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诗歌对整个金代文学影响颇深,文人作诗"大旨不出苏黄之外"。金元之际,"遗山接眉山",一代宗匠元好问在肯定苏轼诗歌的卓越成就之余,对其"俳谐怒骂""为风俗所移"之弊进行了指正。他的作品在诗风、诗理、诗句三方面表现出对苏诗的自觉承传,并通过复归传统雅正格调、革新长篇歌行体裁、注入历史反思精神完成对苏诗的发展,从而诠释了《论诗三十首》中雄浑、雅正、自然、创新等诗学主张,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续夷坚志》是元好问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元好问在这部小说中借用诗歌编造谶言,将谶言的政治用途转向诗学理论方面。其主张诗境要奇伟壮观、明朗开阔,绝不学李贺等人的穷愁悲泣与幽冷怪异,这是谶言功能的一大转移。除此,元好问不仅依据诗歌阐明自己以道为主、多元并宗的宗教信仰,还借助诗歌真切的语言来表达内心向往的童真与天真。这就是《续夷坚志》中诗歌的三大功能,它们共同反映了元好问以诗为专门之学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3.
元好问的诗学观与文章观迥然不同。对于文章,他追求一种"中和"气质,强调敦厚之义与含蓄之美;对于诗歌,他则追求豪爽奔放的气质,强调真情流露与慷慨悲歌。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明显优于文章创作。在《秋望赋》一文中,元好问摒弃了温婉中和的文章观,十分精巧地将他特有的诗歌观念融入其中,极大地提升了这篇赋的艺术境界,使其成为金赋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谢启昆的论诗诗在中国诗学史上数量首屈一指 ,他以元好问的后继者自居 ,具有诗史性质 ,有先进的诗学发展观 ,崇尚清新自然和雄深刚健诗风 ,推崇《诗经》《离骚》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5.
《唐诗鼓吹》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唐七言律诗选本,在明及清初,流传甚广,影响很大,许多著名学者如钱谦益、何焯、纪晓岚等都曾为之批点作序。此书共选录96位诗人的596首诗,分10卷。作者排列不依年代先后,各人所选诗歌数量亦不定,多则30余首,少则1首,其中中晚唐诗人占绝大多数。就选诗内容而言,偏重于感怀离乱诗,由此可见选者在弃取方面应有一定的标准。元好问的诗学思想可分为前后两期,与此书所体现的诗学思想加以对比分析,可见《唐诗鼓吹》对唐代七律的选择及其所体现的诗学思想可以反映出元好问讲究“温柔敦厚”的唐诗观,从而成为《唐诗鼓吹》为元好问所选的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6.
王元粹是金元之际的诗人,是元好问所谓在"贞祐南渡后"以诗学"称号专门"的诗人之一(《陶然集诗序》)。虽然其作品所存不多,但其诗歌为研究金代文学提供了真实而可信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7.
元好问的诗学除受家学熏陶外,亦受到师承的影响,尤其是其论诗代表作<论诗三十首>,其中若干诗篇是受师承影响而作.元好问从游的名师如王中立、路铎、郝天挺、赵秉文和王若虚等人,都是一代名儒,对元好问的诗学观及人生观,有所涵育和启发.文章探析了<论诗三十首>与其师承关系,以利于进一步了解元好问的诗学批评.  相似文献   

8.
正批评家的诗常常带给人一种异样的愉悦。耿占春的文学批评以"隐喻""象征""卜辞""幻象"等为思想基石,既赋予了诗学在研究上的普遍深刻,同时也建构了一种极具灵性的解诗学方式。由此及彼,他的诗歌与批评相互映衬,也具有一种暧昧的能量,并且表现出了一种"出境"的格调与"出神"的精神。在古老的中国,占卜与诗歌的关系并不隐秘。耿占春对于卜辞曾有过偶然的兴致,在《沙上的卜辞》一书前言中,他曾经阐释过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通过对魏晋至北宋诗歌作品的系统评论,疏凿微旨、泾渭分明地阐述了他的诗学观。他主观以“诚”为本,即“诚”是诗歌创作之根本;他主张以“雅”为准,即“雅”是诗歌风格之标准。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以七言绝句的形式评述了建安以来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和诗歌流派.他主真诚而反模拟,主高雅而反怪俗,主慷慨劲健而反纤仄软弱,主自然清新而反逞才炫巧.在现实与传统的扬弃中反映出元好问的诗学造诣和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