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日丝绸交流长达两千余年,一直是东海丝路上的主角。日本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中国先进的蚕丝和丝织技术,为本国丝绸业的迅速发展乃至后来居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从15世纪起,日本利用明朝海禁导致国内市场扩大而放手发展丝织业,又因进口生丝造成白银大量外流而努力发展蚕丝业,从而建立起"养蚕——缫丝——丝织"完整的丝绸生产体系,彻底摆脱了对中国丝织品和生丝原料的依赖,最终使东海丝路因丝绸贸易日渐萧条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保持科技优势以掌握国际贸易主导权、通过双向交流以确保国际贸易航路长盛不衰,应是我们在重建海上丝绸之路时予以汲取的宝贵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
陈军 《文教资料》2011,(17):64-65
自唐代中叶伊始,陆上丝路因受交通阻塞迅速衰败,而随着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以及南方相对和平的有利环境,海上丝路开始蓬勃兴起。唐代的海上丝路主要有东海(今黄海)和南海两条航线,东海航线的主要贸易对象是朝鲜和日本,南海航线的主要贸易对象是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和阿拉伯地区。唐代的海上丝路交换的不仅仅是丝绸、瓷器等商品,它更是世界各族人民灿烂文化和宗教、艺术、风俗等交流的桥梁,为世界各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南方丝绸之路(又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西南丝路)的研究已成为史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相继有近十篇论文问世,电视系列片《南方丝绸之路》在社会上也引起较大反响。但就目前而言,对这个问题的学术研究还是初步的,有些基本问题还不够清楚。如这条丝绸之路的丝绸贸易在中国对外丝绸贸易史上究竟有多高地位?丝绸贸易在这条丝路贸易中占多大比重?是不是象现在有人认为的那样中国丝绸西传最早得助于南方丝绸之路,以后中国丝绸通过此丝路  相似文献   

4.
丝绸历来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广东作为中国对外交往的南大门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在丝绸的外销中一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唐代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丝绸贸易由陆路向海路的转折时期,广东的丝绸贸易从产品来源、贸易范围、贸易方式到贸易管理都较前代有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日报》1990年10月4日载《丝绸之路的源头究竟在哪儿?》一文说:“最近《走向世界》杂志社召开的‘丝路探源’座谈会上,一些专家学者们认为,山东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这里的“山东”系指何地而言?该文作者没有作任何解释。又由于作者列举山东青州发现的北齐时期反映山东对外丝绸贸易的石墓壁画像作为“源头在山东”的佐证,这样,其所谓“山东”一词,似乎是指今山东省而言。《文摘报》(第769期。1990年10月21日出版)摘引该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     
[考点阐释]一、为什么叫“丝绸之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确定了丝绸之路的基本内涵,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经此路西传,故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跨文化的视野,考察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罗马帝国对东方的陆路和海上丝路贸易开拓发展的历史背景、状况和社会文化影响。罗马帝国早期,征服战争中获得的大量财富、地中海地区的和平稳定、道路与港口的建设、城市化运动过程中境内各地区联系的加强,以及季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为罗马从事远距离的东方贸易准备了条件。古代丝绸之路连接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和北非,是路途漫长的东西方商业网络通道,其贸易更多地呈现出商人分段控制的特点。处在西端的罗马帝国虽然曾与东端的中国汉帝国有过直接的商业联系,但它更多地是通过埃及、阿拉伯、印度、帕提亚、中亚等地的商人间接地获得中国的丝绸等商品。罗马帝国与东方多个国家与民族进行的丝路贸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文化影响,它改变了罗马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产生了对丝绸和中国的初步想象;罗马帝国的东方贸易与古代丝绸之路上其他国家的商业活动一起,促进了丝路上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宗教的传播;古代丝绸之路上佩特拉、帕尔米拉等城市作为商业中心在丝路贸易和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过,古代丝绸之路上蔓延的传染病也对从事东方贸易的罗马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汉代政府自张骞“凿空”之后下力保障中外交通安全和沿途物质供应,出现了“胡商贩客,日款于塞下”的开放盛况。汉代开放为古代中国培育出丝绸消费的国际时尚和国际市场,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丝绸生产和耕织体系的稳定,耕织结构的稳定又促进了丝路贸易的兴盛和其它产品的生产。丝绸贸易使中国在由长安到西域的丝路沿线出现了一批商业性城市。汉代开主,使中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也使世界了解中国,接纳中国。由于丝绸之路的形成,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世界经济纽带出现了,整个世界因此由分散逐渐走向一体。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是七年级历史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实,可能有很多同学还不知道“,丝绸之路”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之分。在古代,西方称中国为“赛里斯”,意即“丝绸之国”。汉通西域以后,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陆上“丝绸之路”就是张骞通西域以后正式开通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唐至明清茶叶经济、茶业政策、茶风传播、中外交通的有关史料,认为华方丝路贸易应当是丝绸、瓷器、茶叶三位一体,因此对丝绸之路有新的解读。