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婚恋观是女性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时期所持有的婚恋观对女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女大学生在婚恋中存在的问题,从时代大学生的特点需求以及教育的有效性出发,帮助女大学生正确处理两性情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成为女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王亚莉 《成才之路》2022,(14):22-24
婚恋观是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折射与反映,婚变观教育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00后大学生承载着社会的希望,他们能否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事关整个社会的稳定、进步与发展.文章针对0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问卷调查,逐项予以分析,总结出00后大学生婚恋观的新时代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学生自身、家庭、学...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的发展与普及为后现代主义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传播载体。大众传媒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并具有瞬间扩大的效果,其对后现代主义的大肆推崇,对大学生的婚恋观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索大众传媒视域中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分析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的特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4.
婚恋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是我国高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现实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的婚恋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他们也面临着不少困境。婚姻法新司法解释的推出对人们的婚恋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很大影响。随着社会现实的不断向前发展,法律也随之有了新型的法律精神。高校也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促进大学生新型婚恋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当代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情形越来越普遍,高职高专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也在追求着爱。但是由于受年龄、阅历、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他们的婚恋观存在着多维度、多元性的特征,传统的婚恋观尤其是贞操观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多数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新的《大学生管理条例》中有关大学生婚姻的规定。大学生婚恋观具有双重性的矛盾,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通过引导教育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6.
杨南丽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1):66-69,79
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民众的婚姻家庭的状况。通过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考察云南高校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分析表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并呈多元化趋势,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偏差,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尤其有必要对大学生增强婚恋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生活中被寄予厚望的最重要的群体,他们婚恋观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婚恋观不仅影响大学生个人的一生,而且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高校、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前提是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规范婚恋观教育的内容,使教育工作者有据可依。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拓宽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渠道,增强婚恋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针对建国后60年婚恋观的变迁,分析了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嬗变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生活中被寄予厚望的最重要的群体,他们婚恋观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婚恋观不仅影响大学生个人的一生,而且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高校、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前提是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规范婚恋观教育的内容,使教育工作者有据可依。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拓宽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的渠道,增强婚恋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工科女大学生作为工科院校里一个独特的群体,在特殊环境影响下,其婚恋观正发生着变化。通过分析校园文化对工科女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作用,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才子佳人小说主张青年男女在爱情婚姻上自择自主,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尊重。明清时期理学和礼教发展到极端,扼杀人性、人欲,爱情婚姻领域极不自由,才子佳人小说力图在这一领域表现人的追求,实现人自身的价值。为此,小说从与人的自然本性紧密相连的貌、才、情等方面而非金钱、门第、权势、地位等方面来探讨人自身,表现人的精神力量,才情尤其是作家思辩的热点。同时,小说又以进步的妇女观为指导思想,歌颂了妇女的人格价值。由于爱情婚姻领域是理学、礼教禁锢最严的区域,历史的巨大惯性使新思想的曙光还很难在观念转换的初期显示出它的现实实绩,故而,明清的才子佳人小说更多地带着一种理想化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罗素的婚姻观超越了常人的眼光。他认为。人类婚姻的基础是人的自然本能、性欲冲动和爱的激情;他要求任何婚姻道德都必须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人们应正确对待性道德,充分张扬爱的自由,恰当考虑孩子的健康成长,适当承认婚外情;他对婚姻的基本态度是重本能、轻理性,重自由、轻现实,重情爱、轻责任。他的这些婚姻观引起了人们不少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她的6部以婚姻为主题的小说中有清晰的体现。她的婚姻观虽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但并不是完全正统的。奥斯丁的婚姻观一直在“理智”与“情感”中徘徊,但最终“情感”战胜了“理智”,“爱情”取代了“金钱”。她最终把爱情、把男女双方真正倾心的爱慕视为婚姻的基础,冲破了当时正统的观念,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在婚恋观的构建过程中,既要正视盲目追求现代性所带来的认识误区,又要考量传统婚恋思想中的美德伦理。实践意义上,物化与享乐主义思想,逃避义务、虚无责任的态度,违背善良风俗、突破道德底线的行为,不利于积极婚恋观的培养,而贤贤易色、相济相生、互敬互爱、忠贞不二等传统婚恋道德有助于健康婚恋观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调研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发现,恋爱追求及时行乐,关注过程,轻视结果;择偶条件深受拜金主义影响;性观念开放,性行为轻率,对他人类似行为宽容;网恋态度理智中存有幻想。为此,高校应加强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性道德观、健康观、成才观等教育,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对未来人生的信心;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女大学生的情操,升华其亮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对H大学465名在校研究生的婚恋观进行研究,从婚恋现状、恋爱动机、择偶标准、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离婚观等方面分析当代在校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和问题,并从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等方面对研究生婚恋观的差异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郑磊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4):103-104
在《聊斋志异》描写婚姻爱情的作品中,蒲松龄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当时的婚姻制度,歌颂至真至纯的爱情。作者借助书生的爱情生活来表现自己的爱情观;而清另一文学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通过对书生涉及婚恋的描写也可看出那些书生们的爱情观。拟从至情与无情,婚恋的目的条件以及男权的社会这三方面来分析这两部书中的书生爱情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90后高职大学生的婚恋观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婚恋观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得出结论,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使之拥有健康的恋爱心态,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婚恋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揭示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变化。构建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社会化引导机制,使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向着正确方向发展.这是现有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对以往大学生婚恋价值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为大学生价值观的社会化引导策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采用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对30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婚恋观的特点及其差异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婚恋观的性爱抉择维度上、恋爱动机维度上以及婚姻自主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角色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恋爱状态差异;在性爱抉择维度和婚姻忠诚维度上,本科生和研究生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性别、恋爱状态等因素影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婚恋观;相比男生,女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恋爱动机更清晰,但婚姻自主度较低;相比曾经恋爱过的群体,正在恋爱的群体在性爱抉择上更传统,在婚姻角色上更加开放;相比研究生,本科生在性爱抉择上更保守,对婚姻的认识上也更忠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