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生英语》2016,(Z2):20
在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上,2015年雨果奖各奖得主揭开悬念。中国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荣膺2015年雨果奖最佳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The 73rd World Science Fiction Convention,Sasquan,has announced the 2015 Hugo Award winners.在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Sasquan)上,2015年雨果奖各奖得主揭开悬念。  相似文献   

2.
你好,雨果奖     
<正>北京时间8月21日上午9时,第74届雨果奖颁奖典礼在美国堪萨斯城会展中心举行。继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之后,80后中国女作家郝景芳凭《北京折叠》获得201 6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提到雨果奖,有人可能会首先想到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继而疑惑:雨果如何与科幻扯上了关系?雨果奖到底是个什么奖?  相似文献   

3.
《科学启蒙》2011,(5):F0004-F0004
封底画的作者是鲍勃·埃格尔颁(Bob Eggleton),他是当今最优秀的科幻、奇幻艺术家之一,为国际天文艺术联念会成员、英国科幻小说协会委员。他自幼喜欢魔幻题材的作品。从1988年至今,他多次获得雨果奖最佳职业艺术家奖(雨果奖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世界性科幻大奖之一)。  相似文献   

4.
科幻小说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力,对人类社会、对科技发展进行反思的平台。近年来,以刘慈欣、郝景芳等科幻作家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在海外逐步获得科幻界的认同。刘慈欣和郝景芳分别获得了科幻界"雨果奖",他们的作品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美国、欧洲及其他国家出版发行。为了使情节更生动,同时让科幻小说中的描写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中国本土科幻小说都会带有一定比例的文化负载词。如何将这些文化负载词译入目标语,使之能够为目的语读者接受,是科幻译者在翻译中面临的难题。但是,国内对科幻小说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非常少见,而且多集中于研究刘慈欣的长篇小说《三体》。本文将以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目的论作为指导,在其观照下尝试探讨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中的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纪舟 《家教世界》2024,(1):12-13
<正>2023年10月21日晚,世界科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科幻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他也是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海漄与科幻的结缘始于孩童时代“,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故乡的书店就在我脑海中搭建了一个只属于我个人的曲径通幽的私人花园,这个花园里,科幻是最美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新闻一束     
正郝景芳凭科幻小说《北京折叠》获雨果奖郝景芳《北京折叠》日前获得2016年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这一奖项颁给7500字至1.75万字间的作品。据介绍,郝景芳在《北京折叠》中构建了一个不同空间、不同阶层的北京,可像“变形金刚般折叠起来的城市”,却又“具有更为冷峻的现实感”。故事多源自她自己的生活日常,记叙现实的人情悲暖。《北京折  相似文献   

7.
安德的游戏     
《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特(Orson Scott Card)创作的,该作品发表于1985年,曾获得星云奖及雨果奖,其续集《死者的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发表于次年,也获得星云奖和雨  相似文献   

8.
自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荣膺雨果奖以来,中国原创科幻作品的海外传播持续受到关注,具有打破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主流科幻体系,反哺世界科幻之势。而“中国意象”作为中式科幻的一大异质因素,极易影响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判断。本文以《三体》为例,从语义、文化和读者反应层面探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幻小说中的“中国意象”的译介方向,以期助力中国科幻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9.
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获得第73届世界科幻文学大奖"雨果奖"。作品及获奖事件,在读者中引发了极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人们对叶文洁、庄颜、程心三位女性形象的理解歧见纷呈,但较少涉及这三位女性形象的深层意义;以忠诚、慷慨、仁慈等伦理学概念作为价值参照,透过故事情节的展现和人物内心的表达,可发现她们均具有丰饶而深沉的人间大爱。《三体》由此体现的人文情怀,也进一步证明了,优秀的科学幻想小说,尽管天马行空,想象奇崛,但本质上依然是"人的文学"。  相似文献   

10.
热点图书     
本期推荐:《第三次拯救未来世界》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刘慈欣出版时间:2016年1月定价:22元【阿奔的话】2015年8月23日,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长篇小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雨果奖是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科幻大奖,刘慈欣是该奖项自1953年设立以来的首位亚洲获奖者。"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包括《第三次拯救未来世界》等五部作品,既有精彩的科幻文学,又有专业的科学知识解读。书中选取的篇目,均为刘慈欣  相似文献   

