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纪宇 《现代语文》2010,(6):142-142
什么是“蚁族”?引用《蚁族》一书的解释:“指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我们之所以将该群体名之为“蚁族”,是因为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相似文献   

2.
百度百科:“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届”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之昕以将该群体名之为“蚁族”,是因为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相似文献   

3.
童静 《文教资料》2011,(6):193-195
本文分析了“蚁族”群体的现状,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对“蚁族”群体援助的意义,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援助“蚁族”群体的文献资源优势,以及高校图书馆对“蚁族”群体援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佚名 《成才之路》2009,(36):I0003-I0003
“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形象地称为。蚁族”,是因为该群体和蚂蚁有诸多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据统计.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万。蚁族”。上海、广州、西安、重庆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蚁族”,在全国有上百万的规模。北大博士后、青年学者廉思认为,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深。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就业结构等一系列的调整,“蚁族”现象将长期存在,可能还有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当今“80后”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本文分析了“蚁族”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重点阐述了影响“蚁族”就业观的因素,并从学生管理者的角度提出“蚁族”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沈玉保 《学语文》2010,(3):48-48
2009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廉思主编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由此,一个隐没于“青年农民工”、“流动人口”之中的群体,得到“蚁族”之名.开始被人们关注和同情。当下。“蚁族”一词经常呈现在一些媒体上:  相似文献   

7.
2009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廉思主编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由此,“蚁族”这个群体开始被人们关注和同情.“蚁族”一词也经常出现在一些媒体上:  相似文献   

8.
“蚁族”作为一个社会新名词,指的是“80后”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该群体因与蚂蚁有相类似的高智、群居、弱小的特点而得名“蚁族”。伴随着我国多年以来的大学扩招,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一年难比一年的情况下,依旧有众多毕业生选择去往大城市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但实际上,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处于“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的状态。“蚁族”聚居群体的存在,带来了许多相关的社会问题。而其日益壮大的队伍,使人们对其越来越关注与重视。分析“蚁族”产生的原因,提出有效对策来维持这个群体的稳定,也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蚁族”是最近流行起来的一个新鲜名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现象。据《蚁族》一书作者廉思解释:“‘蚁族’一闻是对‘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该群体高智、弱小、聚居,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  相似文献   

10.
“蚁族”,作为直接从高校里走出来的群体,与高校有着紧密联系.实证调查研究表明,“蚁族”现象对在校大学生择业心理与行为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将直接影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学生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和发展.科学应对“蚁族”群体带给在校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与行为影响,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蚁族”指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该群体规模庞大、社会地位不高、工资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艰苦。分析“蚁族”群体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可从政府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中小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大学毕业生有效分流和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解决“蚁族”群体的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2.
王欢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55-156
一个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低收入聚居群体(简称“蚁族”)的出现,折射出我国在教育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作为“高知”“弱小”“聚居”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以相对剥夺感强,生活满意度低、对网络技术的熟练应用及普遍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为特征,该群体成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潜在威胁。试研究引导“蚁族”群体行动的策略,以期改善“蚁族”的现实状况,提高其满意度,进而降低其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韩冰 《成才之路》2010,(3):I0007-I0007
首先我想先澄清的是虽然现在“蚁族”大家广泛认为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但我却不愿意人云亦云,今天我想重塑“蚁族”的含义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现实写照,是初入社会不可逃避的现状,但“蚁族”不是弱势群体,是拥有较强生命力的族群.他们是中国未来的中流砥柱,是未来真正推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万茹 《成才之路》2011,(27):2-3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大学生存着几种群体困境:“蚁族”“校漂族”“啃老族”等,造成困境的原因是多样的,校园文化因素是其中之一。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生存困境的现状与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并提出用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缓解大学毕业生群体困境。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蚁族”与美国华人“蚁族”的一项调查研究。在2011年暑期“蚁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它调研成果和相关文献,从经济情况、居住环境、婚恋情况、工作情况、心理状况等多个维度出发,对中美两国“蚁族”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就其成因作了深度剖析。藉此,笔者认为:“蚁族”现象的形成是社会发展、高等教育以及个人三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2009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学者廉思主编的《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以“蚁族”来称呼“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这一词迅速为社会接受并得以流行。当下,“蚁族”一词已经常呈现在一些媒体上。  相似文献   

17.
“蚁族”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形象描述,是指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体面的职业而沦落到农民工之境地?大行其道的人力资本理论是否失去了解释力?文章利用人力资本模型对“蚁族”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郑州市“蚁族”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蚁族”现象的存在并不是教育与收入的背离,而恰恰说明了较低的教育投入形成了较低的人力资本,从而导致低收入.大学的急剧扩招导致大学生源规模膨胀、质量下降,学生学习投入不够,高校人均资源投入减少,导致部分大学生人力资本存量低于临界值而沦为“蚁族”.  相似文献   

18.
伍晓阳  朱峰 《成才之路》2010,(3):I0004-I0005
这是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却多数从事推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他们拥有知识和理想,却在现实中徘徊迷惘;他们有着上百万的庞大规模,却“蜗居”在狭小的空间……他们的名字叫“蚁族”,即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课堂(小学)》2010,(6):122-123
“蚁族”是对“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该群体高知、弱小、聚居,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他们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城市房价的逐年上涨,大学毕业生在大都市就业难、生活质量差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涌出的一大批“蚁族”群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结合当下“蚁族”现象,剖析其成因,并对此现象进行伦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