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随着美学从“类神学”到“精神哲学”、“心理学”直至“艺术生理学”、“审美经验现象学”的历史演化过程,身体从传统美学视野里理念、精神的附庸成为自身拥有独立价值,并且肉体与心理或灵魂深度交融的“未被撕碎的身心统一体”。作为审美客体,随着对身体耻感的剥离,人类基于身体自我欣赏的自恋得到正名;作为审美体验者,身体从形而上美学谱系中精神往下流溢、理念获得分享的“美的末端”,被理解成审美体验活动的“第一入口”;作为审美创造者,身体也走出了传统美学中的缺席状态,身体的活力被视为审美创造的“第一推动力”,创造者的“身体状态”同时也被视为“情感状态”、“心理状态”。心理学美学、生命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对于美学思维路径的开拓,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身体的境遇,并且为身体美学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美学从“类神学”到“精神哲学”、“心理学”直至“艺术生理学”、“审美经验现象学”的历史演化过程,身体从传统美学视野里理念、精神的附庸成为自身拥有独立价值,并且肉体与心理或灵魂深度交融的“未被撕碎的身心统一体”。作为审美客体,随着对身体耻感的剥离,人类基于身体自我欣赏的自恋得到正名;作为审美体验者,身体从形而上美学谱系中精神往下流溢、理念获得分享的“美的末端”,被理解成审美体验活动的“第一入口”;作为审美创造者,身体也走出了传统美学中的缺席状态,身体的活力被视为审美创造的“第一推动力”,创造者的“身体状态”同时也被视为“情感状态”、“心理状态”。心理学美学、生命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对于美学思维路径的开拓,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身体的境遇,并且为身体美学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从鲍姆嘉通创立美学以来,人们对这门学科的性质多有争论,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黑格尔的观点,他认为准确地说,美学应该称作“美的艺术的哲学”.由于黑格尔在学术界的权威性,美学这门学科的性质便由他一锤定音.自黑格尔以降,人们一般把美学视同于艺术哲学.本文对黑格尔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分析了艺术哲学等同于美学的不科学性,认为美学具有多学科的性质,属于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关于美的言说是在存在之思道路上对艺术、真理以及美的本真呈现方式,其从存在论的角度为“美”奠基了存在之品性,并透显出美与真理、美与艺术之间本真的存在之关系。同时,海氏以存在意义上的“美”对美学学科进行了根本性的质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学感性之维的膨胀,症治了美学的传统形而上学之症候,为当代美学的存在可能性开启了它者之维。  相似文献   

5.
艺术学在中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升格为与文学并驾齐驱的一个学科门类,不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实践转向”对艺术学的直接影响.“实践转向”将使艺术美学的地位凸现出来,以研究艺术在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上的独特之处,改变文学美学和文学理论包打天下的局面;艺术美学的实践分析将凸显艺术生产“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对艺术的技术层面进行美学研究;艺术美学的实践分析还将在文化产业的语境下研究艺术的市场、消费等方面的特点,在消费社会、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中更好地发展艺术.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批判”.正是在文化批判理论的总体框架内,马尔库塞试图把美学建设成为一门具有现代色彩的感性科学.他在审美理想与文化选择之间、审美活动与人的解放之间、审美形式与艺术的社会政治潜能之间建立起了新的联系,拓展了现代美学的思维空间和研究视野.然而,马尔库塞的理论学说只是一种具有浪漫色彩的“美学乌托帮”,不能成为一门有助于人类解放的“审美人类学”,非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观点使他陷入反科学的泥潭而难以自拨.  相似文献   

7.
在倡导跨文化、跨学科的交流与对话的全球化语境中,环境美学与身体美学的融通成为推动美学学科向纵深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连续性与实用主义之间的内在性关联,为环境美学与身体美学的融通奠定了哲学基础,身体在环境中的持续在场和环境审美的身体化,使得环境美学在拓展和改善感性认知的意义上成为一种广义的身体美学,而伦理生活的审美化则是环境美学与身体美学共同的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8.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和审美关系的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音乐美学(Aesthetics of Music)是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美学分别产生于春秋战国与古希腊罗马时期。先秦美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调性、艺术对情感的表现性及善与美的教化性;古希腊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艺术对现实的再现性及真与美的功利性。中国的艺术哲学产生于魏晋时期,《文心雕龙》完成了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建构。西方直到文艺复兴时代随着人性复苏、艺术哲学的发展,康德与黑格尔的美学体系才得以诞生。中西方美学体系形成之展开方式虽有不同,但基本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0.
李泽厚从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出发,通过“积淀”、“文化心理结构”、“新感性”等理论阐释美学、美、美感与艺术,回应中外各派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在西方现代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审美和艺术的功利性、审美形式理论、新感性、艺术自律等观点拓展了现代美学的思维空间和发展前景 ,规范和引导了现代美学思潮的多元走向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思想家解构传统美学和建构新美学二者并举的重要时代.桑塔耶纳解构经典美学的“非功利性”和“普遍性”;建构“对象化”思维范式.桑塔耶纳认为美是情感的对象化.桑塔耶纳的“情感对象化”不是以外在客体对象表现主体内心情感,而是情感和感觉印象一起构建对象性事物.  相似文献   

