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目前地方高校绩差生越来越多的现象,笔者通过查阅文献、针对性访谈,对绩差生的基本特点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并以此设计了开放式调查问卷分别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教师、社会等五个方面深入探究地方高校绩差生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总结分析出了部分解决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学绩差生和优良生成就归因与学习效能感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绩差生和优良生的成就归因和学习效能感的特点,被试为北京市某中学平均成绩在60分以下(绩差生)和80分以上(优良生)的学生。研究结果表明:绩差生和优良生在成就归因和学习效能感特点方面存在显差异,绩差生表现出消极的归因方式和较低的学习效能感,优良生表现出积极的归因方式和较强的学习效能感。  相似文献   

3.
时文选萃     
教育词典里无“差生”“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社会力量办“择差教育”的现象对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警示:教育就该有教无类,教育词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  相似文献   

4.
“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社会力量热办择差教育的现象对现行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警示:教育就该有教无类,教育的字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  相似文献   

5.
学校中,人们通常都是以成绩论高下。绩优生们耀眼的成绩引来了老师、家长的掌声,获得了同学们的赞叹。在如此美丽的光环之下,绩优生的德育却显得暗淡无光。一些老师认为他们是好学生,好孩子,不用教就什么都懂,相信他们能分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然而,忘带红领巾的有绩优生、迟到的有绩优生、看到垃圾绕道而行的有绩优生、高高在上不与绩差生来往的有绩优生,  相似文献   

6.
为应付不同方式学生的归因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省内几所中学445名学生进行对中学生归因方式、应付方式和学业成就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在面对学业的成功或失败时多采用积极归因方式和成熟的应付方式;影响中学生学业成就高低的直接因素主要有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归因方式中的能力归因;绩优生与绩差生归因方式和应付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绩优生在"解决问题"、成功能力归因和失败努力归因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绩差生,而在失败能力归因因子上得分显著低于绩差生。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对新时期地方高校绩差生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课题组在此基础上经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及针对性访谈,分别从学生主观因素及家庭、学校、教师、社会等客观因素两个维度,深入探究新时期帮扶地方高校绩差生的方法与建议,并总结出了一些帮扶举措。  相似文献   

8.
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通常把学习成绩差或不守纪律或品德不好的学生称之为差生。差生只是相对于优生而言,可以说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差生的存在。切实做好转变差生的工作,尽量使每一个差生进步,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出于对人民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转变差生的丰富经验,使很多“智力迟钝”的或者被认为是“不可救药”的学生都转变了过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公民,成为祖国的栋梁。但是,也要看到,至今仍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转变差生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对待差生采取的依然是陈旧甚至错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诚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诚信,但在调查中发现少数家长存在不诚信的现象。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利用家长的诚信去教育学生主动诚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认为"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其本身,责任不在于教育工作和教育工作者--教师,因此"差生"的转化工作自然就是自身的转化,而不是教育工作或教师观念的转化.殊不知,教育或教师的观念才是影响学生成为"差生"的重要因素,所以成功转化教育或教师的观念,对于实现"差生"转化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转化差生"是许多教师的口头语,而"转化绩优生"却往往使人大惑不解.这里的"绩优生"是专指那些学习成绩好而在思想品德、素质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实教育中出现的差生现象,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转化差生的经验方法,旨在引起,。火教育工作者对差生的关注,以促进差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差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兰州市十四中杨小娅差生是由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虽然人数不多,但能量大、影响坏,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障碍。如何针对差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哈尔滨市四所高校的60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对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学业成绩进行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在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中,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其次是绩优生,心理健康水平最高的是中等生;绩差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中等生有显著差异,与绩优生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拜读了《山东教育》(2002.11.32期中的《聪明的差生现象浅析》和2003.7.21期的《也谈聪明的差生现象》)两篇文章之后,颇有感慨。如果说第一篇文章有蜻蜓点水之感,那么第二篇文章则有观其表面之嫌。在《也谈聪明的差生现象》一文中指出造成学生减负虚“减”实“加”的根源在于教育制度的不健全,在于上一级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6.
差生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客观存在 ,已成为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严肃课题。转化差生 ,应该从差生心理特征着手分析差生心理产生原因 ,结合差生现象对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 ,通过教学中观念转化和发展学生个性两条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问题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校扩招后,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并由此导致了就业中不诚信现象的发生。但是,信誉毕竟是人才市场上基本的竞争力所在,因此高校务必要引导和教育毕业生注意诚信问题,把诚信当作和学生素质同样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相似文献   

18.
差生,通常是指那些具备了接受知识的生理条件与智能而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目前,差生现象在不少地方仍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的一大障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差生形成的原因,从学校,家庭方面来说,一是有的学校搞应试教育,只顾抓升学有望的“尖子”而忽视大面积的一般学生,致使他们中的一部分渐渐  相似文献   

19.
信息专递     
教育字典里不应有“差生”二字刘菁林艳兴“差生”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考试分数低的学生。以升学率、考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优劣的根本指标,就无法不产生“差生”。  相似文献   

20.
培养诚信品质: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学教育和学校的特点 ,针对中学生中存在的不诚信现象 ,提出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并结合学校管理实践 ,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对策措施 ,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