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政类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体现一个媒体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周报是新闻媒介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是周报在参与时政类新闻报道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局限和时政类新闻的时效性产生了较大的冲突,导致了周报在进行时政类新闻报道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吸引受众群体,在周报销量下降的同时,也会为周报在一个地区的公信力和传播价值产生深远影响。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下,周报要深刻挖掘自身存在的优势,从时政类新闻纵深角度出发,对时政类新闻进行深度挖掘,强化对本地读者的服务和信息报道,加强周报和新媒体的融合,从而不断提升周报的新闻报道深度,更好地吸引读者群体。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周报如何做好时政类新闻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左国辉 《新闻窗》2012,(1):17-18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新闻媒体把握新闻舆论导向、提升新闻队伍素养、密切联系群众关系、提高媒体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深入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中,作为面向城市读者关注城市生活的城市周报,结合实际大力推进“走转改”。努力践行“三贴近”,是提高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以市场为重要特征的非时政类报刊采编策略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3.
黄玲 《中国出版》2012,(5):34-37
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备受各方关注。晚报、都市类报纸、财经类报刊2012年9月底前将全面完成转制任务。在这三类非时政报刊中,财经类媒体不仅是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还肩负着我国经济信息传播、解读的历史重任",中国制造"当然需要"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4.
作为生活服务类报刊中发展最为迅速、表现最为活跃的一支生力军,城市周报正从中国各城市中异军突起。在城市周报发展方兴未艾的形势下,如何从城市风格、品味时尚、分众消费三个方面把握城市周报发展的脉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赵少红 《新闻世界》2014,(9):277-278
非时政类报刊改革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攻坚非时政类报刊堡垒,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被新闻出版总署列为2011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核心工作,并给出了总的时限要求: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将于2012年9月底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的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在大范围内把新闻出版单位推向市场,参与市场化竞争,实际上是在保持党报党刊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放开非时政类报刊。这样既有利于整体舆论的稳定,又能够放开搞活非时政类报刊媒体,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次巨大进步。作为内蒙古地区期刊改制的先行者,文苑报刊社借非时政类报刊改革东风,抓住了发展良机,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在改制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思考,笔者现整理成文章,供大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虎 《传媒》2006,(1):24-27
2005年报刊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然而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却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在岁末年初之际,我们针对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经营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能够对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报刊一万余种,只有极少部分是肩负党和国家重要喉舌使命的时政报刊.伴随着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紧锣密鼓地进行,新闻出版改革成为文化体制改革中最大的亮点,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何凌虹 《新闻窗》2012,(2):90-91
根据《贵州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去年9月前,我省32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应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工作。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体制改革,是落实中央部署、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报刊出版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慧聪国际 《传媒》2005,(11):61-61
数据说明 中国重点城市报刊零售监测是由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继报刊广告连续监测成功运作6年后,在积累了多年的零售发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的一个长期连续研究项目。监测于2005年5月8日正式启动,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南京、杭州等7个重点城市,包含都市类、财经类、时尚类、IT类、体育类、时政类、生活类、家居类等类别的200份报纸和杂志。  相似文献   

11.
60周年国庆,即便主管部门不下达硬性通知,媒体逢如此大事,也有制作大报道的冲动。时政类周报和期刊的作品以大手笔、大制作展现了大策划、大视角。  相似文献   

12.
田加刚 《青年记者》2009,(20):12-15
60周年国庆,即便主管部门不下达硬性通知,媒体逢如此大事,也有制作大报道的冲动。时政类周报和期刊的作品以大手笔、大制作展现了大策划、大视角。  相似文献   

13.
传媒资讯     
中央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规程出台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已制定出台《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基本规程》,供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魏思思 《编辑之友》2011,(Z2):37-38
随着国家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已经在行业内迅速推开。新闻出版总署有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300家非时政类报刊完成转制,201 1年内还有5 00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开始转制。作为非时政类报刊中的重要一分子,原来所属事业性质的部分学术期刊,真正迎来了"企业化"的机遇和考验。对于那些已经转制成为企业性质的学术期刊主体,如何在"企业化"的过程中走出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是摆在每一位学术期刊从业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媒体传真     
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明年9月底前完成据悉,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正式公布,2012年9月底前将全面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任务。此次全国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共涉及4000多家出版单  相似文献   

16.
从香港周刊的生态看城市周报的经营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周报,是指近几年来在国内许多大城市出现的以城市读为受众,以生活消费为主题,以娱乐时尚为特色的服务类周报。这些报纸不仅以可读可用的内容赢得读青睐,而且在媒体经营上的业绩令人称道。而在香港,以娱乐时尚为主的周刊杂志,一直是媒体市场最具活力的部分。分析香港周刊市场的生态,对于把握内地城市周报发展走势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疆新闻出版》2011,(5):17-1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联合下发《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长期以来,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作为党报党刊等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以外的报刊出版单位,在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8.
正2012年2月,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试点工作在安徽、上海启动。推动非时政类报刊转企改制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报刊出版业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整合重组优势资源、优化报刊业结构,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  相似文献   

19.
《莲池周刊》是保定日报主办的一份生活服务类生活周刊,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年广告收入700万元,年赢利近200万元的“保定人的生活手册”。在全国中等城市当中可谓独树一帜,2010年获得全国城市类报刊联谊会授予的“最佳服务型城市周报”和“最具城市生活城市周报”两项殊荣。  相似文献   

20.
今年伊始,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以下简称非时政类报刊改革)进程提速。年初,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杂文报、现代护理报、糖烟酒周刊杂志等5报3刊列入河北省第一批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单位名单,6月又陆续有报刊被列入到第二批名单。 从近年来的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终于走到实际操盘。结合工作实践和政策精神,我想就非时政类报刊改革谈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