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的2月9日,我按照社里的统一部署,参加了总政组织的“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当时,我被分到驻辽西比较偏僻、艰苦的某集团军炮兵团指挥连蹲点。在蹲点的10天里,我了解到很多在编辑部了解不到的真实情况,采写了《“我们不愿这样投弹!”》、《商连长拒礼》、《阵阵清风扑面来》3篇题材鲜活的稿件。我是我们前进报社第一个蹲点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发稿的记者。稿件见报后,基层反响较好,总政宣传部在《宣传情况》中还表扬了我写的两篇稿件。结合这次采写活动,我有三点体会和感受——只有真诚地融入官兵才能看到真实的基层这次下基层连队蹲…  相似文献   

2.
记下连蹲点,是报社的一个优良传统。为了尽快熟悉基层、了解基层,采写出贴近基层、贴近战士的作品,去年3月19日至4月26日和今年4月12日至5月10日.我先后两次住到连队,体验基层连队生活,体味战士喜怒哀乐,在编辑部领导和记部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分别采写了两组记蹲连稿件(共6篇),稿件见报后受到了不少好评。在采写稿件的过程中,我对寻找线索、提炼主题和框架构思等产生了一些感悟,觉得颇有些收获。  相似文献   

3.
从2006年3月16日至7月16日.总政宣传部精心组织了一次重大宣传战役——“记蹲点看基层”采访报道活动,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效果之好,足可以与以往全国全军媒体大型采访活动相媲美。《火箭兵报》对这次采访报道活动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实施,先后派10名记到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连队蹲点采访,采写编发37篇稿件,其中23篇在一版加框刊发,10多篇稿件被评为当月优质稿。此次采访活动引发了我们对新闻报道贴近性的深层思考,同时也对军队媒体的宣传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盛夏七月,作为军报参加“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的最后一名记者,我一头扎进了广州军区“官兵团结模范连”——某集团军高炮团七连。在近半个月的日子里,自己在与官兵摸爬滚打之余,在《记者蹲点看基层》专栏里刊发了《这里的风气催生战斗力》、《这里的风气真能培育人》、《这里的风气源自敢较真》、《这里的风气让人底气足》、《这里的风气有益干事业》等5篇稿件,编辑部和值班的社领导对此组稿件倾注了不少心血,也给予了较高评价,有的稿子还被评为“当天好新闻”。《这里的风气催生战斗力》一稿,还获得了总政宣传部《记者蹲点看基层》优…  相似文献   

5.
早就听说处在祖国“北极”的边防连队很偏远、很艰苦、也很神奇,但一直没有机会去瞅一瞅。2006年报社的领导把我安排在边防九团四连蹲点,终于有了机会零距离接触到“北极”的边防连队和官兵。  相似文献   

6.
说起张树森,在军队的报刊上经常能见到他的大名。他担任某集团军报道组组长4年来,该集团军连续4年被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连年被《解放军报》社和军区评为优秀特约通讯员、最佳作者,连年立功受奖──这些与他满腔热情投身于新闻事业是分不开的。情洒基层结硕果热爱基层、深入基层,是张树森采写新闻稿件的“法宝”。自他爱上新闻工作就养成厂常下基层蹲点的习惯。他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基层度过的。他的女儿琳琳,打小就晓得有一个来去匆匆的爸爸,在不在家已习以为常。他下连队蹲点与连队干部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促膝…  相似文献   

7.
对我来讲,切身感受到广播宣传大有干头、大有作为,还是从一次具体的采访活动开始的。1991年初夏,我接受了中央台军事部赋予的任务,到位于河南西部山区的某部红一连采写纪念建党七十周年的广播新闻。红一连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支部建在连上”的荣誉单位,当年,毛主席亲自在这个连队进行“支部建在连上”试点,与连队官兵一起就餐。江泽民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也与红一连官兵合影留念并题词勉励。红一连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党支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创造了许多新的成绩,迈出了新的  相似文献   

8.
新疆塔城军分区党委一班人十分重视新闻报道的宣传作用,他们除了鼓励报道员多写稿外,还经常给报道员提供新闻线索和写作素材。无论是下基层蹲点、检查工作,还是到军区开会,首长们回来后都会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报道员,有时还与报道员共同拟定写稿内容,指导报道员抓住宣传重点。一次,军分区政委陈作明从边防连队蹲点回来,把新闻干事叫到办公室谈了他对边防连队三年读书成才活动检查的结果,并叫他再深入来访。后来,这位新闻干事根据这条线索采写的《边防某团三年读书成才活动成绩斐然》,先后被《解放军报》、《新华社每日电讯…  相似文献   

9.
离开我蹲点采访的“临汾旅”一营二连已经有段时间了,仍时时有“梦回吹角连营”之感。3月13日至25日,我有幸作为人民前线报社派出的首位记者,在具有光荣传统的“神枪手连”二连蹲点采访。10多天时间里,我睡在排房,吃在饭堂,和士兵兄弟站在同一个队列里,以亲历式报道形式,采写了《郭班长“解梦”》、《徐连长巧煮“夹生饭”》和《做战士的“成功之母”》等3篇稿件,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亲兵、爱兵、带兵的主题。睡在我上铺的班长竟然听得懂梦话我所蹲点的二连是一支英雄连队,1984年被南京军区命名为“神枪手连”。一走进连队,门前雕塑“我是…  相似文献   

10.
李鹏  张锋 《军事记者》2012,(3):17-18
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传统媒体带来一股新风之时.以整合见长的网络媒体。应该如何融入其中。实现自身的“走转改”?在全程参与中国军网“新春走军营”采访活动中,记者到边防、赴海岛、住连队.与官兵一起守岁吃年夜饭.和新战友一起进行野营拉练,有了许多收获和感悟。  相似文献   

