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闻周刊:从社会的层面上,如何尽量减少变态犯罪?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1.尽可能减少他和社会的矛盾。比如特殊偏执性人格(认死理)、自恋性人格、同时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排解内心的体验的人,社会就要关注、干预。事实上,过去也有干预机制,过去都是靠单位,现在要靠社会救助措施,为他提供方便合法合理的排解渠道。 2.针对人格缺陷的变态(病态),采取专门矫正措施。特别是对未成年人,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教育体系要共同努力。特别  相似文献   

2.
罗品 《大观周刊》2012,(49):57-57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在我国刑事犯罪案件和犯罪人数量上占据着较大比例。南于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犯罪形成的原因、刑事责任的认定及刑罚的适用上有着明显区别.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和制裁、改造未成年犯罪人就成为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研究共同面对的特殊刑事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3.
洪旖旎 《大观周刊》2012,(47):85-86
在传统犯罪学对犯罪原因的探讨上,我们习惯上多从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社会因素,性别、年龄等犯罪人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及时间与空间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传统上只被认为是控制犯罪的积极因素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却并没有纳入到犯罪原因的构成中进行讨论。事实上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特别是对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把握和运用,也是构成犯罪原因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科学认识和预防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何谓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不相适应将如何影响犯罪行为的生成,应如何运用罪刑相适应原则来科学认识和预防犯罪,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罪刑相适应原则对犯罪学的重要意义。 阅读整篇文章  相似文献   

4.
跨境毒品犯罪作为有组织犯罪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影响我国边境安全稳定的突出因素之一。而当前的有组织犯罪研究,不可能不考虑到犯罪组织的社会网络特性。本文运用社会网络所包含的几个方面对跨境毒品犯罪中跨境毒品犯罪网络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跨境毒品犯罪网络的一些基本的类型和特点。其中包括“核心型”和“搭伙型”两种基本构型的网络单元:案件侦查经营中应注意不能局限于关联度较大的犯罪嫌疑人,而需同时关注那些中介性较大、也即在维持网络联结性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犯罪嫌疑人等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这类案件中,刑罚本身并不是对未成年犯罪人最严厉的惩罚,最令其感到痛苦的是犯罪经历在他们刑罚执行完毕或被赦免后继续对其本人及亲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研究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只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犯罪人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施加影响和教育改造等。广义的还研究有犯罪倾向的人和刑满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SNS用户采纳的现有研究成果予以系统分析,发现被用于SNS用户采纳研究的主要理论有技术接受模型、计划行为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等;影响用户采纳SNS的因素可分为用户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其中,用户自身因素主要包括动机、认知、情感(态度)和人格等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规范、社会认同和信任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1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是指有关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将未成年人的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严格限制其被查阅、复制或者使用,将犯罪前科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的司法制度.增设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有利于更好地落实针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区别对待”的基本原则,使得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更加符合国际条约的有关精神.  相似文献   

9.
邵平 《当代传播》2001,(6):89-90
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记者,要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成为真理的捍卫者,实施舆论监督,成为信息、知识的传播者,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政治头脑的社会活动家,必须培养健康的人格。 人格的历史画卷源远流长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最初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用不同的面具体现了不同角色的特点和性格。就如同我国戏剧中的脸谱一样。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移为人格其中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一个人在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即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人格所有…  相似文献   

