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为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应聚焦于高质量学术论文写作十二条路径,通过“教”与“学”的有意义互动,促进“写作”—“学术”—“自我”的共生发展。具体而言:其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写作要领、精耕学术领域、建构学术自我认同。其方式是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在四个环节(教、写、评、改)中进行的“教”与“学”的有意义互动。其内容应聚焦高质量学术论文写作十二条路径,从大逻辑、小逻辑、观点、论证和规范五方面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写出一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好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不仅有下乘的术,还有中乘的法,更有上乘的道,不仅关涉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教”与“学”互动的体现,更是以写助研、以写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学术自我养成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宁静.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学术风格。在世俗化的欲望使社会生活变得格外喧嚣和纷扰的今天.能够依然保持一种宁静的心态.追求精神的充实和学术的“意义”.从容地弹奏自我心灵的乐章。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一种充满“诗性”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学术话语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文体形式,学术话语不仅是简单的叙述研究成果的过程,而且是一种重新构建研究活动的过程。在学术话语中,作者既要表明自己的学术观点,又要照顾到学界同仁的“面子”。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引进“传信范畴”的观点,从语篇的角度着重分析学术论文中的传信语的语用功能及其反映的学术社会意识,以期对学术论文的写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借助扎根理论的分析范式,详细揭示了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深层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个人学术投入”与“学术发表期望”是触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前置条件和转化动力;“学术组织规训”与“导师指导策略”是影响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硬要求”和“软约束”;“职业发展规则”与“论文发表市场”的现实博弈是作用于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刺激”因素与“反馈”机制;且个人“投入”与“获得”效益的“非对称性”体验、“导师策略”与“制度规训”的“二律背反”矛盾以及“刺激因素”与“结果反馈”的“不稳定性”结构,共同构成了“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并在“主体—组织—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彼此影响下塑造了“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的影响机理”。为激励博士生坚持“以学术为志业”,必须在主体、组织与环境层面合力共为,通过端正读博动机与学术发表意识、树立“以学术为志业”的认知态度,优化博士生教育的组织管理模式、加强和谐导学关系的组织构建,纠偏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环境氛围和优化学术期刊市场的信息化建设等,从而为促进博士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学报与短论     
以反映学术成果,探讨学术问题、交流学术信息为主的各种学报,无疑对学术论文十分重视,特别是对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要“另眼相看”,为活跃学术空气,促进学术繁荣作出贡献。 学术,指的是“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辞海》缩印本第1126页)。这就决定了学报及其论文的严肃性,科学性,以及理论性。学报撰稿人为使自己的学术论文有理有据,在科学实践、资料积累的基础上,提笔前少不了深思熟虑,精挑细选,挥毫时  相似文献   

6.
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学派创造的以“疑古思想”为核心的“层累地造成中困古文”的观点和治史方法,洋溢着顾先生的“求真”精神。正是这一精神,显示了他追求真理的豪情与勇气,为学术而献身的品质及其学术的独立、自由等风格.  相似文献   

7.
论文影响、转载排名与学术期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能“以刊论文”(即以刊发文章的刊物级别来论文章质量本身),学界已经讨论颇多,大致得到认同。尽管在成果考核和奖励的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但是在看待学术论文的影响和期刊转载排名以及期刊的评价体系等方面仍然走的是“以刊论文”-“以文论刊”的循环之路。一、怎样看待学术论文影响学术论文的影响,一般来讲有两种:一种是转摘,一种是引文。先看转摘影响。转摘刊物和形式各有侧重。现在我国比较重要的学术类转摘刊物有:《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下文简称《社科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下文简称《高校文摘》)等;转摘…  相似文献   

8.
肖艳 《学周刊C版》2011,(10):18-1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乃为人的本能之反映.但人们的审美观却各有不同.即以什么样的标准和观点对待美好事物.各人是有区别的.或是有本质区别的。  相似文献   

9.
文科研究生学术精神的培养——以研究生毕业论文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科研究生论文应该体现学术精神与价值中立的原则.学术论文的终极追求是彰显学术精神,而当前研究生学术论文中存在没有明确的命题、缺乏独创性为表现的学术精神缺失现象.要保证研究生论文具有一定学术精神,应改革某些当前高校教学科研和研究生培养的理念与制度.  相似文献   

10.
《庄子·齐物论》曰:“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在本文中,“大言”是指堂堂的学术论文;“小言”指娓娓的学术小品。“论文”文体的由来这里暂且不论,“小品”原是从佛经里借来的一种短小而隽永的文体。《释氏辨空经》云:“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而学术小品,则指既是学术著述的有机组成部分,又不同于一般学术论文,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明快,极富可感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的一类文体。所以,它同时具备学术性和文艺性两种特质,接近周作人所说的,有着“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的统制”的那种小品。曾有不少学者,既构建鸿篇巨制,又撰写学术小品。他们…  相似文献   

