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浅析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比较低,这已成为制约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开发西部农村人力资源要从农村基础教育抓起;重视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拓宽农村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培养大批西部农村经济建设能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人才。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西部农村经济,应注重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发展地区特色农业和民宫企业;在更新观念的同时,改变基础设施滞后的局面,促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是农业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二是农村经济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而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推行缓慢。农业发展靠什么?靠科技进步,靠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而农村教育则是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加快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素质、农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农村教育的地位问题,仍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西部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城乡一体化及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开发。针对现实条件,西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劳务型企业和职业介绍机构;构建农村剩余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型;建立城乡劳动保障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是农业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作者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其与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术教育》2005,(33):58-58
四川省委、省政府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依靠职教;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调整优化农村就业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西部农村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村开发是西部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西部农村要重视对第一产业产品的开发,应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西部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生态建设既是西部农村开发的前提,又是西部农村开发的重要目标。明晰产权、合理的税收及政府补偿是西部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8.
成人教育与西部妇女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开发,以人为本。西部妇女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制约着妇女人力资源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西部开发:一要重视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西部妇女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和主要途径在成人教育;二是成人教育要在西部妇女人力资源开发实践中发展创新,为西部大开发提供高素质的妇女人力资源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成人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和有效途径。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导向下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发现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管理体制不畅、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建设水平落后、教学形式单一以及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因此,从政府管理保障机制、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入手,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农村成人教育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文化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促进成人教育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人力资源能否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对我国农民培训的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快速推进,农村就业转移却呈缓慢趋势,究其原因,有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够、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有自发性和无序性、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农村工业发展缓慢、整个就业形势严峻等因素,也与农村兼业劳动和经营群体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比较收益发生变化密切相关。为此,需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培训是一项惠民工程,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保证。通过对苏州农村劳动力培训主体、客体、内容、形式的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培训资源分散,培训信息传达不畅,培训层次偏低,培训监管低效等。建议地方政府针对这些问题在如何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培训方向、提升农村劳动力培训层次、彰显农村劳动力特色、提高农村劳动力培训成效等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使得农村劳动力培训进一步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特点的经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式,反映了我国的劳动力要素配置方式和效率,也影响各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从空间上看,我国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区域差异性、空间流动性、乡村城市不连续性.对我国农业有不利影响,也使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农民工利益流失,城市化推进困难。应采取4个方面的对策,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劳动力合理转移与与城市化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青海省五大区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论述的基础上,进行了青海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并根据青海省省情阐述,提出了青海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加快发展河南农村劳务经济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城乡经济的互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农民劳务收入不断增长。当前,分散的劳务活动已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劳务经济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农业第一大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第一大省,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发展劳务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河南的农村劳务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总量、速度、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促进我省农村劳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四川农村女性劳动力人口参与城镇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创造了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城镇化模式,作为农村家庭根基的女性劳动力人口参与城镇化进程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我们对最具代表的四川农村女性劳动力人口参与城镇化进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但受教育程度低,身体素质差且存在着心理贫困文化、公民意识薄弱、权利缺失和差别歧视等问题。从农村人力资本、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劳动力产权等角度进行分析,有助于完善农村教育体制、消除不合理的歧视制度,敦促政府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主要问题。城市化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出路。在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上,必须坚持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依托,全方位推进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新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新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和特点。对新乡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显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隐性失业较为明显,转移的去向以本省为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质、羊群效应.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大动力是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性别视角下,通过对鄂西北地区石底河村女性参与劳动的深入调查,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社会变革影响下农村女性劳动的重新分工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农业劳动的性别分化日趋严重。女性的劳动分工遭遇到比男性更多的障碍.相对男性群体女性成为了农村劳动主体表现的更为突出。承担着不成比例的发展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