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影响中国茶文化史的瀑布仙茗》一书,系余姚市茶文化促进会编撰,前不久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有识之士推荐它为好书,堪称一项茶文化工程。深究绿茶之源茶源于中国,兴于亚洲,传播于世界,茶的故乡在中国。而茶的原产地在哪里?中华大地上关于茶的原产地有多种说  相似文献   

2.
年年茶相似,岁岁香不同。今年杭州的茶香中夹杂着一股特别的清香—新出版不久的《杭州茶文化发展史》的翰墨书香。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为《杭州茶文化发展史》作序,称赞该书"是中华茶文化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他表示,该书的出版发行,必将对中华茶人包括对浙江、杭州的茶人践行以茶为媒、茶和天下的精神操守和价值追求,对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实现再创世界茶叶辉煌的中国梦,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奉化曲毫与别处名茶相比,其形其味的独到之处,得从茶人方乾勇说起.民间传闻方乾勇识茶神奇. 他一见干茶,便知其是春茶还是秋茶;茶叶长自山地阳坡还是阴谷,甚至能认定其茶叶的采摘时间.询问此事孰真?方乾勇则一笑了之,说是“实践触摸、积累所至,实乃雕虫小技”.最近,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方乾勇专著《奉茶》,这才是他的倾心力作.  相似文献   

4.
渔火 《文化交流》2006,(5):73-75
8月初,听说台湾的邓时海先生来杭州了,而且要与杭州的茶友分享他的好茶,心里变得坐立不安起来。邓先生可是当今的普洱茶权威啊,他在宝岛和大陆的茶界声誉卓著。邓时海先生祖籍广西,出生于马来西亚,后以“侨生”身份考入台湾师大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授至今。从上世纪80年代起,邓教授开始系统研究普洱茶,十几年间奔波于台湾、香港和大陆出版了专著《普洱茶》,几年后云南科技出版社购买此书版权在大陆出版,被茶人视为必读之书。邓先生除了对普洱茶有深入的研究,更是杨式太极武艺第六代传人,他在各大专院校教拳30余年对先生来说,太极拳与普洱茶都…  相似文献   

5.
正如今,江浙一些地方举行婚礼仍有敬"三道茶"的习俗:第一道敬神灵,感谢神灵庇佑;第二道茶敬父母,感谢养育之恩;第三道茶夫妻互敬,表示恩恩爱爱、白头偕老。中国是茶的故乡,在许多重要场合,中国人习惯以茶为媒介,传情达意。比如在中国传统婚礼上,"以茶为礼"始终贯穿在各个环节,体现着茶与婚礼习俗间的人文之美。茶礼据《藏史》记载:唐太宗贞观十五  相似文献   

6.
正长篇历史自传体漫画——《从小李到老李》2009年率先出版于法国,斩获多项大奖,以其独特的传播策略,受到外国读者欢迎。本文以其为例,总结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产品的故事表达策略。一、"出口转内销"的自传体漫画:《从小李到老李》《从小李到老李》是由昆明漫画家李昆武与法国友人欧励行合作创作的自传体长篇漫画。该书于2009年最初由法国达高出版社出版,原名为《一个中国人的一生》(Une Vie Chinoise)。漫画一经出版,即受到外国读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海报《共饮一泓水》和《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以"茶"为主要创意元素,巧借中国以茶会友、品茶论道的文化传统,为全球首次政党间高层对话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格调和开放、包容、和谐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正3月25日,由中国外文局与光明日报社共同举办,光明网承办,光明日报社出版,中国网,外文出版社和傅雷翻译出版奖评委会协办的"在中国最优影响的十部法国书籍"和"在法国最优影响的十部中国书籍"评选活动的揭晓仪式举行。《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茶花女》  相似文献   

9.
八哥品茶记     
凯亚先生从江苏人民出版社离休之后,戏称自己找到一个“终身伴侣”:即与茶结为知己。他每日里喝茶、问茶、读茶、咏茶、写茶,持续不辍,并且编纂出版了数部茶书。最近从他的“三味茶寮”中,更传出一则趣闻,他喂养的三只小八哥在他的耐心驯教下,竟然学会了喝茶!说起八哥喝茶,凯亚先生兴致勃勃。大约是去年春夏光景,凯亚在研读达尔文《人类的由来》一文中得到启示:当年达尔文曾作过一项试验,即试着教猴子吃茶。试验的结果证明,猴子竟也跟人一样嗜于喝茶,这就说明猴子的嗜好神经跟人的嗜好神经大抵是相似的。达尔文的这项试验,简直像一则美丽而…  相似文献   

10.
海外书情     
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2018年3月出版作者邹磊(Zou Lei)是上海市委党校讲师,目前已出版了多部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图书,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等,并主持了多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课题,还承担中央电视台多部大型文献纪录片的撰稿工作。该书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  相似文献   

