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定义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对涉及公共权力的不当运作和社会失范现象等有关公民权利的重大社会问题所做的公开监察和督促。近年来,电视深度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的定义 电视深度报道是以电视媒介为传播载体(平台),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有开掘和拓展潜力的核心新闻事实(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新闻话题三大类)为中心,立体多维、多层次、多时空地系统呈现新闻事实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因果关系、辐射影响以及发展动态,以揭示其实质、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各电视媒体的新闻利器,已成为各新闻媒体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加强舆论监督、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的有力手段。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为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提示新闻本质、追踪和探索新闻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之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和成型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着内容琐碎、同质化、舆论监督越位等问题,电视民生新闻应加强深度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打造民生新闻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电视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电视工作者的权力。电视工作者要本着对党、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积极实施舆论监督,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实践证明,加强电视舆论监督报道策划,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报道的片面性、盲目性,减少报道中的偏差与失误,避免新闻纠纷,而且对解决实际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乃至提高电视传媒的竞争力,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搞好舆论监督报道是传统主流媒体的职责之一,也是其提升舆论引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应继续增强,以确保传统主流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主导地位。笔者认为,电视媒体要从实际出发加大舆论监督报道力度,将"注重用镜头揭示存在问题、坚守客观公正的媒体立场、追求积极正面的社会效果"作为落脚点,力争通过报道来取得解决问题的实效。一、注重用镜头反映存在问题2014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7.
林鑫 《记者摇篮》2009,(11):50-50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作为舆论载体的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电视舆论监督性报道的兴起,是新时期媒介开展舆论监督的必然要求,这就决定电视与舆论监督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电视媒体进行报道,都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批评揭露一个典型,警醒教育一大片,这正是电视舆论监督的真谛。近年来,各式各样的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其针砭时弊,倾听百姓心声的节日宗旨受到了普通百姓的关注和欢迎,可以说,电视报道是实现舆论监督较好的报道形式,而舆论监督是电视报道的一项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舆论监督报道在反映社会难点、推动社会问题解决层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舆论监督类报道特别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漏洞和黑幕,以及具体社会问题在社会机制层面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刘剑 《新闻前哨》2014,(3):60-61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节目的开播,揭开了中国深度报道的序幕,使中国媒体舆论监督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深度报道节目的形式有访谈类、调查跟踪类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隐性采访手段都是一把利刃剑,第一手前沿资料为解开事实真相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所以深受电视制作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类电视深度报道起步较晚,<观察与思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此类报道,在发挥监督功能的同时,节目形式内容的浅显和粗疏也有待改进和精炼.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应运而生,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推出类似深度报道,对我国制度建设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经过思考探索的调整期,报道在各方面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陈君  郭妍 《新闻世界》2012,(8):52-53
现阶段我国电视舆论监督类栏目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无论从舆论监督栏目的外部环境,还是其自身方面来说,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焦点访谈》为例。分析舆论监督类栏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媒体行业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文明传播作用越来越大。舆论监督类节目,是被当代社会大众普遍认可与喜爱的深度报道类节目。这类节目主要通过分析最热点的新闻事件,报道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对人们的舆论导向进行规范与正确的引导。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内容选择与播出形式,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一位与舆论监督类节目工作的相关人员,都要根据这些规定办事,从而加强舆论监督类节目的深度性,促进节目播出效果的明显化。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开创了中国媒体舆论监督的一个新台阶,带动了一批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产生,其中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新华社的《新华视点》、中国青年报的《冰点》等,把"新闻深度报道"、"舆论监督"的概念演绎得如火如荼。本文试图探析电视深度报道所具有的独有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
新闻舆论监督以大众传播媒体为平台,已成为社会监督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其中电视批评报道凭借对非正义和非公平现象的有力抨击和制约而在发挥着特有的社会监督功能。那么如何搞好电视批评报道,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宣传已成为提升我国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国当前电视媒介主要精力偏向于娱乐和电视剧,电视新闻来源单一,影响电视媒介在电视观众中的可信度。我们必须构建健康和谐的媒体生态环境,拓宽电视深度报道的题材,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来提升电视深度报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电视批评报道是电视传媒从事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形式,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我们对批评报道度的认识与把握。一、电视批评报道的固有力度与行为难度这里所说的力度是就电视批评报道产生的效应而言的,特指批评报道播出后作用于社会和批评对象的力量强度。作为一种舆论监督形式,较之其他舆论监督显然更具威力,更具穿透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电视批评报道是新闻媒介实施舆论监督的利器,其常以深度调查、质疑精神和视觉冲击力,在传播过程中激起较大的社会反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是批评报道深受群众欢迎,另一方面,记者采访受阻甚至被打的事件时有发生,甚至新闻单位被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18.
杨姣 《报刊之友》2010,(12):188-188
创办于1980年的昆明《春城晚报》在90年代的舆论监督报道中呈现了形式上的"征文化"和内容上的深度发展并置的特点。"征文化"是在电视反馈滞后的时代,晚报开发与读者沟通的新形态,而深度报道的出现同时满足了传媒价值落点转移及其与电视共生的竞争需要。  相似文献   

19.
新闻深度报道一直以来都是报纸和杂志的强项,近些年来各大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也开始制作电视类新闻深度报道节目,这也是电视新闻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向。当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深受观众的喜爱,但是随着社会更加多元化,电视台的新闻深度报道也必须适时的进行改革。如果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工作,已经成为电视台新闻记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视深度报道的兴起是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开播为标志。《焦点访谈》是一档“以电视深度报道为基础.以旗帜鲜明的评论为特色,以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为基本功能”的新闻评论栏目.由“主持人演播室导语+新闻事实陈述+主持人演播室评论”构成的一种新的节目形态,①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电视业界的一致追捧,导致许多电视台纷纷跟风仿效。然而,一味的跟风仿效无形中把电视深度报道引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