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及周边强势学生持续对弱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进行的持续性故意侵害行为.欺凌易导致被欺凌学生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学业适应困难及出现社会化障碍等问题,也会导致欺凌者形成不良人格和攻击倾向.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而且不利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校园欺凌的现状、含义、类型、特征、结构的描述,及对校园欺凌主体的心理特征、角色及心理成因的分析,试图探求以校园为核心的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周胜华 《湖南教育》2004,(19):47-47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采取一种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相似文献   

3.
陈德名 《教师》2008,(16):57-57
现在许多家庭和学校偏重学生智力发展,只关心学生身体的健康,忽视了他们心理的健康,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学情绪、消极颓废、轻生现象、攻击行为等,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统计,全国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有3000多万,而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初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尊严,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它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其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5.
正"品德不好是劣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和危险品。"一句流行语道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近几年,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校园自杀、他杀、伤害等事件频繁发生,为我们敲响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警钟。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他们在成长中的各种心理困扰或问题,"让健康者更健康"。厦门市同安区新民中心小学通过专题式心育、渗透式心育、针对式心育等方式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发展。一、专题式心育:开设心理辅导活  相似文献   

6.
职校学生逆反心理是由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它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存在极大的危害,笔者通过调查探索职校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提出用良好的沟通来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使学生快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分析、研究,探讨对策,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学生逆反心理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和学校教育效果,同时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小学生处于心理成长初级阶段,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消除学生逆反心理的有效措施,旨在为正确疏导学生逆反心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也是小学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培养人的思维方面,具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乡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消极心理表现为学习逆反心理、学习兴趣低、缺乏自信心。针对这些消极心理的表现,从学生、教师、家庭三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消解消极心理的...  相似文献   

10.
正在学校,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表现为"不听话""顶牛""对着干"等,深为教师所头疼。笔者认为在学生成长中极端的逆反心理才是有害的,一般性逆反心理是有益的。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老师们完全可以将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正向引导,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接触面和知识面的拓展,以及自身需求的增加,初中生对学习的兴趣、深广度也随之增加.可我们也看到,初中生容易滋生逆反心理.在教学中,初中生的逆反心理较为普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中,若不认真对待,听之任之,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一、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可知: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心理及行为变化快,存在诸多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如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其中逆反心理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2.
校园欺负问题是一个在校园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欺负行为对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伤害性,会导致儿童情绪抑郁、注意力分散、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会导致自杀.应结合实践对受欺负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正视校园受欺负现象,与受欺负者共情;开展自信心训练,增强个人力量;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提高人际适应能力等.以减轻对受欺负者的心理伤害,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3.
韦焕能 《职业技术》2006,(12):55-55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客观事物的抵触、不顺从。具有这种心理的青少年学生往往听不进正确意见乃至忠告;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这些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本文就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一些原因,谈谈化解的对策。一、逆反心理的成因(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其独立…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均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而且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会出现很多不良的思想,其中尤其是以逆反心理较为突出,对学生的身心和健康的成长有着诸多的不良影响以及负面效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对初中生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上也要正确地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可以以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成长和学习。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给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带来一系列困难,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了解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构成及产生的原因,就可以得到调适,使其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正>【活动背景】校园欺凌是一种建立在学生之间力量不平等基础上的消极人际关系,具有蓄意且重复发生的特点。高中学生心理成熟度偏低,情绪化与非理性的特点显著,易受环境影响,易发生人际冲突,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较其他时期更高。校园欺凌不仅会给被欺凌者的身心带来痛苦,对欺凌者的生活、交际、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谈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姜牧人逆反心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当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和行为偏向。从其作用看,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当前高校的德育工作中,学生最常表现出的不良心理就是消极逆反心理。消极逆反心理的存...  相似文献   

18.
校园欺负问题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欺负行为对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具有很丈的伤、害性,会导致儿童情绪抑郁,注意力分散、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会导致自杀。痔此对受欺负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通过正视校园欺负现象,与受欺负者共情;开展自信心训练,增强个人力量;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提高人际适应能力等途径,以减轻对受欺负者的心理伤害,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他们用消极、冷漠、敌对的态度对待周围所发生的一切。这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有害的,对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相似文献   

20.
营建和谐健康心理环境 创建绿色校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校园是师生集中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成长,走向社会的重要通道。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环境,校园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动机、行为乃至学习成绩等,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创设一个整洁、和谐、优美、舒适和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良好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