11.
喻义及表现——古茶诗中茶的显喻一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喻是一种打比方的特点很明显的比喻,古代诗人的笔下,它被频繁地应用于茶或其属性的描绘。新世纪出版的两种古茶诗选可以证此。对入选茶诗中茶或其属性为本体的显喻,可从其喻义所指入手分析,按茶功、茶叶、茶汤、茶声、茶味、茶值的顺序进行。在古茶诗的审美形象世界里,由于采用了具有物象意义的显喻形式咏茶,以上所指便极其感性而又不乏诗意地表现在文本中,其各自内涵被一一"状溢"于读者"目前"。惟其如此,关于茶的显喻便获得了"轻嫩如松花"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浙江以生产绿茶为主,西湖龙井更是"杭为茶都"的金名片,然而一种不少杭州人都陌生的红茶—九曲红梅,近来却"老枝新发",香飘四海。前不久,在2013中国茶业博览会暨"浙茶杯"红茶评比中,由杭州西湖区选送的天香牌九曲红梅茶荣获金奖。同时,天香牌九曲红梅茶以13600元/公斤的全场最高竞拍价成交,成为此次拍卖的茶王。"九曲红梅"茶的辉煌始于清末民初,随后在世界级的展会上屡获大奖的佳绩又曾将"九曲红梅"的美名推向了全国各地。而今,随着国内"红茶热"的兴起,沉寂了多年的"九曲红梅"又一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九曲红梅"这个品牌必将成为茶都杭州的另一张金名片。  相似文献   

13.
在世人的眼里,紫砂无疑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符号,她的经典造型、古朴色彩以及与茶禅酒道的联想,勾画出一个伟大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在紫砂艺术的发源地、在太湖西南岸的古城浙江长兴,优质上乘的紫砂原土踢脚可得,朴实憨厚的紫砂艺人随处可遇,商场货架上陈列的紫砂壶让人眼花缭乱,特别是那十把世界巨壶,更是凝聚了长兴壶人的心血,震撼了整个紫砂艺术界。《茶经》巨壶占鳌头1999年9月20日,日本静冈谷前车水马龙,佳宾如云。“茶乡博物馆”正在举行开馆仪式。当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扬掀起大厅中央《茶经》巨壶神秘的面纱时,顿时掌声雷动…  相似文献   

14.
正宋画,流散于全球各地且深藏"闺"中,要想亲见真迹绝非易事,直到2010年前后《宋画全集》出版。《宋画全集》以故宫博物院卷、上海博物馆卷、辽宁省博物馆卷、中国其他文化机构卷、欧美国家卷和日本卷等23册,收录海内外102家文博机构的827件(套)作品,系统反映了两宋300余年间绘画艺术发展历程的整体面貌。《宋画全集》面世以来,得到了海内外各方面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继整理出版《全宋词》《全宋诗》《全宋文》等宋代典籍后,迄今为止最完整、最权威的宋代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金秋丹桂飘香时节,《小别离》在浙江卫视和北京卫视首轮播出后,在天津、广东、山东、辽宁四家卫视开始第二轮播出。首轮热播,引发的话题凸显在人们的眼前,而《小别离2》(又名《小相聚》)的出版,把主题从"走,还是不走"转向了"回,还是不回",这种"教育乡愁"再次把对中国式教育的思考引向社会的多个维度。《小相聚》一出版,其影视版权也被  相似文献   

16.
《繁花》作为在弄堂网上连载的网络文学成果,其与民国时期在报纸上出版的连载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以"在地性"为切入点,从上海人自己的生活、小说的语言、小说体现的历史感和超越感等方面出发,对小说《繁花》的"在地性"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看上去很美》是王朔后期的创作,与他早期"痞子文学"的风格差别很大。差不多小说刚一出版就被导演张元看中,他用了将近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本文将首先介绍王朔及其小说《看上去很美》,随后从情节的选择、主题的表达分析《看上去很美》电影改编的特点,最后探究影片《看上去很美》成功的原因,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湖春茶     
梅重 《文化交流》2012,(4):67-70
又到春茶采摘时。三五年前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前,竖起一通刻石: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茶的文化工作者的普遍看法: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八大茶类中,以浙江、安徽等省的绿茶最为著名;局限于太湖洞庭的碧螺春产地狭隘、产量低微,西湖龙井遂成代表品种。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女性主义翻译视角考察1958年美国出版的《红楼梦》麦克休英译本。结果发现,麦克休姐妹作为具女性主义意识的美国女译者,在有意无意间运用女性主义翻译家Flotow所提倡的增补、加前言、"劫持"(删节、改写)以及再现等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成功再现且增强了作为女性赞歌的《红楼梦》原文本隐含的女性主义色彩,增进了该英译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选编出版的成立十周年研究文集共有十本书,内容涵盖国际涉华舆论、对外传播学理论发展、新媒体、政治话语等多个方面。《境外媒体涉华舆论年度分析报告》《国际涉华舆论热点透视》分别按照时间和热点事件进行舆情分析,展示了一幅立体动态的国际涉华舆情"图景"。《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研究》剖析了境外媒体、国际智库、国外出版社的涉党报道和研究情况。《海外涉华书情研究》呈现了国际图书市场和海外涉华图书出版的调研成果。《境外涉藏舆情研究》系统分析了近十年来境外涉藏舆情的发展变化特点与规律。《融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