10.
预防犯罪是大众传媒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大众传媒的犯罪新闻报道在预防犯罪方面既有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也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犯罪新闻报道要扬长避短,就要注意消除实践中存在的可能成为犯罪诱发因素的不良做法,强化犯罪新闻报道的教育导向功能,重视被害预防并引导社会大众理性看待犯罪,以减少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以犯罪主体为新视角,以同主体类型犯罪为研究对象,提出"情报源-主体-案件-犯罪问题"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研究思路,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特点以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的犯罪主体的影响因素,揭示未成年人犯罪规律,从而为实践中防控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提供更多战略情报分析思路。[方法/过程] 采用文本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设定同主体类型犯罪问题而并非单个案例为情报研究对象,通过提取该类案例样本中与犯罪主体相关联的信息,构建犯罪主体社会网络,进行相应的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分析适用于一定范围内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研究。基于犯罪主体社会网络的未成年人犯罪战略情报分析有利于客观地揭示此类特殊主体犯罪规律和犯罪特点,发掘犯罪主体影响因素,能够为未成年人犯罪战略情报分析的实施提供有效的辅助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犯罪是高科技发展的副产品,对社会危害日趋严重,分析了计算机犯罪主要特征有犯罪智能化,犯罪手段隐蔽,犯罪后果严重,犯罪目的多样和犯罪黑数巨大,然后从完善法制,技术管理,安全教育等角度提出了预防和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中国新闻周刊》2004,(6):10-10
“黄勇伏法了,杨新海也伏法了。黄勇和杨新海们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更为沉重的话题——什么是变态杀手?变态杀手对社会的危害有多大?所幸的是,有记者注意到这个问题:正如中国《新闻周刊》专题所言·变态是社会公敌。” 广东广州 张兵  相似文献   

14.
变态公敌     
变态是人的心理和行为失衡的非常规状态。现在的问题是,当一些变态者的个体悲剧演变成为社会悲剧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变态杀人者的最可怕之处在于,他们的变态心理可能导致任何一类人成为他们的刀下之鬼,从这一意义上讲,他们是反社会的。所以说,与一般的刑事犯罪不同,变态杀人者是社会公敌。  相似文献   

15.
武向朋 《中国出版》2017,(16):50-53
近年来,网络游戏私服类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的报道愈来愈多。文章通过对65起私服犯罪案件的实证研究发现,此类案件呈现日益增多趋势,但刑事立案率低,犯罪人日趋低龄化,大多文化水平低,共同犯罪组织化程度高,犯罪手段相似性大,非法收益高,社会危害性大。司法实践中存在罪名认定众说纷纭、营利目的去留争论、违法数额模糊不清、刑罚适用饱受争议等突出问题。完善私服类侵犯著作权行为刑法保障的路径,要从侵犯著作权罪与非法经营罪的竞合、删除营利目的、违法数额以非法经营数额计算、刑罚适用宽严有度四个方面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档案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为了加强对档案的保护,我国《刑法》也规定了若干罪名来惩治侵犯档案管理秩序的犯罪,这些罪名通常被统称为档案犯罪。但档案犯罪这一称谓并非法律概念,主要是从两个角度去使用这一称谓,一个是犯罪学的角度,将与档案有关的犯罪作为一种犯罪现象加以分析,探讨其犯罪原因、规律以及预防对策;另一个即从刑法典的角度,以成文的罪刑规定为依据概括性地使用,以求语言的简洁和研究上的针对性。本文即从后一角度来使用档案犯罪这一称谓。  相似文献   

17.
牧兰 《大观周刊》2012,(49):301-3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教学的有效性包含有“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应从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和分析:一方面,作为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生物学习中的兴趣和主动性.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依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和人格范型发展理论,提出从历史来看我国编辑人格范型与发展主要分为依赖人格、独立人格和自由人格3种人格范型.文章论述了我国编辑人格的范型发展的主要脉络,提出在当今出版事业改革与发展中,完成编辑人格从传统的依赖人格向独立人格的转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清代社会拐卖妇女犯罪活动猖獗,妇女被拐卖的方式多种多样,被拐卖妇女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清代也对危害社会稳定的拐卖妇女犯罪进行了严厉的打击,表现在法律的严惩和皇帝的重视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从柏拉图开始,在中国从孔子开始,就不难见到社会精英对艺术及其所包含的娱乐性的批评和不满。今天,电视娱乐一方面创造着高收视率,一方面也面临着强烈的批评压力。欲望是蓄水,人格是堤坝,而娱乐就是闸门。娱乐将欲望进行疏导从而减少欲望对人格堤坝的压力,甚至用一种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