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个观点是个老生常谈且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个问题又因其与社会现实、宗教及其相关研究紧密关联而成为至今需要深度研究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所说的“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从宗教的功能方面对宗教的特点进行的具体而贴切的比喻.  相似文献   

2.
鸦片俗名大烟 ,是一种毒品。那么 ,鸦片一词是如何得名的呢?鸦片是用罂粟果的汁烘干制成。罂粟原先产于南欧及小亚细亚 ,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 ,希腊人把罂粟的花或果榨汁入药。发现它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 ,希腊人称其音为“阿扁”。公元六世纪初 ,阿拉件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 ,波斯人变“扁”音为“片” ,称其为“阿片”。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 ,罂粟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 ,中国人把“阿”音又发成了“鸦”音。从此 ,在中国就有了“鸦片”一词“鸦片”一词的由来$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222200)@董淑昌…  相似文献   

3.
<正>在近代中国,鸦片象一场不可遏止的瘟疫,蔓延到全国各地,并泛滥一百多年,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无穷无尽的灾难,对近代中国人来说,鸦片不仅仅是一种毒品,也是招致国家衰败与民族屈辱的祸源.鸦片问题是近代中国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一)鸦片,又叫阿芙蓉,俗称“大烟”,它是用罂粟汁液熬制而成的麻醉性毒品,中国本来并不出产鸦片,“鸦片”一词也是从外文音译而来;据史书记载,鸦片原产于西亚一带、后逐渐传入欧洲、南亚等地,唐时;罂粟作为药材由阿拉伯入带到中国.宋元之际,中国文献中关于罂粟的记载越来越多,但人们只知道罂粟可供观赏与治病,16世纪中叶,窃据澳门的葡萄牙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制作与吸食方法也由西班牙人、荷兰人传入.并逐渐被中国人掌握,吸毒现象开始出现.鸦片的大量输入、吸毒恶习的泛滥是从18世纪英国确立向中国实行鸦片侵略政策开始的.英国自18世纪20年代开始向中国贩运鸦片,1773年第一任印度总督哈斯丁斯正式制定了对华鸦片政策.东印度公司取得了鸦片经营权,1834年 鸦片经营权由东印度公司转到英国私人企业手中,这“在鸦片贸易史上;标志着一个时代”.①英国鸦片贩子从此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开始对中国大规模输入鸦片.据统计,1834年为21885箱1838后激增为40200箱1821-1939年鸦片?  相似文献   

4.
自1773年英属印度政府在毒集沃森、减勒尔策划下,确定鸦片侵华政策之后,鸦片就象一股黑色毒流,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对中国社会造成严重的破坏,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本文以鸦片战争前后以来,鸦片祸害汉中的部分史实,管窥全陕乃至全国受害之一斑。清道光十一年(1831)“宣宗圣训”:“鸦片局各处城乡市镇所在告有”。鸦片“由海路运至天津,有数栈代为包办关税,山陕等处商贾来津销货,即带贩烟上回籍”。这或当是鸦片祸陕最早的记录。鸦片泛滥汉中,大约也在这一时期。清代汉中进出口货物的很大一部分要依赖汉江水运,湖北的老…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英鸦片贸易合法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吸食鸦片,中国人曾被称为“东亚病夫”。近代鸦片为祸中国的重要转折点,就是1858年的鸦片贸易合法化。探讨这一问题,对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句话一度成为对宗教的本质和功能的经典表述。上个世纪80年代,宗教界曾经对“鸦片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澄清了一些问题。继续认真地、以科学的态度弄清楚这个问题,无论对宗教学理论研究,还是对真正做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非”为声符的字,有的具有“飞”义;有的具有“违背”义;有的具有“交错”义;有的具有“成双成对”义;有的具有“隐藏”义;有的具有“赤色”义.本文首先引用《说文解字》系列文献解析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翡、痱、菲、绯”.其次,引用梁启超、沈兼士、张舜徽等学者的论述,探析了“非”声符字含有“赤色”义的来源应是:“其语根当为火,语转为燬,本书火部‘燬,火也.’非毁古声通.火之色赤,故翡从非声,训赤羽雀也.”又,“勿”具有“杂色”义,非、勿读音相近,音转,同音假借义,非、勿共有“赤色”义.最后,解析了《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说文》以外的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与澳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英雄林则徐,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严禁鸦片的决心与行动,而且一再强调“琦善丢失香港没有经过朝廷”,“中国从来没有丧失澳门的主权”,“我去广州首先要到澳门巡视”,“澳门是鸦片之源,严禁鸦片必须严查澳门洋人之窝”。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收缴鸦片时还要求各国商人签字画押,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当时英国政府派驻广州的商务监督义律,是一个好战分子,态度十分蛮横。他对林则徐禁烟恨之入骨,百般阻挠无效,交出鸦片后,下令英国商人不许在保证书上签字画押,并率领他们于4月12日退出广州,先是住到澳门,后来澳门也住不下去,又退到了停泊在九龙尖沙嘴附近海面的船上。义律还下令英国商人不准同中国做买卖,又向英国政府报告,要求派兵到中国来“武力解决”,企图挑起战争。  相似文献   

9.
警惕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毒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侵入大学校园,已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不利影响。在这种精神鸦片的毒害下,大学生中形成了强烈的实用主义、全面的市场交换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和绝对的自由主义等有害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警惕新自由主义鸦片的毒害,打一场销毁新自由主义鸦片的“扫毒”战。  相似文献   