11.
煤炭企业的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报道形式,又是一种对基层煤矿进行调查研究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蹲点"采写在煤炭企业新闻报道中尤显重要,需要传承和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蹲点"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去年上半年,我们开展了"记者蹲点看基层"采访报道活动,历时4个月,派出了包括社领导在内的12名记者,到边海防哨所和连队蹲点采访,达到了锻炼队伍、改进作风的目的,发现和报道了一些  相似文献   

13.
牟国云 《军事记者》2006,(12):37-38
金秋时节,总政在北京召开中央新闻单位及军兵种报纸“记者蹲点看基层”新闻作品评选暨颁奖活动。由《人民军队推荐选送的一篇我在世界驻兵点最高,全军海拔之最的喀喇昆仑高原神仙湾哨所蹲点采写的组稿之一《神仙日子不一般》,荣获优秀新闻作品二等奖,总政宣传部领导在颁奖总结会上特意表扬了我,“创下了军事记者在全军海拔最高的哨所蹲点采访时间最长记录的人之一”。当我手捧烫金的获奖证书,眼泪禁不住滚落下来。回想起今年5月在神仙湾哨所蹲点采访的日日夜夜,感慨颇多,思绪又飞到那“六月雪花舞、四季穿棉袄、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王前喜、邹俊报道:3月,新疆军区某部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使该部42名新闻报道骨干的新闻采写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培训期间,该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的方法和思路把培训班办得有声有色。培训班邀请军内外媒体的编辑记者为新闻报道骨干们讲授了相关的新闻业务知识,同时组织新闻报道骨干们到驻地报社进行参观见学活动,让他们真正了解了一篇稿件从寄出到见报的程序。培训中,他们还组织新闻报道骨干深入到基层连队的班排和训练场进行实地采访。这次培训,富有成果。新闻报道骨干在培训期间采写的10篇(幅)稿件先…  相似文献   

15.
[原稿]旅长睡在我上铺以前在我心目中,旅领导都是高高在上、很难接近,不要说有事找领导了,连走在路上远远看见领导就躲了,生怕被领导看见说这不是那不是,影响连队形象。现在我的感觉全都变了,我认为,首长原来一点都不难说话,且很容易让人接近。要说为啥,这还源于上次旅长来我们连蹲点,他就睡在我的上铺。我想像,旅长来连队蹲点应该住的是连队的小单间,铺的是连队的招待被,就在他来我们连蹲点之前,连队还专门给旅长挑选了公务员,可哪里想到,旅长却自己打着背包来到连队,根本不用我们当公务员,住在班里面,与我们面对面的说话,和我们干同样的活…  相似文献   

16.
那是2000年的冬天,时任师机关参谋的我来到所属装甲团坦克五连蹲点,任务主要是指导连队搞好士官转改和老兵退伍工作。随着我军士官制度的改革,士官在管理教育上出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当时部队就流传着“一级士官忙花钱,二级士官忙婚恋,三级士官边走边看”的言论,所以说,士官在消费和婚恋上暴露的问题相对多一些。军内报纸杂志也不断刊出许多加强士官管理教育的理论文章。所以,到这个连蹲点,我对士官管理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在与时任该连连长杨明亮了解连队建设情况的过程中,他提到连队有一名一级士官,违反规定使用手机,不仅背上了沉重的债…  相似文献   

17.
沈阳军区前进报的领导班子特别重视编采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领导带头深入一线下连队,编辑记者长年累月在基层,报纸办得颇受官兵喜爱,贴近性和指导性都很强。本刊上期刊发了前进报社长郭宝山同志撰写的《"记者蹲点住班"采访活动实践对加强和改进新闻作风建设的启示》,让我们地方新闻同行受益匪浅。本期我们请"蹲点住班"的编辑记者给我们谈谈他们是怎样和基层干部战士打成一片的,是怎样到新闻源头找新闻的。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理性思考是那么深邃,他们的切身体验是那么深刻,字里行间展现了当代军事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了年轻军事记者的激情和热情,展现了军事新闻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相信他们的文章对我们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暮春时节,来到海防四连蹲点,最先引起我注意的不是咆哮的海浪和呼啸的海风,而是高大、粗壮、挺拔的木棉树。此时,木棉花绽放正旺,酷似一只只火红的风铃,骄傲地挂满了笔直的树杆上,仿佛响青春奔放、活力四射的铃声。从机关到基层,这次能实实在在地在连队住几天,过一段久违的连队生活,时时置身生龙活虎的兵阵,一切都很陌生,一切又是那么熟悉。每天夜晚,我枕着风声涛声,闻着兵的鞋臭味和汗味入梦;清晨,哨声准时把我从梦中催醒,昂扬高亢的口号声振作了我一天的精神。海边那一轮初升的红日,更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我不由合着兵阵的节奏,在木棉…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解放军驻昆某部政治部邓忠开:去年初,我从基层连队调到部队政治部报道组,当一名报道员。那时,就连新闻“五个W”是什么我也不知道。采写的稿件都是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新闻干事向我推荐《新闻与写作》。其中的“新闻来稿评析”、“新闻选择探微”、“新闻标题写作”、“采写体会”等专栏通俗易懂,一下把我吸引住了。我把1992年至今收藏的  相似文献   

20.
近日,我来到辽宁陆军预备役192师驻铁岭高炮团的编兵单位——辽宁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前进报社开展的记者蹲点活动。有生以来第一次下到360米深的矿井下。我感到,记者当兵是一次很好的到基层一线蹲点调研活动,到基层一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