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对初级中学学段阅读的要求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等。其中,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有"体验"。体验什么?体验作品中的情景和形象,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并实现自己情感上的认同。这些目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会使学习进入情感、生理和人格等生命领域。有了体验,语文教学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黄新 《中学文科》2006,(10):4-14
文学作品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的具体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对阅读文学作品的评价要求:“根据文学作品的形象性、抒情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另类语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会使学习进入情感、生理和人格等生命领域。有了体验,语文教学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阅读形成气质,阅读改变人生,阅读塑造个性。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彻到当前的语文阅读中去,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才能把语  相似文献   

6.
鲁光绒 《教师》2013,(12):114-117
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会,课标中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对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可从以下4个方面梳理散文的阅读方法,应对中考散文阅读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蒋太刚 《成才之路》2009,(16):47-47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在阅读方面对学生提出了一项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阅读概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这种要求下,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出了创新阅读的要求,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阅读的要求中有这样的表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已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里再三强调“自己的”: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体验、自己的评价等。显然,是在强调个性化阅读和创新阅读。在这种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再仅仅满足于传授已有的定论,而应追求阅读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通过正确引导来打开学生思路,让学生根据个人体验、进行刨造性的阅读。  相似文献   

14.
黄昕 《广西教育》2010,(26):13-13,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对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5.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初中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情感体验”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目标,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初中语文课文的内容广泛,它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情感体验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下面以苏教版九年级语文《台阶》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情感体验中升华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目标对"阅读与鉴赏"提出了明确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一课程目标决定了语文课堂阅读教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课程目标阅读部分第八条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鉴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已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关注学生阅读体验生成的有效性,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认知学习的场所,也是情感学习交流的舞台。阅读教学的过程必然伴随丰富的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