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访谈节目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电视访谈节目是将人际间的谈话引入屏幕,并将这种交流直接作为节目内容和形式的节目形态,是新闻节目的延伸,是一种表现电视真实的手段。与西方访谈节目相比.我国访谈节目起步较晚.远远谈不上竞争力,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借鉴学习西方成功经验。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访谈节目在一步步趋于成熟。当年只是《实话实说》一枝独秀,今天的访谈节目可以说是姹紫嫣红、百家争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心理访谈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屏上悄然升温。继中央电视台开办了我国第一档以现场个案访谈为电视表现形式的心理栏目《心理访谈》后,上海、哈尔滨、深圳、广州等电视台也陆续开办了《心灵花园》、《心理时间》、《守望心灵》、《夜话》等栏目。心理访谈节目以其对现代人心理状态的关注、独特的节目定位和人文关怀的节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视综艺访谈节目自发展至今,起步较晚但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类栏目在数量逐渐增多的同时,精品却相对较少。本文以《鲁豫有约》节目为例,从两个方向着手分析,采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论述,通过对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发展探析的分析与解读,来展望我国综艺访谈节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谈话节目是电视访谈节目中最为常见的形式,近年来《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等名人访谈节目的成功激发了电视访谈尤其是名人访谈的热潮,但是以普通百姓为访谈主角的节目还是凤毛麟角。如何以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为题材、以平民轶事为内容、提高此类访谈节目的制作投入和收视效果,需要访谈节目制作方革新节目定位、观众定位和制作理念。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电视综艺访谈节目的缘起、现状和发展态势。首先认为应该从广义的角度来界定目前的综艺访谈节目,主要根据被访者为娱乐界人物来定。其次从栏目名称命名、节目内容、《艺术人生》的特点及栏目的原创性角度对此类节目的现状和发展做了剖析。最后,探讨了此类节目的发展态势,那就是应该朝着真正综艺化道路发展,从积极方面引领社会。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获得了发展的大好机遇,成为了时下最具影响力,最受人们喜爱的电视节目之一。如《实话实说》、《艺术人生》等优秀的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目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都面临着许多困境,既有节目自身的发展方面的,也有外部的环境条件方面的,这都需要我们积极地面对,努力研究,很好地解决已有的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唐建满 《东南传播》2012,(3):107-108
电视新闻访谈作为电视工作的创新成果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种新闻栏目的重视,尤其是在民生新闻栏目中,这种形式则更经常的被采用。虽然,访谈有着吸引力强、可塑性高的优势,而且节目内容的深浅度也可根据需要灵活的把握。但是,由于很多实际问题的困扰,比如时长有限、主题严肃、内容枯燥等,让电视新闻访谈节目的操作难度很大,想做的"好看"并不容易。本文以福州电视台《民生面对面》"比学赶超跨越发展"—福州各县市区书记(县市区长)大型系列访谈节目为例,从节目策划、制作、受众角度分析了节目策划要点,探讨新闻访谈节目制作手法和创新技巧。  相似文献   

8.
吴晨  陈阳 《新闻世界》2014,(5):77-78
随着第四媒介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并逐渐壮大,受到巨大冲击的传统媒体也在采取措施打起了反击战。我国电视栏目在分众化媒体时代,必须做到栏目定位突出才能在巨大的文化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品牌化走向已逐渐明晰,本文根据《杨澜访谈录》近十年的经营发展浅析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品牌化运作趋势。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谈话节目是所有电视节目中观众最喜欢收看的,谈话类节目在西方国家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中以"常青树"般的地位存在着。虽然我国此类节目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的速度极快。近十多年来,各个电视台推出的此类节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序幕就是从那时候拉开的。虽然此类节目很多,但真正一直受大家喜爱的却不多。《鲁豫有约》2001年开播以来,历经15年的发展,很显然它的栏目风格、形式以及受众群体都慢慢地深入人心,并且在那时的电视节目中迅速掀起一股谈话类节目的浪潮。对于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短短的历程来说,《鲁豫有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重点分析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概况及所呈现的特点,并对《鲁豫有约》2008年—2015年栏目进行分析统计,以此为例,剖析近年来电视访谈节目发展的特色以及《鲁豫有约》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0.
纪实类电视访谈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讲故事、塑造人物、传达情感、输出价值观。近年来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随着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受众习惯的变化,纪实类电视访谈节目的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受众流失、创收下降、创新遭遇瓶颈等问题。《邓璐时间》是广东卫视的一档纪实类访谈节目,迄今已经完成三季。通过创新,该节目成为频道收视率最高的自办栏目之一,单期节目曾创下广东卫视全年自办节目收视率第一的佳绩。本文以该节目为例,解码电视纪实类访谈节目如何通过谈话场景的创新带动节目模式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刘宇晓  李海燕 《新闻知识》2006,(10):61-62,54
自中央电视台的《对话》开播以来,经济类电视谈话节目越来越受到电视传媒工作者和电视受众的重视。这些节目具有时效性强、专业性强、受众群稳定等特点。但另一方面,也正由于受节目本身特点的影响,客观上存在内容雷同、形式死板等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类节目的发展。因此,本文想就经济类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这一层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难题1:访谈类节目的淹没我国的众多电视频道都有访谈类节目,政治类的有《面对面》、《风云对话》,文化类的有《艺术人生》、《鲁豫有约》,反映边缘人物生活状态的《冷暖人生》,反映当代人心理状态的…  相似文献   

