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欣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1-114
王熙凤和思嘉丽分别是东西方小说的“女强人”形象代表,她们为权力而奋斗的故事是“女强人”的成功之道。性格的差异和手段的不同,使她俩有着不同的命运,她们的形象也闪烁出不同的光芒。通过分析两者的性格和命运来探讨她们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斯坦贝克在收入《长谷》中的三个短篇小说《菊》、《白鹌鹑》和《紧身甲》中生动地刻画了三个“女强人”的形象。作为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她们在各自生活的空间内以不同的方式强烈地表达了希望摆脱男性束缚的愿望,她们的挣扎是痛苦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成功的。她们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女中豪杰。作者精湛的写作手法在这几篇故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在《飘》(1936)中塑造了一位敢说敢做的新女性形象——郝思嘉,而美国当代女作家简·斯迈利在《一千英亩》(1991)中塑造了一位从“失语”走向“抗争”的新女性形象吉妮.论文拟从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觉醒过程和其土地情结作一番比较与分析.两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性格,但同为农场主的女儿,她们都与土地有着十分亲密的联系,都为她们所生活的土地做过努力抗争,在觉醒过后完成了对自我身份的构建,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成为了文学史上经典的女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三十年代,戏剧大师曹禺又为世界女性画廊增添了三个奇异的形象.她们中有虽为人妻、人母,却不守妇道,犯有“通奸”乱伦”之罪的神经质女人;有玩世不恭,享有“大众情人”之称的高级交际花;有背着丈夫、婆婆偷野汉子的“狐狸精”.这三位女性形象分别出现在曹禺早期创作的戏剧《雷雨》、《日出》和《原野》中,她们是繁漪、陈白露和金子.她们都是全剧的“灵魂”所在.曹禺通过三位具有不同身份,地位,处于不同背景和环境下的女性形象深刻揭示了那个罪恶的旧社会腐朽没落、必将崩溃的本质,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三位女主人公不同的遭遇和命运探索戏剧大师曹禺创作道路上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聊斋志异》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不同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她们是善良的鬼怪狐妖,她们敢于追求婚姻的自由,她们是不输男儿的女强人,她们是经商的奇才。本文通过对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来一窥《聊斋志异》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据统计,全书五百余篇,其中描述女性的作品,占一半以上。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妇女形象,她们或为人妻,或为人母,是作者笔下悍妇、妒妇、女强人、女豪杰以及善良贤惠、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女士和老舍先生分别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社会生活和身处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的独特心境,写出了不朽的短篇佳作---《金锁记》和《月牙儿》。虽然男女有别,但两位作家都以女性视角观察社会,用男性缺席的结构方式叙述故事,写出了两代女性的悲剧人生。对比《金锁记》中的长安形象和《月牙儿》中“我”的形象,发现二者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如何理解其相似,怎样看待这两个形象背后潜藏的时代投影,需要从“她们共同的命运注脚---缺月意象”、“母亲主导下的宿命式悲剧”、“作者身世在小说中的投影”三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白露和茶花女分别是曹禺《日出》和小仲马《茶花女》中的人物。她们正值生命旺盛之年,就在风尘中带着淡淡的悲哀和无奈的“涅槃”情绪走向了生命的最后归宿。本文试把陈白露与茶花女这两个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有着相似的境遇而又有着不同个性的文学形象放在同一视角下审视比较,旨在透过这两个形象悲剧意识的嬗变及其衍进所呈现的复杂的社会内涵来探视其悲剧意义和审美形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陈白露和茶花女分别是曹禺《日出》和小仲马《茶花女》中的人物。她们两人都是文学中典型的妓女形象,都经历了几近相同的悲剧命运。文章把陈白露与茶花女这两个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有着相似的境遇而又有着不同个性的文学形象放在同一视角下进行审视和比较,通过这两个悲剧形象所呈现的复杂的社会内涵来剖析其悲剧意义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了茶花女的形象,这个形象与我国明代通俗文学作家冯梦龙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塑造的杜十娘,同为风尘女子,都是世界文学形象中典型的名妓形象。虽然她们生活的时代和国度不同,个人的性格也存在差异,但是却都上演了一幕人生的悲剧。本文将对造成她们人生悲剧的原因作初步的探讨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
王昭君在马致远、郭沫若和曹禺的笔下分别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马致远的《汉宫秋》里,她是一位富有民族节烈光环的明妃;在郭沫若的《王昭君》里,她是具有叛逆意识的娜拉;而在曹禺的《王昭君》里,她又成了肩负民族和解使命的阏氏。这不同的形象,分别是作者所处时代的不同时代精神的映现。但这三个形象有一点相同的是,她们都是中国传统的“士”的精神的载体,不过这种“士”的精神只是一种守成性的,而不是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12.
薛娇 《考试周刊》2015,(1):21-22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创作的《飘》及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分别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娜拉。虽然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但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位作家思想上的共鸣,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和郝思嘉,具体分析她们在社会地位及女性独立意识觉醒两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鲁迅、高尔基、巴尔扎克、叶圣陶等几个中外名作家,为后代塑造了几个可贵的“母亲”形象,他们从不同的时代、各异的环境及多方的角度,共同描写出“母亲”们的活生生的个性和时代特征。通过母亲的形象,真实地再现当时的风貌,当地的风情,深刻地反映了那时的社会现实,使“母亲”们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批闪着时代光芒的珠宝。现在让我们逐个来赏析一下这些母亲形象殊异的风姿。鲁迅先生在《药》一文里,写了两个母亲形象一一华妈妈和夏妈妈。刻画她们的笔墨虽不多,但却形象鲜明,个性独异。她们共同生长在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这块土壤上,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她们都有被封建礼教和迷信的软刀或封建统治的钢刀杀死的儿子,中途“殇子”的悲惨遭遇,都是封建统治的受害者,都是中了愚昧迷信这味“药”的毒液很深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创作的《飘》和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分别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郝思嘉和娜拉。虽然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并没有阻碍两位作家思想上的共鸣,这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娜拉和郝思嘉,具体分析她们在女性自我独立意识觉醒后不同的自我救赎和不同的前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中国女作家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美国女主家凯特·肖邦的《觉醒》中两位女主人公的形象。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她们扮演着冲出时代樊笼的女性先驱角色,探究她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中相似的觉醒和孤军奋斗历程,由最初的矛盾冲突、挣扎反抗到最后失败而终得出一些规律,以此给追求自身解放的新世纪的现代女性以启迪。  相似文献   