11.
“五唯”学术评价作为一种范式,其指标体系包括论文、帽子、学历、奖项和项目五项,这五项体现了科学主义与现代性的精神信仰、实证主义的理论原则和定量数理统计的实践方法。“五唯”学术评价范式重新树立了学术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促进了我国学术成果数量的增长,加速了我国学术人才规模的扩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五唯”学术评价范式在内外两个方面都遭遇到了危机。新构建的“五维”学术评价范式将从学术组织、学术传承、学术创新、学术激励和学术伦理五个维度来引导学术的发展与评价。这五个维度体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精神信仰、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相互补的理论原则、定量与定性相混合的实践方法。学术评价范式的转换路径要摒弃以往“先破后立”的激进步骤,采取一种“以立促破”的渐进方式,在减小变革阻力的同时,避免“破”与“立”之间衔接的断档。“五维”学术评价范式的提出,意在构建一种良性的学术发展生态,追求学术人所渴求的一种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2.
学术论文引文的“必要性”与“适度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文在学术论文论证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引用文字数量的“适度性”,是构成学术引用“合理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当前学术论文存在“过度引用”、“文字复制比”偏高现象,就在于作者对引文的“必要”和“适度”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引文的不合理。学术期刊应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可从技术上较好解决学术论文引文的识别,为专家和编辑的审稿提供有力的支持,遏制因引文不当所带来的学术不端现象,引导作者在参考文献引用的“必要性”、“适度性”和标注方面下功夫,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规范和论文撰写规范。  相似文献   

13.
《滁州师专学报》2014,(6):F0003-F0003
《滁州学院学报》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滁州学院主办、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每双月月底出版。每年第1,3,4、6期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第2、5期刊登自然科学类学术沦文。“皖东文化研究”“皖东发展研究”和“江淮分水岭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为本学报重点栏目,本栏目学术文章优先处理。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师的学术责任精神是内化于心的学术契约,是其在学术角色认同与学术活动中自生自发形成的“必然无知”的约定俗成的伦理规范约定,主要包括学术信念、学术气质、学术交往与学术自律四种责任精神。然而,当工具理性压倒价值理性成为现代性社会的宰制力量后,“什么知识最有用”成为大学教师从事学术研究的“目标”,知识成了大学教师达致某种目的的工具,导致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陷入窘境。复燃凝聚教师共同体普遍共识的学术信念,养成良好学术习惯作用下的学术精神气质,搭建以理性交往为载体的学术交往共生机制,拓展以责任伦理为轴心的学术自我修复能力,应成为新时代培育大学教师学术责任精神的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15.
学术之良心     
什么是学术良心?学术良心首先就是从事学术研究者能够讲真话不讲假话,摒弃庸俗之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术问题。学术良心还表现在不会牺牲“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仰视权威, 而是宠辱不惊,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学者以传布知识、钻研学术为志业,自应担当维护“学术良心”的角色。学者作为一个社会人,学术良心即他的社会良心,也是他全部人格价值的基点。如果不敢追求真知、坚持真理,甚至曲学阿世,不惜指鹿为马,他就丧失了起码的学术精神,既对不起庄重的学术,又怎谈得上无愧无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相似文献   

16.
王秋红 《考试周刊》2012,(39):21-21
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不和谐的现象,那就是老师期望学生成才的急切心情与学生不听调遣的矛盾.教师“强让”越严重,学生反而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而“疏导”就成了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以平常心对待教学工作,以朋友心对待师生关系,才是正确的、普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大学是高深学问的探究场所,评价大学研究者要以学术论文为底色,坚持学术性和遵循基本学术规范.在系统推进大学学术评价改革过程中,要坚持论文“唯”与“不唯”的辩证法,要构建分类学术评价体系,要处理好学术论文与其他研究成果的辩证关系,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8.
3月至4月.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开展了以“成长,一路书香为伴”为主题的“全民阅读”活动。 此次活动包括: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学术论文.引导教职工在专业领域内阅读.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数字图书馆使用培训;“读书与成才”主题辩论赛:读书征文比赛;“特别还书日”活动;读者借阅排名活动;“书的诉说”图片展等。此次活动的开展引导了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在校园掀起了读书热潮.促进了良好的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明白自身责任。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并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赏识、去激励、鞭策、感化学生。生活中的教育能触动心灵,能育德,能育人。  相似文献   

20.
一、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正确理解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基本前提。近年来,大学精神日益成为学界研究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对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尚未达到一个权威性的共性认识。主要代表观点有,王冀生认为“大学精神是一种文化的历史积淀,大学精神的灵魂是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大学精神的奠基石是崇尚学术和学术自由。大学精神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对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冷余生认为“大学精神就是以大学为主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