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7例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17例良性肺疾病和6例正常肺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在NSCLC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高表达率62.69%(54/87),良性肺疾病和正常肺组织中的高表达率4.35%(1/2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分化NSCLC细胞胞质VEGF的高表达率90.63%(29/32)明显高于高、中分化NSCLC细胞胞质的高表达率45.45%(25/55),P<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细胞胞质中VEGF高表达率90.20%(46/5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高表达率22.22%(8/36),P<0.01;NSCLC胞质中VEGF蛋白高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Ⅲ、Ⅳ期高于Ⅰ、Ⅱ期,分别是87.50%(49/56),16.13%(5/31),P<0.01。结论:VEGF高表达与NSCLC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它的高表达提示NSCLC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率的1/3,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又占80%以上,大多数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为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失去根治机会。化疗可以缓解患者症状,但传统药物如奈达铂或长春瑞滨对晚期NSCLC效果不佳,吉非替尼(Gefitinib)作为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初步的临床试验已证实对传统肿瘤治疗手段治疗失败后的难治性NSCLC患者仍能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1-2]。我们应用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年4月-2007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ⅢB~Ⅳ期NSCLC患者40例,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至少有1个可测量病灶。无化疗禁忌症,无其它恶性肿瘤病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和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均无差异(表1)。男性均有吸烟史,女性无吸烟史。表1 40例患者临床资料特征组别性别男女年龄(岁)范围中位病理类型腺癌鳞癌分期ⅢBⅣA组12 8 25~79 54 13 7 6 14B组8 7 27~78 51...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其发生发展过程涉及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其中除了编码基因,还包括大量不同类型的非编码RNA,如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lnc RNA在人类癌症中的作用正在被深入研究,在NSCLC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最近,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致癌lnc RNA:LINC00152(又被称为细胞骨架调节RNA)。LINC00152在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上调LINC00152表达已被证实在体外能促进NSCL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且在体内能促进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本文综述了LINC00152在NSCLC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健康人及慢性乙肝患者MBL基因Exon I 54位密码子点突变的情况。方法:对MBL 54位密码子基因突变采用PCR-RLFP检测法。结果:检测64例健康汉族人54位密码子的点突变情况,野生型(GGC/GGC)为44例,占68.8%;突变杂合型(GGC/GAC)为19例,占29.6%,突变纯合子型(GAC/GAC)为1例,占1.6%,基因频率分别为GGC为0.836;GAC为0.164。检测54例乙肝患者,野生型为21例,占38.89%;突变杂合型为32例,占59.26%,突变纯合子型为1例,占1.85%,基因频率分别为GGC为0.6852;GAC为0.3148,健康人及慢性乙肝患者MBL基因54位密码子点突变有显著性差异,χ2=10.681P=0.005(按基因型统计);χ2=6.258P=0.012(按基因统计)。结论:乙肝患者组较健康对照组MBL基因Exon I 54位密码子点突变频率显著升高,提示该项指标在乙肝发生机理中的作用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含西艾克(长春地辛VDS)联合化疗治疗肺癌30例,其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24例,小细胞肺癌(SCLC)4例,转移性肺癌2例。总有效率63.3%,NSCLC和SCLC的有效率分别为58.3%,75%。毒副反应以白细胞下降最严重达63.3%,而胃肠道反应次之达56.7%,但均以Ⅰ-Ⅱ度为主,停药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6.
了解莆田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分型芯片(HybriMax)和液基薄层细胞学(LCT)技术对345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和细胞学检测;同时用基因序列测定检证HybrMax技术的可靠性;对LCT结果为HSIL及以上细胞学异常的患者161例在阴道镜下行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表明,莆田地区女性患者感染HPV阳性率为40.6%,且HPV基因型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宫颈病变各组之间高危HPV感染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x2=16.040,P=0.003<0.01),且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一个Lynch综合征患者所在家系携带的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探讨各突变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创新点:MLH1的第19号外显子c.2250_2251insAA移码突变既往被认为是意义未名突变,而我们的研究为明确该突变的致病意义提供了依据。另外,我们首次报道了MLH3基因第1号外显子c.1397C>A突变。该突变有可能使Lynch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年龄提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家系先证者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蛋白的缺失情况,使用二代测序技术通过先证者血标本明确患者所携带的突变。同时运用Sanger法检测家系其他成员该突变的携带情况以明确突变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结论:我们在患者体内发现MLH1基因第19号外显子移码突变(c.2250_2251insAA)以及MLH3基因第1号外显子c.1397C>A突变。在患者家系中,我们仅检测到有MLH1突变,因此该突变极有可能为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8.