16.
谭恩美在其小说《接骨师的女儿》中刻画了两位母亲形象。在分析两位母亲的生活经历以及她们的被迫失声的基础上,认为她们虽然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命运却都很悲惨。  相似文献   

17.
王熙凤和郝思嘉分别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和美国畅销小说《飘》的主人公。她们都是世界文学画廊中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在她们身上都体现出了女强人的特征。本文试从她们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对夫权的僭越,非凡的自信与才干三方面来分析,说明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女性意识在觉醒的初期都带有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李晓乒 《文教资料》2014,(31):72-74
张爱玲与艾米丽·勃朗特作品中都展现了独特的母亲形象。在《呼啸山庄》和《金锁记》中,发现两位作家均以其特有的方式塑造了恶母形象。两位女作家因为生平遭际,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传递了她们对母亲所怀有的和而不同的情愫。  相似文献   

19.
台湾女作家朱秀娟和大陆女作家张洁虽然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但基于共同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认同,她们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准了“女强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意在倡导女性的自我觉悟与自我完善,建立起女性的独立人格。她们的出现,共同丰富着中国当代小说画廊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标志着女性意识的日臻成熟和当代城市小说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两岸女作家笔下的“女强人”形象塑造的异同比较来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社会内涵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祝福》《边城》《荷花淀》几篇小说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几个不同时代的女性,她们的命运各不相同,归其原因,时代是造成她们不同命运的根源,而产生不同的春天。教学中不妨比较阅读,以更好地把握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