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13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逝世。作为北大方正的精神领袖,王教授的离去是否带走了方正电子的明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王选教授,江苏无锡人,1937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二十多年来,王选教授为中国现代印刷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汉字字体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和快速复原方法,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来描述笔画的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化后  相似文献   

3.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CALIS管理中心和CADAL管理中心承办的“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简称CADUS)项目建设启动暨成果汇报大会2004年11月5~6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选院士,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与项目相关的主管部委领导出席。  相似文献   

4.
“我将尽我最大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王选院士在2000年患病后写下的,从中我们仍可强烈的体会到王选院士那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现在,王选院士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持续创新,追求真理,坚韧不拔。  相似文献   

5.
为弘扬王选精神,推进新闻媒体科技进步,为了把“王选奖”办得更好,也为了更好地纪念王选,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中国新闻技联”)将在2008年2月王选同志逝世两周年之际,拟编辑出版“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纪念册。此事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  相似文献   

6.
近日,第三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在福州颁奖,共有8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和11项三等奖产生,这也是王选院士逝世后,以他命名的这一重大奖项的首次颁奖。来自全国主要通讯社、报业、广电和网络媒体的新闻技术工作者200多人出席了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7.
王选院士过早地走了,新华社的同志、特别是与他合作共事过的同志深感悲痛.他们不禁回忆起王选院士与新华社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就已开始的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2005年12月10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上海印刷行业协会和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共同举办<透过水晶球看印刷--车茂丰文集>出版座谈会.来自印刷界、印机界、出版界和教育界的代表80余人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为<文集>题词:"厚积薄发、志存高远";国家新闻出版署于永湛副署长专门为文集写了序言,对车茂丰先生的人品、文风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26-27日,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联合主办、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承办、天津津科公司协办的“2003中国eBook产业年会”在京召开。300余家出版社、近400家图书馆、10余家网站及硬件厂商、技术提供商近千人汇聚一堂,共同研讨促进中国eBook产业未来发展的策略。全国政协副主席、三院院士王选、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出席会议并讲话。本刊特设专栏,编发了王选教授、于永湛副署长在年会上的讲话,并特约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音像协会副会长谢明清,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劲就网络出版和eBook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等撰写了文章。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10日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上海印刷行业协会和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共同举办《透过水晶球看印刷——车茂丰文集》出版座谈会。来自印刷界、印机界、出版界和教育界的代表 80余人参加了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教授为《文集》题词:“厚积薄发、志存高远”;国家新闻出版署于永湛副署长专门为文集写了序言,对车茂丰先生的人品、文风予以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院士于2月 13日病逝。王选的一生,是对创新孜孜以求的一生。王选的一生, 是追求人格完美的一生。正是王选发明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技术,改变了科技的进程,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带领  相似文献   

12.
为深切悼念王选院士逝世,缅怀他为中国印刷业做出的不朽业绩,学习他的高尚品格,由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工业协会和中国印刷博物馆共同组织的“中国印刷界深切悼念王选院士追思会”于2006年3月9日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召开。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为了纪念王选院士,感谢陈堃銶女士对王选新闻科技奖的大力支持,12月14日,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名誉理事长孙宝传、秘书长李鹏翔等一行六人专程来到方正大厦.将制作精美的王选新闻科技奖金、银奖的纪念奖盘赠予王选夫人陈堃銶女士。陈堃銶女士对王选奖的成功以及在激励传媒行业科技创新上所起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希望工作在传媒科技战线上的年轻人能脚踏实地,为传媒行业的信息化进步多做贡献。赠予仪式上,  相似文献   

14.
悼王选院士     
王选院士过早地走了,我为失去一位合作共事近10年、相知相交达30年的老朋友,为我国新闻科技界失去一位良师益友而深感悲痛。此时此刻,我与他相识交往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06,(2):12-12
2006年2月15日11时零5分,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良师益友,王选院士匆匆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相似文献   

16.
2007年3月26日,“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王选奖基金管委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关村方正大厦召开。会前,王选院士的夫人陈塑镓老师会见了王选奖基金管委会的全体成员,她说,“今天非常高兴跟大家见面。申办“王选奖”的过程我都知道。王选这个人一直很低调,起初他很不愿意。他就是那样的脾气,认为事情是大家一起做出来的,功劳不可以归他一人。前几年,他的身体一直不好,需要住院治疗,医生又不让出来,你们提了几次(想见他),他是很想见见你们的。第一届“王选奖”颁奖他也来不了,只有书面表示祝贺了。你们之前提要把“王选奖”办成与“长江奖”、“韬奋奖”一样影响力的奖项,王选就说了,那两个奖影响巨大,“王选奖”怎么可能与之并列呢?我到不了那个水平,不是谦虚,是实事求是。大家有决心办好这个奖项,王选很安慰了。谢谢大家!”会见后,陈老师还陪同大家瞻仰了王选院士生平陈列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共和国不会忘记,2002年2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和黄昆两位院士颁发了证书和奖金。为我国的现代新闻出版业带来极大推动的王选院士是如何在科学的道路上进行艰难的跋涉的呢?本刊发表黄健同志采写的长篇通讯,记录王选“攻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23日,中国传媒科技界的最高人才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在江西南昌首次揭晓。北京大学教授陈堃銶等六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新华社技术局副局长高连涛等十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江西省省长助理胡幼桃、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谢胜和等为"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相似文献   

19.
<正>王选奖纪念奖盘赠予王选夫人陈堃銶女士【本刊讯】为了纪念王选院士,感谢陈堃銶女士对王选新闻科技奖的大力支持,12月14日,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名誉理事长孙宝传、秘书长李鹏翔等一行六人专程来到方正大厦,将制作精美的王选新闻科技奖金、银奖的纪念奖盘赠予王选夫人陈堃銶女士。陈堃銶女士对王选奖的成功以及在激励传媒行业科技创新上所起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希望  相似文献   

20.
院士示弱     
北大方正的王选院士把人才的类型比喻为指明猎物、打猎物、捡猎物的三种人.指明猎物者为指明科研方向的人才;打猎者为科研攻关人才;捡猎物者为让科研成果产生经济效益的人才.在激光照排的研制和市场化进程中,王院士扮演了"指明猎物、打猎物到捡猎物三个角色." 但王选却自认为是第二种人,只适合做科研开发.令人不解的是,1998年王选决定退出科研设计第一线,理由是他已经不能胜任设计工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