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包括建设国家形态的民主,也包括建设非国家形态的民主,但注意力是在国家制度上,而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的重要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以党内民主建设示范、带动、推动人民民主建设,是新时期以来中共探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捷径.其依据有三:1.由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2.由中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所决定;3.由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探索党内民主建设和处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关系思路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机械地理解和运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实现形式的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三者年会制的关系上,造成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等条文规定相冲突的窘迫.要保证党内民主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并能实行"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应按照在"民主集中制"前提下讨论"民主"的思路,重新思考这一问题.具体要求是:1.当今中国需要一个坚强的贯彻民主集中制精神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2.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国家民主的大局、整体、长远利益意识,同时按照"民主-集中"的路径,集中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智慧,形成符合实际的行动计划;3.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尊重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的首创精神和成就.  相似文献   

3.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非常活跃.陶行知在此期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民主和民主教育的文章,对民主教育进行了集中的阐述.他希望通过民主教育"为教育招兵,为民主募马",提出"民主是中国的精神维他命"、"教师是民主的酵母"、"在民主生活中学习",以及"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等主张,发表了自己对于民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独特见解.他把教育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基础,主张从小学生和小学教师做起,开展民主教育的普及运动,以提高社会民众的民主素养.陶行知的民主教育主张是其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既有助于考察现代中国的民主教育进程,更有助于考察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4.
在高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这样一种观点:民主是对暴力的否定。其依据是在分析民主时都把它和暴力相联系。说明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认识偏差,需要澄清。 对民主是否是对暴力的否定这一命题,我认为要做具体地辩证地分析,不能一言以概之。我们知道,民主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非国家形态的民主,包含民主作风、民主习惯等,这种形态的民主是不具有阶级性的,显然也就不能和暴力问题挂钩。但是,我们所研究的不是非国家形态的民主,而是国家形态的民主,作为国家形态的民主,它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组织国家机关、管理国家事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主”、“普世价值”与“普世民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国家形式和国家形态的一种,其实质是阶级统治.在阶级和有阶级的社会,根本不存在为一切国家、一切阶级和一切人所共同接受的普世价值,也不可能有所谓全人类共同享有的普世民主.  相似文献   

6.
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首先,在当今民主政治的实践中,没有也不可能存在一个在所有国家行之有效的民主模式,这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与代表资产阶级的少数人掌握国家政权的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根本区别。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要自觉抵制民主社会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是民主国家,整个国家的主导制度是间接民主,但其中也有直接民主的因素和成分.村民自治就是一种在农村基层社区实施的直接民主,这一基层直接民主通过村民会议、村代表会议、村选举委员会、村级直选等形式来表现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但是,村级直接民主的践行中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健全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从"阶级民主"过渡到"人民民主",体现出了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民主保障的真实性等特点和优势,但现阶段人民民主的发展程度还不够高,人民民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还远未充分展现出来。因此,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大力加强人民民主建设,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的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它继承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合目的性与手段性、合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的民主模式,是民主与专政、民主集中与民主协商、国家治理与群众自治的有机统一,具有突出特色和显著优势。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精髓和中国民主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体系的关键性抉择。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破解世界民主困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题中之义,坚持并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发展党内民主被赋予了更高、更重要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来,经过几代共产党人的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的道路清晰地描绘了出来,这就是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的政治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科学沙文主义与民主和自由的基本原则是不相容的。科学不能凌驾于民主和自由之上。科学家未必是要尽可能地向社会公众提供真理;科学共同体的内部自我纠错机制未必能够确保纠错成功;现代科学耗用大量社会资源的活动,需要对社会公众负责;普通公众的“本土性”知识可以发现和纠正科学共同体的错误。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应当与人类其他文化传统进行公平、自由竞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应当与国家权力分离。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的思想自由,才能保障科学和其他文化传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根据中国当前的具体国情加以变革;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需要提高执政水平和管理能力.中国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迎接加入WTO后面临的制度挑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新的治理形式,对扩大党内民主并带动人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重点阐述党内协商民主的概念内涵;党内协商民主的价值;党内协商民主的现实性;以及促进党内协商民主应该处理好的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古希腊城邦民主为起点,民主及其实现形式就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不同的民主理论都将自己的民主及其实现形式当作民主本身而贬低或指责对方。民主实现形式在沿着各自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对立。因此从对民主及其实现形式进行区分比较。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民主的合法性,扩大共产党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个不弱于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如果是一致的,则是不完全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明确揭示和证明自己把握“真”的能力限度。在这一点上,达尔似乎和哥德尔心心相通,拥有哈耶克式的知识论。达尔的多元主义民主通过多元因子的协同作用,使民主的影象越来越清晰。达尔对理性抱有深深的疑虑,因而不曾也不敢建构一个完美的形式系统以建构完美民主。民主从达尔开始具有了合理性。从乌托邦的纯粹民主步向了经验的协商民主。多元主义民主的合法性在博弈协商的过程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有些学者提出了民主自治这一新理论,他们大都指出我国的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但很少有人能把民主与自治的理念和关系进行合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实质上,自治是趋向于民主的,它和直接民主、间接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等一样,是民主的一种形式,只不过这种形式要更接近于民主,而民主则只不过是民主制度的评估工具或理想蓝图。  相似文献   

17.
选举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两大民主形式,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协商民主作为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作为一种民主理论,协商民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方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走“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道路。这既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历史和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由党的领导地位、执政地位以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民主作为现代化的一种内在特质,随着现代化的全球性展开,表现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但不同民族国家实现民主的道路、民主实现的具体样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必然是各有自己的特殊性。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历史,中国现代化所处的特殊阶段,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能离开也不能绕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应看做是中国民主化道路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西方协商民主起源于西方民主政治,它吸收了西方民主的历史成果,并努力克服其局限性。西方协商民主是对传统民主理论的批判与继承,也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民主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