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在北平的梅娘与生活在上海的苏青的小说创作不约而同地将焦点对准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梅娘关于沦陷区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短篇小说,展示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各个侧面;而苏青小说主要集中在长篇。因此,梅娘小说与苏青小说从“断片式”到“全景式”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了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2.
在沦陷区“言”与“不言”的环境中,南北女作家苏青与梅娘坚持书写女性,展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对梅娘小说与苏青小说文本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在区域文化的背景下,南北女性呈现出不同的生存姿态.  相似文献   

3.
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本文论述了她的小说对女性不幸境遇的吟述,以及对这种境遇的反抗,旨在说明:苏青继承了“五四”以来的女性文学反封建精神,她的小说是有价值的,她在中国现代文史上的地位是永存的!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40年代的文坛上,女作家苏青的创作无疑是反传统的.她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原型,揭示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争取人格和经济独立的艰难困苦,大胆宣泄女性的情感需求和性爱要求.苏青的写作是独立于男性话语的女性写作,她的小说创作立足于女性的躯体和欲望,表现了一定的女性意识,强烈地渗透着女性对人格独立、自我价值实现的向往.  相似文献   

5.
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集中表现了中国现代女性问题,如现代母性、爱情婚姻、职业女性等。以女性为视角,透过对中国现代女性生命生存状态的探析,可以挖掘苏青对女性悲剧命运的高度关注与生命存在的深层思考,以揭示中国传统男权文化的野蛮与女性自身的弱点,致使中国女性无法逃脱苦难的宿命,从而引发人们对中国现代女性非人处境及个体局限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6.
丁玲女性小说表达了现代女性在精神退场、欲望泛化的都市男性中心社会里对理想爱情福州追求的幻灭。其小说充满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觉醒,双重痛苦-希望的同时在失望,进攻的同时在退守,建构的同时在解构。对于40年代海派女性小说影响深远:施济美、张爱玲、苏青等无不从她那里吸取过艺术的营养-思想资源和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和苏青都是我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她们在作品中都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以及对这些女性形象心理和情感的挖掘,表达了各自不同的女性意识。文章主要对张爱玲和苏青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苏青在其作品中,展现了现代女性艰难的生活图景,她所探讨的是"五四"问题小说的传统,甚至对女性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对妇女的真正解放作了很多设想。虽然某些观点有点偏激,但她毕竟深入地思考了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她对女性问题思考与关注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现代著名女作家苏青的女权主义观点。指出,苏青生存的时代是一个新女性新男性都感到尴尬的时代,她不是一位有意识的女权主义者,因而其女权观更贴近女性生活,更具真实性。她从已之体验出发,聚焦被历史淹没的女性世界,超越了阶级和革命意识,超越了一般社会学批评的狭隘,对两性关系中的女性地位等有关平等的问题作出了“苏青式”的大胆而质朴的回答。  相似文献   

10.
论苏青创作中独特的女性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众多现代女作家重社会批判不同,苏青侧重于女性自身批判,即从女性自我价值的失落、男权意识的制约、女性男性化这三个方面批判了女性异化。苏青的女性异化批判也与萧红、张爱玲不同,表现她在女性解放命题上探讨的独到、深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11.
苏青、张爱玲是40年代沦陷区上海文坛上最负盛誉的女作家,她们都以周围的题材从事写作,张爱玲以小说创作擅长,而苏青以散文写作著名。她们年龄相似、性情相同,又都写女性题材,在生活圈子、爱好情趣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她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技巧,在上海的特殊气氛和背景下,大红大紫一时,可视为孤寂文坛上的双子星座。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与苏青是同时代的人,她们均描写女性的经历,对女性的悲剧"哀其不幸".所不同的是,张爱玲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苏青是"哀其不幸,悲其无奈".在分析女性悲剧的原因时,张爱玲看到的是金钱对灵魂的腐化作用,苏青则认为是两性之间不平等的关系造成的.张爱玲的作品重在揭示,而苏青还希望在作品中为女性寻求一条出路.因为观察生活的角度不同,所以,张爱玲的作品较多的是讽刺,而苏青的作品则呈现出平实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苏青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描摹了她们日常生活真实的生存境况,记录了中国女性由愚昧走向觉醒的漫长成长之路,反思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苏青以自己创作的各种各样现实生活中平凡的女性形象极大的丰富了中国新文学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以后,现代语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从男性本位文化中崛起。中国现代女性作家对社会生活和女性本身进行初步的探索和书写,但只有到了苏青的笔下才获得一种有意识的书写姿态。她从一己体验出发,聚焦于历史淹没的女性世界,对男权世界进行大胆而深刻的颠覆,对女性生存和理想问题作出了“苏青式”的大胆而质朴的回答。  相似文献   

15.
苏青作品中所呈现的对女性的实际生存境遇的关注和它所彰显的女性意识,她对传统的大胆反叛,弥合了中国女性解放肇始——“五四”女性解放的内在精神在此前所造成的裂隙。但在男权社会的强大历史惯性支配下。苏青的女性意识也不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6.
苏青作品中所呈现的对女性的实际生存境遇的关注和它所彰显的女性意识,她对传统的大胆反叛,弥合了中国女性解放肇始--"五四"女性解放的内在精神在此前所造成的裂隙,但在男权社会的强大历史惯性支配下,苏青的女性意识也不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7.
苏青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她的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和《续结婚十年》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礼教、封建文化的束缚下而形成的道德、伦理观念的沉积与心态,喊出了四十年代沦陷区的妇女反抗不平的呼声,表现了一个被压抑女性的反抗意识和对自我生存价值地位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苏青的城乡叙事异常独特,她和她的小说人物浮游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认同乡下人身份又对乡村十足的厌恶和弃绝,渴望都市又自觉疏离于都市的繁华与喧嚣。独特的游走姿态,不仅赋予苏青文字世界独有的艺术质素,奠定了苏青文字的思想意蕴,而且给文化转型期的人们提供了关于生存选择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苏青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女性作家,她的出现在中国文坛上是具有颠覆性意义的,这主要表现在作品中她大胆超前的女性意识,细腻真实的女性生命体验以及实用现实的女性生存体验方面,苏青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沦陷区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张爱玲和苏青.她们的创作以表现旧式家庭女性的爱情婚姻与道德心理见长.男性作为女性的对立面,成为她们的叙述对象.本文试从张爱玲、苏青笔下男性形象的特点分析,对两位作家的认知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