心灵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16.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能开个好头在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对数学情境的创设作一定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李冰松 《广西教育》2013,(37):48-50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诱发思维,强化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必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多种导人手段,为整节课做好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18.
赵龙 《教育文汇》2013,(18):42-42
语文课教学怎么导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相似文献   

19.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可见,“导入”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精彩生动的导入能唤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小石子,激起一片思维涟漪,充分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自然地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到后续学习中,为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陈健 《广西教育》2008,(25):41-41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节课的开始是否能很快的抓住学生的心,对一节课的成败非常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出独具匠心的课前几分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产生“课起趣生”的效果,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