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成华 《收藏》2014,(11):72-73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相似文献   

2.
钟成华 《收藏》2014,(21):72-73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条例》,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至此香港全部地方归英国人强行管理,至1997年回归祖国,达99年  相似文献   

3.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地处中国广东省东南沿海、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总面积1071平方公里,现有居民600多万人。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英国占领之前,香港隶属中国广东新安县(今宝安县)管辖。 香港问题的形成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造成的。1841年1月26日,英国派兵强行占领香港。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界限街以南  相似文献   

4.
徐冶敏 《收藏》2006,(10):116-118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帝国主义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不仅割让香港及赔偿巨款外,还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1863年,由英国人操纵的上海公共租界行政当局工部局开设具有现代邮政特性的商埠邮局——上海工部书信馆(以下简称“上书馆”)。  相似文献   

5.
田德林 《收藏界》2013,(1):79-81
甲午战争结束后,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关于结束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该条约共11款,其中一款为:赔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白银。支付战争巨额赔款是清政府忍受不了的压力,当时唯一的办法是举借外债。  相似文献   

6.
李炳炎 《收藏》2014,(4):74-79
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之后,被迫开放五大通商口岸,潮州府的汕头港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7.
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八大将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人民大会堂邮政所,100017)召开,选举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层,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0月26日《招商局》19世纪中叶,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1842年的《南京条约》和1858年的《天津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江海  相似文献   

8.
上海的租界体育上海市体委蔡杨武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殖民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1842年,英国逼迫满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1843年,又签订了《虎门条约》,允许外商在通商口岸租地皮、造房子。以后,列强根据这些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圈...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张已有百年历史的香港邮资明信片,其上汇集了1908年大清邮局及当时外国在沪邮局的邮戳。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4月,英国擅自开办“香港英国邮局”。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后,英国以驻沪领事为英国邮局代理人,在领事馆内兼办邮政,称为“领事邮政代办所”。  相似文献   

10.
北京集邮活动和邮商的发端(上) 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1854年(清咸丰四年)7月,上海工部局成立,负责管理上海公共租界事务。1865年(清同治四年)8月,上海工部局发行上海工部大龙邮票。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中国在香港派驻军队,负责香港的防务。驻香港部队于1993年3月初开始组建,1996年10月组建完毕,由陆、海、空三军组成,隶属中央军委,总兵力不超过驻港英军的规模,装备有执行防卫任务所必须的现代化武器。同年12月30日人大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为驻港部队在香港进行各项活动制定了法律。 1997年6月30日21时正,由509人组成的先头部队分乘39辆挂着“ZG”  相似文献   

12.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强迫下签订关于结束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即中日《马关条约》,原名《马关新约》共11条。主要内容:承认朝鲜完全自主;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款二万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商埠;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汉奸分子等等。《马关条约》签订后,由于台湾割让给日本,使1888年创办的台湾近代邮政中途夭折。台湾黑旗军爱国将领、镇守在台南的刘永福率台湾军民,奋起反抗日本侵占台湾,为筹集军饷,以“台湾民主国”邮政名义,于同年5月建立,7月31日发行有齿与无齿“独虎图”  相似文献   

13.
丁蘗 《收藏》2011,(11):124-127
清政府的腐败导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上一次是1860年英法联军纵火);1901年清廷被迫与列强订立《辛丑条约》,德、法两国发行的彩色漫画明信片,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受列强欺辱的悲惨历史。  相似文献   

14.
窦志明 《收藏》2008,(8):109-109
笔者藏有清道光年间大学士伊里布、者英书札二帧。伊里布书札单片高36厘米、宽23厘米,落款“莘农书”。伊里布(1772~1843年),爱新觉罗氏,字莘农,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历任浙江按察使、布政使,陕西巡抚、云贵总督、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钦差大臣等职。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伊里布因主张向英国侵略者妥协而遭弹劾削职,后被重新起用,与耆英一起代表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南京条约》。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敏。  相似文献   

15.
司徒一凡 《收藏》2008,(2):145-145
1891年是香港被英国占领(英国人称为“开埠”)50周年,据文献记载,当年香港各处张灯结彩、搭建牌楼,大肆庆祝。当时的港督向英国殖民地部呈交报告,建议发行一套邮票以资纪念。获准。但因时间过于仓促.最后只能以加盖文字的形式解决。它就是当年1月22日发行的《开埠50周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系在1883年发行的面值2先时(即2分)维多利亚女王头像洋红色普票(带皇冠及CA水印)上,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2008,(1):21-21
1997年7月1日零点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一起徐徐升起,全场沸腾,许多人的眼睛里噙满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一天,中华民族洗雪了蒙受的百年耻辱,被腐败的清政府在武力胁迫下割让给英国的香港,终于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这是20世纪最后十年最重大的世界历史事件。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香港从此步入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7.
李炳炎 《收藏》2008,(1):75-77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美、英、法3国签署《天津条约》,同意对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川等地开放通商。1860年1月1日,潮州对外开市。潮州口岸设于汕头,汕头成为潮州府的开放通商商埠,清末、民国时期,进出汕头港的轮船非常多,怀安街口海滨的“太古”等几座码头,  相似文献   

18.
李云兵 《收藏》2008,(11):129-130
1894年“甲午战争”,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此,日本侵华野心日趋膨胀。1927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奉系军阀张作霖。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东北地区,扶持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相似文献   

19.
收藏信息     
沈通 《收藏》2001,(7):67-67
1972年前苏联和美国签订了《反弹道导弹条约》,以后又签订了《削减中程导弹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前苏联裁减了部分进攻性战略武器,拆除了部分苏制R—12(SS-4)中程导弹等,为冷战时期裁军和保持全球及地区战略平衡与稳定产生了积极作用。l988年前苏联为纪念《条约》的签订实施,以苏维埃和平委员会的名义,发行了一枚采用被拆除的苏制R-12(SS-4)中程导弹金属外壳制成的“裁军纪念币”,并附有证明此币采用这种“特殊材料”的“证书”。该“证书”用俄、英文二种文字书写,译文如下:“此证书是用来证明‘裁军纪念币’是在苏美签订的《削减中程导弹条约》的影响下,用拆除的苏制R-12(SS-4)中程导弹金属外壳制成的,此金属对阁下的身体健康无害。此币为一枚独一无二的纪念品,不能流通。”  相似文献   

20.
婕妤 《集邮博览》2008,(1):68-68
1891年是香港被英国占领(英国人称为"开埠") 50周年。当时的港督向英国殖民地部呈交报告,建议发行一套邮票以资纪念。但因时间过于仓促,最后只能以加盖文字的形式解决。这就是当年1月22日发行的《开埠50周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系在1883年发行的面值2先时(即2分)维多利亚女王头像洋红色普票(带皇冠及CA水印)上,加盖黑色"1841 Hong Kong JUBILEE 1891"字样而成(图1)。这是香港第一次发行纪念邮票,也是世界第一枚以加盖形式发行的纪念邮票,属香港珍邮之一。香港的第二套纪念邮票一直到44年后的1935年才面世,这在现在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