11.
《安德的游戏》(Ender’s Game)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特(Orson Scott Card)创作的,该作品发表于1985年,曾获得星云奖及雨果奖,其续集《死者的代言人》(Speaker for the Dead)发表于次年,也获得星云奖和雨果奖,这使卡特成为惟一一个曾连续两年获得该奖最佳长篇的作家。《安德的游戏》的故事背景是人类步入太空时代,但却在短短数十年间遭到一种外星智慧生物——虫族(bugger)的两次袭击,史称“第一次入侵”和“第二次入侵”。在“第二次入侵”中,人类的主力舰队遭到毁灭性打击,几乎全军覆没。然而一个名叫梅泽·瑞克汉姆(…  相似文献   

12.
阿西莫夫(1920—1992),美籍作家、生物化学家。他是一位撰写科幻小说和科学普及读物极有成就的多产作家,著书500多册,曾获得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阿西莫夫的小说三部曲:《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是他最有名的科幻小说三部曲。其他长、短篇小说集包括:《我是机器人》、《钢的洞穴》、《地基的边》、《东方的机器人》等。他的《黄昏》被许多人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科幻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3.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贝斯特(1913-1987)是美国科幻小说协会评选出的第九位科幻大师,对美国科幻的走向产生过深远影响。 1942年,他加入DC动画公司,参与了“超人”和“蝙蝠侠”两大超级动画英雄的创造。1953年,他以一部《被毁灭的人》见证了“雨果奖”这一世界科幻大奖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理论与科幻文学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是这种类型文学最突出的特征。但是放在世界科幻小说界,中国的科幻小说由于自身独特的发展历史,造成了中国科幻小说一直以来对民族国家复兴和发展的焦虑,因而很难仅仅做单纯的科学幻想。而且中国的科幻小说作家们也很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将自己设定为英美科幻文学中一种"陌生化"的存在。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选用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作为分析的文本,来探讨其陌生化叙事下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2015届雨果奖,这在不少科幻文学家以及评论家看来,将使得一个世纪前就已在中国诞生的科幻文学进入加速发展期。但刘慈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在发展阶段。向更多的人传递科学知识,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科学技术,这会是我目前的作品相对永恒的一个主题。我认为,中国需要第二次文化启蒙,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思维,中国还远远没有到反思科学技术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正>前段时间,科幻小说作家郝景芳凭借作品北京折叠,获得第七十四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在小说里,她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筑了相互折叠并共享四十八小时的三个空间区域,而这三个区域组成了未来北京。虽然这样的末来确实让人感觉脑洞太大,但谁也不能否定这一类城市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化的不仅仅是我们城市,还包括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中的一切物品,这当中自然也包括谁都离不开的卫生间。那么未来的卫生间会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17.
刘慈欣,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也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第一人.其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的横空出世,第一次将中国科幻带入了世界科幻文学的殿堂,让世界驻足于刘慈欣笔下宏伟辽阔的星际,流连往返于"三体"和当下两个世界,聚焦于文明背后的种种危机,惊叹于中国科幻作家奇特的想象力.通过全面梳理刘慈欣文学创作观念,以求找出刘慈欣文学观与文学实践的独到之处,以进一步引发中国科幻界对作家身份的认知以及对科幻文学归途与指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漫画是成人的童话,那么科幻作品则是全人类的童话。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也写过不少优秀的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科幻小说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但它的基础可以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可以是有关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因为科幻小说鲜明地体现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魅力,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也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9.
周琪  唐丽君 《海外英语》2023,(23):59-61
2015年,刘慈欣凭借科幻系列小说《三体·地球往事》斩获国际大奖“雨果奖”,中国科幻小说开始走向世界。《三体》的成功,除与它本身蕴含文化价值密不可分外,译者也在两种文化之间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借助语义缺失的视角,分析《三体》英译版中历史人物、俗语和俚语等含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是如何进行中英文转换。以刘宇昆英译版《三体》第一部为例,通过解读其对中国特色词汇采取的翻译策略,可以发现直译、音译加脚注和替代语的翻译方法使目标语读者接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火星之约     
正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太阳系行星,因此人类对于外太空的一切想象基本都是从火星开始的。很多科幻作品都把火星作为背景,火星人更是最受科幻小说家们欢迎的"座上客"。在他们的笔下,那些火星人或者友善,或者残暴,或者冷漠,或者风趣,性格各异,故事曲折。金·斯坦利·罗宾逊是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他的《火星三部曲》系列包揽了世界顶级科幻大奖雨果奖和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的称号,被誉为是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