10.
《阳温暾小引》是一部用村言俚语、半文言半白话文字写成,在中缅华人华侨之间广为流传的民间劝世歌谣,它还是当时腾冲人到东南亚谋生的一部"出国必读"指南。全谣共790句,其中123句说的是"炊烟"(吸食鸦片)的危害,字数占本书的四分之一,故又被民间普遍称名《吹烟书》。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缅社会吸食鸦片较为普遍的社会现实;全面系统地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吸食鸦片对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危害;它的禁毒思想不是来自国家意志,而是源于民间对于吸食鸦片的一种朴素的认识,实为民间的一种"禁毒"声音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宗教本质的探寻——重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的本质问题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研究“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基本前提。马克思曾提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现的基础.形成宗教“鸦片”本质论。然而,这是一种误读,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引发对宗教认识的诸多困惑。实际上,马克思对宗教本质没有明确、简洁的论述。而是蕴涵于其科学的无神论当中;他科学地扬弃了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通过揭示宗教的世俗基础来说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合法性及其宗教功能的多重性,并革命性地指出了宗教消亡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其论著中所提出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论断。该论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础,被用来指导中国的宗教工作和宗教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主要表现在关于“鸦片”说的起源,“鸦片”说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的地位,“鸦片”说的内容如何理解,“鸦片”说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学者对这些观点进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在此对其进行归纳与梳理,希望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该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鸦片问题是贯穿于中国近代引人注目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整个近代,一切有识之士无不对困扰毒害中华民族的鸦片积弊发表高见。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求强”、“求富”相标榜的洋务派,也毫不例外地对禁止鸦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但是,由于洋务派代表人物各自的经历和地位不同,故禁止鸦片的主张也因人而异,瑕瑜互见。本文拟对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郭嵩焘、张之洞、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禁止鸦片主张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形态 人们可以千百次地批判宗教在历史上的消极作用:引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的一句权威的话:“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或者再引用列宁发展了马克思这一思想的另一段精辟的形容:“对于工作一生而贫困一生的人,宗教教导他们在人间要顺从和忍耐,劝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天国的恩赐上。……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宗教是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5.
1836年广东淇澳岛人民的反美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侵略者很早就向中国贩卖鸦片毒品和掠卖人口。向中国贩卖鸦片毒品是187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广州以后就开始了的。1806年至1834年的二十九年中,美商运人广州的鸦片就达8,901箱。1817年美国输华鸦片已达各国输华鸦片总数的42%,而且就在这一年它在对华贸易输出入的总数上,已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长期以来,一直被剥削阶级以暴力统治和摧残;而同时,又被这些统治者以种种精神鸦片施以愚化和麻醉。“瞒”和“骗”的文艺,就是诸多精神鸦片之一种。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不独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标榜了一种大胆地,真实地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并且与“瞒”和“骗”的文艺战斗了一生。中国新文学的主流,可以说自鲁迅始,再不是“瞒”和“骗”的文艺了。但“瞒”和“骗”的文艺并未消声匿迹,因此,以清醒的现实主义与“瞒”和“骗”的文艺相抗衡,一直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赵树理正是以自己的创…  相似文献   

17.
“‘法轮功’就像鸦片一样,其毒害甚至超过鸦片和大麻、海洛因等毒品,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对子孙后代都造成了危害,一定要严厉禁止。中国依法取缔‘法轮功’组织完全正确,大陕人心!”这是美籍华人黄天心先生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发出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8.
“鸦片流毒,为中国三千年史未有之祸”(魏源)。在中国悠久、璀璨的文明史上,没有第二种商品像鸦片那样,震撼过这个文明古国的根基,并给她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它不仅使中华民族蒙受了100余年“东亚病夫”的羞辱,而且使中国社会经济遭受了巨大破坏。英国殖民强盗为了向中国输入毒品,相继发动了两次可耻的鸦片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永久侵占和奴役中国,又在占领区强制推行毒化政策;从18世纪末到1917年,外国通过向中国推销、走私鸦片、吗啡、海洛因和红丸等毒品,从中国掠走了价值6616345219银元。近代中国鸦片流毒泛滥成灾,最严…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给中国社会各方面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尤其是妇女这一社会群体的遭遇更为悲惨,从而激起她们奋力抵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越出国界寻求广阔的市场,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列强把侵略、掠夺的魔爪伸向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华帝国.英国资产阶级经过许多挫折和失败,终于打开传统自然经济王国的门户,找到既易为中国方面接受,本身又可谋巨利的商品——鸦片.罪恶的鸦片贸易迅速发展,为英国资产阶级掠取了血腥的暴利,同时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鸦片泛滥很快,不仅在广东、福建,连江浙一带很快也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如上海淞江一带,“道光以前吸食者无多,季年以后,其毒乃不可遏,通衢列肆,嗜食者  相似文献   

20.
日本建立伪蒙疆政权后,为了维持这一地区的殖民统治,鸦片收入成为支撑蒙疆政权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确保鸦片收入,担负起向当时其他日本占领区内提供鸦片的任务,日本在蒙疆地区推行鸦片专卖政策,按时间顺序分别为公司专卖制、组合转让制及政府收购制三个时期。笔者通过对各个时期鸦片政策的分析,介绍日本蒙疆鸦片政策的形成过程,揭露其维持殖民统治,“毒化”中国人民,削弱抗战力量的罪恶阴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