13.
幼儿作为独特的生命存在,其生长离不开环境,生命美学以“人的生命需要”为逻辑起点,深度契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内在要求。从生命美学的视角来看,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生命成长的关键场域,其创设应紧紧围绕幼儿的生命来展开。“生生不已”既符合中国传统生命美学的意蕴,又是当代生命美学回归生命本体的凝练表达。“生生不已”的幼儿园环境,关键在于遵循幼儿生命完整性、幼儿生命体验性、幼儿生命审美性的三重原则,在运动变化、持续向上中彰显幼儿生命之美。“生生不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路径在于:在自然环境下,丰富幼儿生命的感性认知;在虚拟和真实环境的相互结合中,赋能幼儿生命的多重体验;在物质美和精神美的美美与共里,呵护幼儿生命的自由表达。这三条创设路径之间互生互动,共同指向幼儿生命的美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性语境下,美学作为关于身体的话语而出现。它一方面关涉艺术,成为所谓艺术哲学,另一方面指向政治。现代美学与艺术、政治的这种关系是理解萨特美学完整性的基础。如果说萨特前期哲学建立的是一种“感性学化的”现象学,那么他的后期哲学更是在此基础上发展为美学化的历史哲学。因此萨特哲学作为他的探索自由之路,乃是美学化的哲学。这种哲学必然地走向政治实践,而政治问题在萨特这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身上,又是同样必然地成为美学问题,转化为艺术冲动。整体化地考察萨特就能发现萨特美学是以“自由”贯之其中,萨特的美学就是他探索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德国现象学美学家盖格尔在美学研究方法上,超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方法之争;在美学学科定位上,将"审美价值"作为美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在艺术本质问题上,主张艺术是一种存在体验;在艺术功能的理解上,认为艺术能够提升我们至生命的顶点。盖格尔的美学兼有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之长,却又超越了二者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暴力美学"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它与时尚和消费以及审美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内涵。本文从暴力美学电影到暴力绘画再到行为艺术中的暴力倾向出发,分析暴力美学产生的原因;它的背景及历史渊源;以及暴力美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审美意蕴。从两方面分析暴力美学的渊源。一是艺术史上从古至今都有对暴力美的表现和对暴力形式美的追求,二是暴力题材电影自身的发展和绘画艺术上的暴力美学的演变。最后指出暴力美学的艺术表现意蕴还在于它折射了人的一种生存状态;那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的需要;一种对现实的超越,从而得到精神的自由和艺术上的自我展现。  相似文献   

17.
李泽厚从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出发,通过“积淀”、“文化心理结构”、“新感性”等理论阐释美学、美、美感与艺术,回应中外各派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胡塞尔在借鉴古典怀疑论的“悬置”(Epokhe)、“存疑”(Epoche)、“对立”(Antitheses)、“否定”(Negation)等方法论的前提下,展开对怀疑论的批判活动,清洗了“存疑”的观念和反驳了心理主义和相对主义。由此,建立了现象学这种现代意义的主体性哲学。从怀疑论和现象学的逻辑联系考察,它对于美学的启迪意义在于,消解传统哲学的二元对立的本体论,接纳纯粹意识作为审美主体,并将想象和体验引申为美学的方法。由此诞生和以往美学不同的概余和话语.为美学研究开拓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万巨红 《文教资料》2009,(36):19-20
自黑格尔以来.艺术终结的论调始终不绝于耳。然而,舒斯特曼比较乐观地认为,如今“艺术的终结”的美学现状只不过显示了一种旧有的哲学框架的衰落.一种身体和精神两分、艺术和生活两分模式的崩渍和不合时宜。正像其著作《生活即审美》副题“艺术终结后的审美选择”所提示的那样,舒斯特曼认为,对于今天的审美选择来说,审美复兴最有前途的选择应该是发现并扩大艺术的领域,使得审美经验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并最终朝向艺术和生活的整合。身体美学正是这样的一个领域。一方面,艺术、审美经验与身体的特殊关系需要得到正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当代文化中的身体转向也催生了这一美学理论。而正是在身体关切这一点上,舒斯特曼所提出的身体美学与中国古典关学对于身体的理解共生出许多相似之处,如对身体的整体式理解、对身体实践和情感的注重等。  相似文献   

20.
国内学界普遍认为,作为理性主义哲学组成一部分的黑格尔美学必然重理性而轻感性,甚至贬抑感性。这是一种误解,误在仅把黑格尔美学作为其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忽略了相对独立性。其实,在许多具体美学问题上,特别是在对艺术创造的论述中,黑格尔是十分重视感性的现实生活的,有时干脆把“理念”抛开,而把感性提升到首要的地位。本文就从黑格尔关于艺术创造的天才与灵感,艺术创造的起点及艺术创造的客观性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把其中包含的感性因素剥离出来,让我们看到黑格尔美学不为人所关注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