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物价变动、通货膨胀的因素显示出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本文从公允价值和债务重组的基本理论入手,着重对公允价值在现行债务重组准则中的运用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公允价值在现行债务重组准则运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出台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相对于旧会计准则、实务或规定,有非常大的差异,尤其是新准则的实施可能极大的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在当今股市一致看好的情况下,股民大批进入,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会计项目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希望能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1“债务重组”准则规定1.1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债务重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例如,应付债务金额为100万元,豁免20万元,用现金归还80万元,则债务人将取得债务重组利得20万元,增加当期利润20万元。1.2与此规定相类似,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当债务转为资本时,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大量启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本文论述了公允价值概念在房地产行业、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以及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中的运用,分析了公允价值的不利影响及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新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信息可靠性;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应用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势同需要也日益迫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财务部在考虑到各方面利益及诸多因素后,于06年2月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来代替2001年发布的债务重组准则(以下简称原准则).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以大亮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笔者对我国债务重组准则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却存在担心与忧虑,认为从当前我国会计运行环境来看,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使用会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6.
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投资性房地产、非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具体准则都会用到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及在运用中将会产生哪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6年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正式公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的会计准则第12号对债务重组准则再次进行了修改。财政部1998年制定了债务重组的会计准则,在2001年对其做了修订,将计量基础由公允价值修改为账面价值,将债务人从债务重组中获得的收益由计入当期损益改为计入资本公积,不影响当期损益。然而,2006年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又对债务重组进行了修改,计量基础又从账面价值修改为公允价值,新准则规定债务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损益,与1998年的债务重组准则相比,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次“回归”。作者主要就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旧准则)同2006企业会计准则(简称新准则)中关于债务重组准则进行比较,并对债务重组准则的实施过程中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企业因竞争激烈常出现财务困难而无力偿债。基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债权方企业改"对债务人采取立即的求偿措施"为"实施债务重组",使双方损失最小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并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目标。但现行债务重组准则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可以通过"规范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分期确认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改进债权人债务重组损失的处理方法"等变革措施以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准则。  相似文献   

9.
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投资性房地产、非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具体准则都会用到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及在运用中将会产生哪些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允价值应用的盈余管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债务重组等会计准则的应用入手,指出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而提出防范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改进方略.  相似文献   

11.
新债务重组准则的突破与不足之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第12号——债务重组",对比其2002年版的内容,崭新的突破之处在于:以各种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债务人和债权人都能按公允价值计量和确认其重组损益。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债权人不计算重组损失的旧规定,避免了将债权重组损失隐藏到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或资本的入账价值中所出现的漏洞,为可能的经济犯罪封堵了方便之门。新准则也有不足之处,如广义性的"债务重组"用词不准确,应当正名为"债的重组"。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法的引入,是新会计准则变化的最大亮点。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能更好地体现会计信息对于投资决策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准则的定义、方式、会计处理等进行了重新界定和修改。与旧准则相比其变化在于一是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二是规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应计入当期损益。本文主要对新债务重组准则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过程中存在企业债务重组涉及的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错位、在重组交易中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估现象较为严重、财务困难界定模糊、债务重组信息披露不完整等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归因干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内客不完善、准则制定程序缺乏公开性、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几个方面.我们应从完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规范中不确定性、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调整公司债务重组治理结构等方面入手,以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新企业会计准则条文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新准则在公允价值、资产减值准备、债务重组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变动。结合2007年年度报告,从存货计量变化的影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影响、债务重组收益变更的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影响、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调整的影响、无形资产和研发费用的影响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一直受到质疑,分析2007年以来服装、纺织、皮毛类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的实际情况,发现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的计量结果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更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会计信息还是可靠的,未发现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但公允价值对债务重组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进行计量时,很可能是利润操纵的结果;同时发现在投资性房地产领域,回避公允价值。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性问题作了分析,有利于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施行,使公允价值在我国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一直受到质疑,分析2007年以来服装、纺织、皮毛类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的实际情况,发现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的计量结果具有更大的预测价值,更能如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会计信息还是可靠的,未发现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但公允价值对债务重组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进行计量时,很可能是利润操纵的结果;同时发现在投资性房地产领域,回避公允价值.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性问题作了分析,有利于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施行,使公允价值在我国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全面引入、债务重组与非货币性交易准则、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资本化与无形资产摊销、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和估计变更四个方面阐述了新会计准则引发新的利润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于提高我国财务信息透明度及可靠性、提升我国财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新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也将在资产减值、存货计价、债务重组、公允价值等方面对公司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会计准则与原有会计准则相比有很多变化,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很大的影响.从公允价值的含义及引入公允价值的必然性入手,从各个方面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换、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等较为系统的阐述和分析了新准则的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应当了解新准则的变化对企业利润带来的影响,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