12.
边萌 《大观周刊》2012,(52):23-24
1电视访谈节目的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电视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电视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电视节目同样进入了品牌竞争的阶段。电视节目要求的是内容的品位与内涵。要想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引人注目的名牌栏目,必定要具有栏目自身独特的风格。而栏目的风格正是源于主持人的个性和特点、气质和风度,与主持的提问艺术紧密相连。如果节目主持人不善于倾听,不知道如何提问,不能制造节目的精彩看点,就不能引起受众对节目的喜爱。节目主持人的对话题的讨论直接关系着一档节目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3.
何谓电视法制访谈节目?简而论之。它是通过演播室访谈或讨论的形式对所展示的法律事件《典型案件》进行法理辨析的一种节目类型。如中央电视台于1999年元月2日推出的《今日说法》,该栏目遵循“重在普法,监督执法,推动立法,为百姓办实事”的宗旨.采取以案说法.百姓参与讨论.并有专家评点的节目样式,深受观众欢迎。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视谈话节目的质量.陕西电视台于2003年12月6、7两日.邀请一部分国内从事电视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实践工作者.媒体代表.以陕西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开坛》栏目为话题.围绕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存与发展,展开广泛探讨。与会者就。为什么谈.谁在谈,谈什么.怎样谈。等一系列问题发表了独到和深邃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国内电视访谈节目品牌经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艳霞  刘琴 《今传媒》2010,(11):34-35
目前电视访谈节目在我国电视节目中发展迅速,受到电视人的青睐。但我国电视访谈节目从业人员品牌经营意识淡薄,如何使一个电视访谈节目能有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从品牌经营的角度分两大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电视访谈节目品牌经营的战略步骤,包括传媒市场调研、确定发展目标和定位、评估自身执行能力、品牌传播和营销推广、品牌战略的持续性、一致性;二是电视访谈节目品牌经营的具体方法,包括节目的包装、节目的内容、开发延伸产品及培养新品牌。  相似文献   

16.
杨琳  李亦宁 《新闻知识》2007,(11):55-57
自1996年以来,我国各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以《读书时间》、《文化视点》、《千秋史话》等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节目,这类以电视为载体,为受众提供教育文化信息的节目形态丰富了荧屏内容,也以高雅的传播内容给受众精神的享受和启迪。但在以收视率为导向的节目评估体系下,各电视文化节目不是被迫停播,就是惨淡经营。然而中央十套科教频道播出的文化类栏目《百家讲坛》,却以同比新闻、综艺节目动  相似文献   

17.
钱睿 《视听界》2008,(2):76-79
2007年,随着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真情》等栏目的热播,情感类访谈节目受到受众和广告两级市场的追捧,逐渐成为新一轮电视市场竞争的焦点。实际上,情感类节目并不是一种新生的节目形态,如果将2000年开播的《艺术人生》作为开端,这一节目类型在我国已有十年左右的发展期。近两年来,这一节目类型不断融合新的元素,交流平台的功能被不断放大,节目的核心元素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形成了独特的节目定位与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991年,随着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栏目的开播,早间电视新闻节目正式走上了中国电视的舞台。1993年,中央电视台开办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东方时空》,更是确立了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在观众中的地位,无数电视观众从此有了早上打开电视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自《东方时空》起,我国各  相似文献   

19.
龙蕾 《声屏世界》2003,(11):40-41
《12演播室》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青年类节目,节目自1991年创办至今已有12个年头。它曾经创造了不少新的电视传播方式———第一个青年栏目、第一个谈话类栏目、第一个放映MTV的栏目、第一个访谈类的栏目。这种什么都沾边而没有其栏目显著特色的缺陷就使这些首创的优势变成劣势,以致于该节目原主持人张泽群说“《12演播室》生存到今天是个奇迹”。①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该栏目兼办国内或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转播,这在事实上撑起了《12演播室》,并直接关系到《12演播室》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由此,2002年5月《12演播室》改版,从内容到形式,改…  相似文献   

20.
钟楠楠 《视听界》2009,(6):112-113
电视访谈节目兼合了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的模式,也是一种人性和品位并重的节目形式。满足受众心理需求,是电视访谈节目的宗旨。1.视觉需求。在电视访谈节目中,布景设计、灯光效果、人物造型都构成了视觉需求的因素。视觉需求因素除了要与栏目的理念、风格和气氛吻合外,还需要有合理、创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