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哲学课     
很多年前,一本名为《死亡日记》的书在读者中引起轰动。作者是陆幼青,一位癌症患者。年轻的生命突然被判死刑,陆幼青用日记记录下自己站在生命倒计时牌前的种种:如何直面癌症,如何直面恐惧,如何直面虚无,如何笑对生死……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意义     
从古至今,多少名人在探索生命最高价值的崎岖道路上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从司马迁的生死观到蒙田的《热爱生命》再到陆幼青的《死亡日记》,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高三日记     
这些日记有些幼稚,有些反叛,但这确是我所想的。这个日记所记述的是真正的高三———题记四月十八日今天,经过书摊,看到了《死亡日记》这本书。我想其作者大概早已不在人世了,这本曾经倍受关注的书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不知道为什么,我有一种莫名的伤感。不过,对于陆幼青,我一直没有什么好感。感觉他有点哗众取宠。生命这东西如苦茗需要慢慢品尝,怎么能在生命弥留之际集中感悟呢?我愚昧,觉得这本书好象是大跃进的产物,其含金量究竟有多少,我不敢枉下定论。我不知道陆幼青写书到底有没有商业炒作的因素在里面,不过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写出真…  相似文献   

4.
佛祖释迦牟尼 ,留下佛骨舍利子 ,信徒奉诸宝瓶 ,供之宝塔 ,尊而拜之也。后世由之代代珍藏 ,而成为顶级圣品。我们都是凡人 ,哪天“走”了 ,一烧了之焉。然而生命就没有“舍利子”么 ?我想应该有的。上海有个叫陆幼青的男子 ,在患癌症已至晚期之时 ,拿出电脑写日记 ,叫作《生命的留言》。在他就要走完 37岁的短暂生命的最后一步时 ,这本也叫《死亡日记》的书“及时”出版。他说 ,这是他“生命的舍利子”。马上就要“走”了 ,还有什么写的呢 ?有。他谈容貌 ,谈择偶 ,谈摄影 ,谈宠物 ,谈蓝天的白云和湖畔的塔影。十几万文字 ,都是在两座撕心裂…  相似文献   

5.
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融于"生命、"成全"生命的教育。受"工具性价值"思维的影响,在教育中,即便是在幼儿园教育中,把人当作工具,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遗忘与漠视生命的现象。生命化教育要求我们要直面儿童的生命,直面儿童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尊重每个生命,为每个生命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材料]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写过关于生命的文章,启迪人们热爱生活,善待生命。上海人陆幼青在与癌魔搏斗的过程中,更是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写下了感人至深的《死亡日记》,表达了热爱生活的坚强信念。然而,我们也看到,一些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因种种原因而轻生,社会上此类现象更是时有发生。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些现象的?你是怎样对待生活、对待生命的?它将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请以“热爱生活,善待生命”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包含多个层次,而直面生命之真应该是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在直面生命之真的基础上,对已然的现实理性地坦然接受,进而通过理性自觉来发展自己改变现状的能力,从而创建更好的未来。教育培养不出"完人",却可以塑造"真人":敬畏生命,担当生命,热爱生命。这种教育观念培养的不是单一的人伦道德思想,而是一种更为真实坚韧的生命价值观和普世精神。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日记》2013,(1):F0002-F0002
近日,山西省《青少年日记》杂志社走进山东,在诸城市百尺河镇初级中学和石桥子镇中心学校开展了"日记教学研究基地"和"日记写作教学基地"的挂牌活动。在活动现场,全市各个学校代表交流了日记教学研究成果,就如何继续推行日记教育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炳升 《上海教育》2009,(15):97-97
在教育界,叶澜不仅因为提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而备受推崇,更因为她还是一位深入教育改革实践的著名专家而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人是教育的、受教育和需要教育的生物。教育是一种关怀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其真实意义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而进行的社会活动。"那么,教师在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直面生命,促进学生生命潜质发展的诉求。而语用价值便是在适切的情境浸润下,通过师生研讨、实践运用等途径习得"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技巧,为学生的交际服务。这正是语文教学直面生命的直接体现。一、让语用意识在理解关键词语中渗透作为语言类学科,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不断积淀的过程。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是现在,可以拥有的是今天,我们应像师兄那样投入地过好每一个今天;像米奇老师一样相约每个星期二;像陆幼青记下死亡日记那样,为每一个今天留影,为每一个今天见征。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绝唱江苏一考生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书的封面上,上面金黄色的向日葵正肆意地绽放,毫不吝惜地泼洒出一片金色的阳光与希望。那书的名字却令我赫然:《死亡日记》。生如夏花般绚烂;那,死呢?可以如此生机勃勃,让希望的枝叶依旧永不妥协、无拘无束地生长吗?又怎么不可以呢?陆幼青…  相似文献   

14.
谷瑞英 《考试周刊》2012,(14):182-183
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  相似文献   

15.
王美娟 《教师》2014,(32):91-91
教育应是"直面生命、通过生命、为了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现代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关怀生命的一种事业",而生命发展的摇篮就是课堂,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获得发展的创新型、研究型课堂。1.学习建设生态课堂,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是现在,可以拥有的是今天,我们应像师兄那样 投入地过好每一个今天;像米奇老师一样相约每个星期二;像陆幼青记下死亡日记那样,为每一个今天留影,为每一个今天见证。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这是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给"生命化教育"下的一个定义。体育训练中的生命化教育就是把真挚的生命关怀融入到体育训练中,不仅要满足学生认知的需求,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长远发展,让师生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体验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绝唱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本书的封面上,上面金黄色的向日葵正肆意地绽放,毫不吝惜地泼洒出一片金色的阳光与希望。那书的名字却令我赫然:《死亡日记》。生如夏花般绚烂;那,死呢?可以如此生机勃勃,让希望的枝叶依旧永不妥协、无拘无束地生长吗?又怎么不可以呢,陆幼青一片坦然。于是,我…  相似文献   

19.
作为教学对话的"教学日记",在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历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教学的对话形式,教学现象的剖析工具,教学思考的真实记录,而且是教师所担当的一种教育责任,是形成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培育教学精神的锐利武器。为此必须从教学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教学日记的重要功能,从制度层面上建构教学日记的结构体系,养成记日记、用日记、析日记的习惯,使教学日记成为展现、记录、完善教学生命历程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0.
"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是不少小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问题,更是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一问题的瓶颈呢?笔者认为,鼓励低年级孩子写"微型日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六七岁的儿童,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求知欲强,既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时期。因此,写"微型日记"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他们"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智力开发期,让学生"我手写我口",使日记真正成为"童心、童真、童趣的流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