成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动脉的“丝绸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丝茶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笔者根据海上丝路发展过程和特点,阐述海上丝路概念由来,梳理19世纪后期以来研究梗概,指出海上丝路所蕴含的丝绸、茶叶、香料、陶瓷贸易及相应带来文化、科技、宗教等交流的主要内涵,根据中外交往目的和手段,认定和平、友好、平等交流是海上丝路性质所在。其对中外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领域产生重大历史作用和深刻影响,对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只是由于西方殖民主义东来,16世纪开始海上丝路受到破坏,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西交流性质发生巨变,海上丝路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西瓜种植起源的问题,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途径和时间问题。现在一般认为:“西瓜原生于非州……是通过‘丝绸之路’由非州传至新疆的”,后又由新疆传入我国内地。①但也有少数人认为:在西汉武帝时期曾派海船远航到达“已程不国”,当时中非交通的途径已打开,因此,西瓜“很可能是由‘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也就是说是从“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3.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一带一路”,这是我国提出的以古代“丝绸之路”为历史符号的区域合作倡议,旨在建立区域合作平台和伙伴关系.早在公元前二世纪,西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就打通了中国通向中亚、西亚和欧洲的通道,后来宋明时期又有了从海上经过东南亚、印度洋到地中海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通过贸易,把中国的丝绸、陶瓷、茶叶等运向西方,并从西方带回香料、工艺品等商品.在贸易交往过程中,必然会开展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2004年文综卷中的一些历史试题进行解读,希望能对2005年的文科考生有一些帮助和启示。【例一】珠江流域文明的发展在我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12~15题。12.最早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人工运河开凿于A.战国时期B.秦朝C.汉朝D.隋朝13.广州是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这条“海上丝绸之路”A.取代陆路“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商路B.是通向日本、朝鲜的主要商路C.最远可抵达非洲东海岸D.可到达波斯湾14.清代广州的“公行”是A.政府的外贸管理机构B.官营贸易机构C.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D.外商设立的贸…  相似文献   

15.
丝绸是我国传统的最大宗输出商品,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其对外丝绸贸易在明代、清前期和清后期三个阶段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石云涛《丝绸之路的起源》是丝绸之路研究的新成果,把中外交流的历史追溯至远古时代。与以往把丝绸之路局限在中西交通方面不同,作者把丝绸之路起源的认识扩大到与东北亚、东亚、东南亚、南亚等不同方向的中外交通和交流的研究,草原丝路、海上丝路、南方丝路以及与古代朝鲜半岛、日本等的早期交通和交流都进入丝路起源研究的视野,认为汉武帝时代的开拓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关于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等问题的研究,已往的专家学者们似乎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东海和南海东部沿岸的港口,而地处南海西北部北部湾海岸、与东南亚、南亚有着更便捷海路、早在西汉时代就已经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合浦似乎被人们遗忘了。吴传钧院士主编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一书,从考古文物、历史文献、地理学等多角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合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并进一步说明了环北部湾地区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都是重要的经济文化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日本法隆寺所藏“重要文化财”中的蜀江锦、仿波斯四骑狮子狩纹锦、法隆寺金堂玉虫厨子漆绘和金堂壁画20幅飞天图等以前尚未被人重视的几件文物,与丝绸之路出土的丝绸、莫高窟及榆林窟壁画的对比中,研究了敦煌艺术和丝路文化对日本佛教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古老亚洲大陆“丝绸之路”不断演进的同时,勃兴了以酉太平洋为主干的海上丝绸之路,亦称为“香料之路”。伴随香料之路而逐渐形成了海上交通与贸易的网络组织,这就是以中国为中心,从东亚的日本、朝鲜到东南亚地区的海上贸易网,从它的地理分布形状看,可称之为古代西太平洋半环形贸易网。这一半环贸易网络,是西太平洋地区善于航海的各民族共同编织而成的,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它支撑了古代亚洲地区诸封建制文明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一丝织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业,丝绸是我国在世界上久享盛誉的传统产品。自古以来,中国丝绸就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宗货品,车载船装,漂洋过海,远销世界各地。丝绸外传的迅捷步伐与雄猛力度不仅开拓了几条古代世界最长的国际交通线——陆上与海上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激素和新的活力。然而,时至明清之交,绵延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已经步入衰世,不仅丧失了汉唐王朝的恢宏气度,就连宋元时代的精明眼光也不复存在。封建统治者所关心的,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