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77):186-187
<正>《指南》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即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我们称之为反馈。反馈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出知识信息,并回收知识,信息被利用和传播效果的活动。但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幼儿提出一个话题之后,教师的反馈语中较  相似文献   

2.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从小尊重和培养幼儿的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已日益得到教师和家长的广泛认同.怎样才能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呢?用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  相似文献   

3.
幼儿发展的问题,是现代幼儿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我们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就要做到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支持幼儿的自主发展,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相似文献   

4.
教育改革到今天,“尊重儿童”已成为共识,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它表现为教师的要求同教师尊重幼儿的意识之间的种种既矛盾又一致的关系。 1.要求必须伴随尊重。教师在设计、渗透或提出教育要求时,是以尊重的方式进行的,它包括尊重幼儿的历史(幼儿的经验、个性、行为习惯等)、现状和潜在可能性,促使幼儿在要求面前保持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案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水墨画教学中我以我的一些教学实例来谈谈,如何发挥教师的“杠杆”作用。 一、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 当幼儿的感知觉得到满足时才能激发他们浓厚的作画兴趣,所以,在水墨画意愿画中教师要尊重幼儿自己对作画内容和画法的选择;在水墨画临摹画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心理活动和意愿;在水墨画创作画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并要求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因此,在幼儿园工作中,幼儿的安全问题成为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任务就是往幼儿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幼儿说,代替幼儿做,没有给他们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幼儿就显得茫然失措.  相似文献   

8.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任何人交流。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将他们安置在自己的身边,亲近他们、抚爱他们,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的谈话氛围,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孩子们交谈,树立语言交流的自信心,激起其"敢说"的欲望。一、以尊重为前提,维护幼儿话语权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话语权受尊重的情况并不乐观。有些孩子在家话多,家长就会认为孩子"多嘴多舌";有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和话语权力密切相关.通过话语设计,教师应对学生表示尊重与合作请求,激发学生的合作,师生共享课堂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建学生话语权,首先要关注小学英语课堂,分析学生话语权缺失情况;其次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在英语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并开辟多种会话空间,拓展课堂教学对话圈。  相似文献   

11.
姚虹 《考试周刊》2013,(53):190-191
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教师要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培养幼儿独立性,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蔡娟 《学周刊C版》2020,(1):177-177
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自我意识与独立需要.在幼儿园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帮助幼儿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现阶段,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此帮助小班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和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一、为什么倾听 1.教师倾听学生是尊重学生的重要体现。 课堂教学中,教师倾听学生就是对学生话语权的尊重。教师倾听学生,虽然听到的可能只是一些零碎的、简单的、幼稚的观念和看法,但这些却构成了学生未来发展的现实基础。因此,对学生话语权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通常将教师与幼儿看作是评价的客体,认为衡量一个课程的优劣标准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能否在课程中得到最大发展。这种评价观忽视了教师与幼儿在课程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教师与幼儿在课程发展中的话语权。如何在课程评价中体现教师与幼儿为主体的评价观呢?  相似文献   

15.
许俊芬 《考试周刊》2009,(10):172-172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尚未完善,幼儿的可塑造性强,但知识经验匮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生命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新《纲要》要求教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在幼儿园必须受到充分的保护和照顾.同时强化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6.
3~6岁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远未完善的重要时期,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安全与自我保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的能力,但是,目前在教育实践中这一点往往被教师所忽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此课题研究小组在向幼儿进行安全与自我保护教育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尝试,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安全教育的特性,运用多种教育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力图达到幼儿能内化安全与自我保护知识,获得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自觉行为,增强安全自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游戏保障,促进幼儿游戏本能的发挥.但在当今幼儿园游戏中,幼儿与教师错位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幼儿作为有游戏需要的个体未得到尊重、家长作为幼儿发展支持者未端正教育观念、教师作为游戏指导者未发挥其应有作用.对此,应做到明确定位,幼儿与教师各为其主;互惠双赢,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氛围创设,幼儿园与教师双向营造,以促进幼儿游戏的有效开展,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愉悦感、轻松感.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的教师职业口语中,主要强调语言的规范性、教育性、科学性、生动性和可接受性,而随着社会意识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开展,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试行,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幼儿园都要求教师着眼于人格素质,实施尊重教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举止言行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对幼儿人格的尊重,不仅体现在教师与幼儿“平起平坐”这一点上,教师在利用语言这一主要工具进行教育和组织活动时,如何选择好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区域活动就是教师依据幼儿的发展以及兴趣的需求,为幼儿在幼儿园中开辟一定的活动区域,使幼儿在自主的活动中去学习,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以幼儿发展为方针,尊重幼儿的自主行为,注重环境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加强在活动中幼儿和教师的互动,促使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非幼儿专业教师在教幼儿活动中势必会遇到很多困惑,针对非幼儿专业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困惑,学校和非幼儿专业教师都要思考要采取的解决办法。非幼儿专业教师也要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和每一位幼儿的情绪变化,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