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萧红的作品包含着许多主题,而女性悲剧是其中的主题之一。笔者试图通过探析萧红以及她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婚姻困境,生育困境,揭示女性的悲剧,进而揭示出残酷的男权中心文化、传统的封建痼疾给女性身体和精神带来的戕害乖残杀。  相似文献   

2.
丁玲对妇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倾注了她一生的心力,她描摹千姿百态的女性生存本相,探求思考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她认为女性的悲剧是时代社会的悲剧;是传统男权思想意识与性别观念的悲剧;是不合理的体制制度的悲剧;是女性自身尚未建构自我主体的悲剧.她进而思考女性的命运,寻求女性的解放道路.她认为要改变女性的悲剧命运必须改革社会,更新制度;必须投身社会实践,进行文化改造;必须建构女性自我主体,"强自己".  相似文献   

3.
奥斯丁对她以前的男性作家的男权意识和传统的价值观念给以反拨,以女性的视角讲述女人自己的故事,构建自己的婚姻观念——恋爱时理智与感情平衡、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家庭内男女人格平等。小说通过描绘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平凡琐事,深刻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历史的进程,展示了这位女性作家自觉的女性意识与深厚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楚苹 《考试周刊》2009,(49):29-30
尤苔莎是哈代在小说《还乡》中创造的一位悲剧人物。她的悲剧一方面来源于人物性格与环境的冲突,另一方面来源于男权主义传统思想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描写了催人泪下的爱而不守、守而不爱的爱情悲剧。爱情悲剧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凯瑟琳做出爱情选择背后的人性贪婪与自私。爱情悲剧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男权社会,男权社会逼迫她做出违心的选择。她对权势财富的贪求是出于女性社会弱势,是社会使然。这使她成为爱而不守、守而不爱的女性爱情牺牲者。这是男权社会自然和文明不可调和的结果,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王熙凤、曹七巧都是在男权社会中苦苦挣扎的女性,她们最终难逃悲剧命运。本文从身份及地位、爱情及婚姻、金钱及权力、奋斗及复仇几方面阐述了二人的悲剧命运。她们终究是男权社会的从属者、压抑者和殉葬者。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哈代"最出色"的小说《苔丝》中的女主人公是维多利亚时代贫苦妇女的代表,也是父权社会不公正性道德观念禁忌下的典型受害者。她的悲剧是女性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借助女性主义理论解读苔丝这一形象,批判男权社会单向度贞操观对女性思想的禁锢与身心摧残并对贞节观进行现代诠释:应该看重心理贞操,而不是生理贞操;贞操是双向的,对男女两性都具有约束力。  相似文献   

8.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苏童小说的主要特质,苏童笔下的女性始终充满着悲剧色彩,她们常表现为母性的丧失、对男权的依赖、同性的戕害与自我的放弃。女性自身的弱点是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男权文化则是女性悲剧产生的根源。要想摆脱这种宿命式的悲剧,女性更需要从观念上转变,以独立的性别群体追求人性的自主。  相似文献   

9.
主要以杜十娘、王昭君、刘兰芝三个古代女性的悲剧婚姻为代表,探究"被婚姻"给她们带来的痛苦以及她们对封建礼教的抗争,从而揭露出女性悲剧婚姻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0.
在贾平凹的创作中,女性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文化意象。贾平凹的中篇小说《五魁》通过对女性命运的书写,展示了女性被传统封建婚姻的摧残、男权社会的主体压迫以及残缺的个体生命需求造成无爱的婚姻压抑以后卑微的个体生存悲剧;爱情的求而不得、情爱的压抑与畸形所带来的绝望的爱情悲剧,表现了女人最终无法反抗而精神扭曲走向绝望的生命悲剧,有力地透视女性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生活中艰难的生存境遇,并且通过荒诞书写和对比手法两种悲剧性的表达方式加强作品的悲剧力量,从而激发读者反思当代女性的生存难题,避免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解读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通过对男性作家写作中的隐形男权意识以及以女主人公为代表的传统女性观念两方面的分析,揭示现实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谭恩美在《喜福会》中,通过描写旧中国社会中的悲剧婚姻和美国当代社会中的失败婚姻,以及女性对不幸婚姻的抗争,批判了男权统治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并颂扬了女性的斗争精神,从而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在男女平等基础上建立和谐婚姻关系的思索。  相似文献   

