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国家博物馆由此成为"中国梦"的启航之地,中国梦成为这个时代伟大变革的重要印记。  相似文献   

2.
新年寄语     
<正>一元复始,万象更新。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深情阐述: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凝聚着百年国人奋发图强的夙愿,凝聚着十三亿中华儿女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100多年的上下求索和蹉跎,又经历了30多年的艰辛变革与积累,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自己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质,就是国力强盛、文化昌盛、人民幸福。文化昌盛,既是国力强盛的内涵与表征,也是人民幸福的要义与源泉。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历史上,举凡文景、贞观等国力强盛时期,也都是文化昌明繁盛时期。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解决这一历史任务的途径,即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谋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斗争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影响广泛的主流话语,并运用国家组织的力量将“中华民族复兴”确立为战略目标。在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由此而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鲜明特点。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式现代化才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们怎样面对"国学复兴"的浪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下势头正猛的"国学复兴"浪潮,本质上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否定.以"孔家店"为符号,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文化被推翻是历史的必然.把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动力寄托在"国学"上是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今天,我们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感人情景,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要精准把握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正>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三周年之际,专门讨论"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有意义。我认为,把当今中国的中国梦与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联系起来,做一番探讨,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追求和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一"中国梦"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自己梦想特别是美好社会理想的民族。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中国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而中国之所以走上社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目标,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发展正能量,是宣传工作的重要使命。我们要牢牢把握根本任务,认真履行基本职责,始终遵循重要方针,以宣传思想工作的有力有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强大正能量。把握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刻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普遍的坚定的思想意识和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一 在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伟大构想的提出,让文化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复兴既是其重要内容与目标,又是其必要条件.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创造了新的文化形态,才能引领新的社会形态发展和最终确立.4月25日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时对中国如此评价:"中国今天重新恢复了本来应有的在世界上的地位:数千年的文明、伟大的文化."世界甚至对中国做出了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的结论.我们认为,这一结论只有当中国拥有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治文化形态,才能最终实现;换句话说,只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担负起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的社会责任,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时代重托,是当代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追求。  相似文献   

12.
正六年前的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此后,习近平总书记还不断深入论述中  相似文献   

13.
<正>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第一次论述中国梦,就突出了中国梦所蕴含的历史感。所谓历史感,就是立足今天,敬畏昨天,揭示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了"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来象征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他还强调,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这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当今中国"最大公约数"的政治主题,是从深厚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中发掘和引伸出来的。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命运的自觉和自信的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指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这些在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荧屏上其实也都有非常明确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档案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为党管理好档案,为国家守住历史,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为实现这一梦想,一代代档案人从未停止过努力;为实现这一梦想,我们奉献着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重要作用,这既是讲给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更是讲给每一个编辑的。时代要求编辑既要做一个铸造灵魂的工程师,人类美好心灵的守望者;又要成为一个财富的创造者,图书市场的弄潮儿。因此,编辑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在紧跟时代潮流上下功夫,在"眼"和"手"上下功夫,在两个效益的结合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人类因为有了梦想才能够飞翔.90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是短暂的瞬间,然而一个政党,在这弹指一挥间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变成科学发展的朝气蓬勃,一个民族,从积贫积弱的"老大帝国"变成迅速崛起的"少年中国".这个政党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个民族就是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从某种意义说,中华民族从苦难到复兴的伟大历史源于共产党人追求独立富强的民族梦想.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民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接近实现自己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政治文化传统,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人数千年治国理政的一个核心观念。它把人民看作是国家的基石,把民生问题解决得好坏看成是决定国之命运的大事,看作是"民心向背"和"天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中国梦" 1."中国梦"的提出.实际上,近年来,海内外就有一些学者在谈论"中国梦".十八大后,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作出阐述,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说出了"中国梦"的内涵,就是民族复兴.习近平后来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又多次讲到"中国梦",特别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再次作了深入全面阐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要有三个"必须",即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0.
正很高兴到国家博物馆参加以"中国梦与新时代"为主题的研讨会。六年前的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正式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六年来,中国梦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在社会各界深入人心,十三亿华夏儿女勠力同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