张强 《考试周刊》2011,(90):239-240
为了检测podoplan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上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及1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podoplani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及与·晦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NSCLC患者癌细胞中存在podoplanin表达.且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得出Podoplanin在NSCLC中存在表达.并且与肿瘤浸润转移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MYB家族成员——MYBL2基因,是一个重要的原癌基因,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细胞凋亡并参与细胞周期调控,但其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试验通过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HRM),结合DNA测序分析检测MYBL2基因第5、8、13和14外显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突变情况.结果显示有12例(约占32%)乳腺癌组织在MYBL2基因第8号外显子第1 472位存在A→G的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序列发生S→G的突变;而外显子5、13和14未检测到突变.结果提示MYBL2基因的8号外显子的突变可能与乳腺癌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发病率的80%左右,相当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其治疗主要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化疗可导致病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为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我科自2003年12月至2007年11月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集束化延续性护理模式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患者生命质量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医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8例,均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集束化延续性护理组35例(观察组),常规护理组患者28例(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吸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57.1%vs 32.1%,P=0.04),且患者出院后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较好(P<0.05)。重复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前3天的各个维度及生命质量总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月、3月、6月的各个维度及生命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延续性护理模式可以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月11日,北京大学北京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王洁站在了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的领奖台上。她因建立了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DHPLC)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E)敏感性突变的技术,并通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外周血EGFR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灌注治疗肺癌的疗效与其血管及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肺癌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造影确定后行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结果:100例肺癌患者中富血管型肺癌占81%,乏血管型占18%,无血管型占1%。富血管型中未分化癌占80.25%,鳞癌占16%,腺癌占3.75%。乏血管型腺癌占66.66%,无血管型疗效最差。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富血供中未分化癌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泰索帝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32例晚期NSCLC患者进入研究组。每周期第1天用泰索帝75 mg/m2加入5%GS 250 mL中静脉滴注60~90 min;第一日滴完泰索帝后,再用DDP 75 mg/m2,分3~4d,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60~120 min。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疗程治疗。[结果]全组有效率为43.75%,其中IIIb期为46.67%,IV期为41.18%。MST为11.41月(范围4.52~22.51个月),中位TTP为6.46个月(范围2.01~14.40个月),1年生存率为44.67%。主要毒性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贫血和恶性呕吐。[结论]泰索蒂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8个苯胺嘧啶类EGFR激酶抑制剂8a-h,并对其抗EGFRT790M突变的NSCLC细胞增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的化合物对吉非替尼耐药性的NSCLC细胞株H1975具有一定的抗增殖活性,并强于吉非替尼;其中含N-甲基哌嗪的化合物8a-d活性优于含吗啉环的化合物8e-h,且丙烯酸酯与苯环之间的连接臂为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8d和8h)的活性优于其它,因此,化合物8d具有较好的抗EGFRT790M突变NSCLC细胞增殖的活性,可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莆田学院学报》2020,(2):66-70
探讨原发性乳腺鳞状细胞癌(PSCCB)的临床、病理、超声及预后情况。回顾性收集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我院) 2009—2020年9例PSCCB患者的临床、病理、超声和预后资料,并分析相关的文献。结果,PSCCB占我院同期乳腺癌的0. 35%,平均直径3. 4 cm,6例为囊实性混合回声,病理7例ER、PR、HER2均为阴性; 9例P63、CK5/6、E-cad均为阳性,8例P120胞膜、EGFR阳性,中位Ki-67为60%,淋巴结转移率19. 8%,平均复发时间25. 7月,复发率57. 1%。结果表明,PSCCB发病率低,直径较大,超声多为囊实性回声,病理上三阴性多见,P63、CK5/6是诊断的敏感指标,P120和E-cad有助于证明其起源于导管上皮,腋窝淋巴转移率较低,复发时间短,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通过对一个中国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揭示本家系的致病遗传机制。研究方法:对该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的一个男性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此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方式分析,选定X染色体上NHS基因上的一个无义突变c.322GT(E108X)为可疑致病突变。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Sanger测序,对该家系内其他成员进行NHS基因突变分析,同时对50名健康对照者的NHS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另外,将该突变的位点第108位氨基酸残基进行多物种NHS蛋白内序列比对。最后,对该家系成员眼部及全身的临床特点进行全面检查和分析。重要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Sanger测序发现NHS基因第一个外显子上的c.322GT(E108X)突变为引起该家系临床病变的突变位点;多物种NHS蛋白内序列比对发现该突变位点第108位氨基酸残基位于高度保守区;临床表型分析发现该家系内存在表型异质性。此家系为国内首次报道的无义突变引起的Nance-Horan综合征家系。  相似文献   

18.
2005.6~2007.4月我们以去甲斑蝥酸钠辅助治疗30例晚期肺癌患者,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60例同期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38~76岁,中位年龄53.5岁。小细胞肺癌38例,非小细胞肺癌22例。伴肝脏多发转移灶18例,单发病灶12例。锁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0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放疗同步联合PC(PTX+PDD)方案化疗:患者于前三周期给予PC方案化疗,从第四周期开始实施同步放化疗,放化疗结束后再巩固2-4周期.其余20例患者接受放疗序贯化疗(序贯组):应用PC方案化疗3周期,再行放疗,放疗后巩固化疗4周期.结果:同步组和序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和80.0%,同步组疗效优于序贯组(P=0.035);两组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疗同步化疗较序贯化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elta-catenin和Racl蛋白在肺癌组织中是否存在共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Delta-catenin和Racl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Delta-catenin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0%(39/60),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的表达(0%,0/20);而Racl的阳性表达率为61.7%(37/60),也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的表达(0%,0/20).此外,Delta-catenin的阳性表达和Racl的阳性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高分化、低pTNM分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相比,Delta-catenin和Racl的共表达率在低分化、高pTNM分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显著增高(P0.05或0.01).Delta-catenin和Racl共表达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也明显短于非共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Delta-catenin和Racl在肺癌组织中的共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