13.
《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作者亨利·詹姆斯站在女性的立场观照了伊莎贝拉的悲剧婚姻和命运,但由于受他本人的性别角色和男权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创作上很难走出男权意识的藩篱。亨利·詹姆斯对伊莎贝拉悲剧命运的安排、伊莎贝拉独立形象的解构这两方面暴露了隐藏在文本后面的他将女性视为艺术品观赏的男权思想,和按男性的意愿对女性形象的随意操控以及男性文学中对妇女的本文骚扰。  相似文献   

14.
白大省是<永远有多远>中一个仁义善良、真诚热情、饱含悲剧因素的女性形象,她的悲剧命运是男权话语主体下两性不平等的社会造成的,也是她女性自身主体性消解,沦为"第二性"的必然结果,她的人生悲剧也即是她的"仁义"悲剧.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许多富有人文关怀的先觉者,尤其是女性作家们开始以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浓重的否定意识审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历史命运和现实遭际。他们认识到封建婚姻和家庭是父权制对女性进行性别压迫的重要手段,女性在婚姻关系中普遍存在着生命贬值和人格异化的现象,于是他们坚持不懈地对封建家庭中的婚姻异化和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16.
对莎剧《李尔王》的传统文学批评大多基于"悲剧性"与"人物性格"等角度。然而,以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剧本,莎士比亚时代自然与女性之间的紧密关联及其遭受男权社会压迫的悲剧得以彰显,而这悲剧的根源乃是"她们"一同作为"他者"对自身境遇的浑然不知和默然无声。因此,只有构建人类精神生态意识和实现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女性与自然才能获得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17.
池莉对婚姻爱情悲剧性的描写还表现在她对婚姻爱情悲剧原因的探讨上。造成婚姻爱情的悲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情“阴谋”的参与,婚姻爱情当事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掉进婚姻爱情的阴谋陷阱,难以自抛二是各种文化观念的冲突,特别是乡村文化观念和都市文化观念的冲突、雅文化观念与俗文化观念的冲突、新文化观念和旧文化观念的冲突等是构成池莉小说中婚姻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三是东方式的“宿命”观与西方式的“原型”理论构成池莉婚姻爱情悲剧小说的更为抽象的哲学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小说以浓烈的悲剧意识为最大特点,她善于在悲凉的叙述中揭示人性的自私、虚伪、扭曲和变态。在平静的叙述中,她深长的叹息里透露出的是对匍匐在男权文化阴影下的传统女性的深切忧患。在缠绕不去的凄凉氛围中,塑造了男权社会中一个焦虑压抑的女性群体与一个病态的男性群体。  相似文献   

19.
凤姐的一生为了贾府的事业,为了婚姻爱情绞尽脑汁、殚精竭虑,然而苦心经营的结果却是被丈夫所弃,不顾病躯竭力撑持的贾府一败涂地。她的悲剧阐释了一个争取独立人格,争取专一爱情的女性在男权社会末世中的必然灭亡。  相似文献   

20.
狄金森的诗歌具有极强的女性主义特征.狄金森在她的诗中展现了男权社会之下女性对男性的依附.狄金森把19世纪女性的婚姻描写成牢狱和坟墓,因为她们的婚姻缺乏平等和爱情.狄金森追求自由,向往男女平等和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的婚姻.狄金森以女性作为诗歌的叙事者充分展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和女性作家的压抑和束缚.狄金森诗中的女性叙事视角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