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一: 老师请小朋友们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读时教师板着脸,毫无笑意。读完后,老师淡淡地说:“读对了,请大家一齐读。”然后仍然无任何表情地看着学生读生字。学生见此情景,也读得有气无力。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师:想听老师读读课文吗? (教师配乐入情入境地范读,学生陶醉于教师的范读) 师: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把课文读好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师和这课的生字是好朋友。你们要想也把课文读好,首先就得认识这些生字朋友。请把你刚才标△的字多读几遍,自己读完后,再跟同桌互相检查,看是不是把这些字都读准了。老师相信大家会想出办法把这些字记住。 (生自己识字,同桌互读互听) 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看同学们能不能把本课的生字读准。电脑依次出示:脚、步、悄、丁、冬5个课文第一小节的生字,指名认读,又把生字放在诗句中让学生认读。之后,出示第一小节,让学生练读。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描写好的琴声感人时 ,说 :“转轴拔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其实 ,说话的道理与此相同。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感人的魅力 ,一定要做到“四分含情 ,六分叙理”。教师对学生说的话有没有“情” ,其结果是不相同的。以下两个教学片断中 ,同样是对学生读的评价 ,两位教师不同说法所产生的效果就很耐人寻味。片断一 :一位老师教《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生字学完了 ,老师请一位学生读生字卡。一个“铸”字挡住了去路。“谁来告诉他 ?”老师问。一位学生站起来 ,把正确的读音告诉了处境尴尬的同伴。随即 ,老师让他连续读了三遍。“记…  相似文献   

4.
请先看两个课堂片断:片断1:当初次欣赏完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首乐曲后,老师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情绪,自己设计舞蹈动作来表现乐曲。当乐曲再次播放时,学生却不知所措,有的站在座位旁胡乱地舞动着双手,有的嘻嘻哈哈笑个不停,有的则干脆坐着不动,一脸茫然地看着别的同学,教室里一片混乱……片断2:上课时,老师面带着微笑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跳一跳好吗?”当齐声回答“好”以后,教室里便响起了美妙的歌声,并有伴随着音乐旋律的表演:“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同学们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欢乐,他们一边有表情…  相似文献   

5.
一、案例描述1.甲老师的教学。师:小朋友们,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生字宝宝”。(出示“灭”的生字卡片。)这个字应该怎么读呢?(出示拼音。)请大家跟着老师读。  相似文献   

6.
自制生字扑克学生自制扑克型生字卡,在课堂中小组内互玩打牌游戏,边出牌边读出字音,谁先把手中的汉字打完,谁就是“学习生字小能手”。在打牌的过程中,把不会读的字放一边,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把手中的牌继续打完。学生经常欲罢不能,在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些生字。“我当小老师”学生把自制字卡带入课堂进行“我当小老师”的游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己会读的字用不同的方式教给其他同学,如:领读、组词、说句子等,一个接一个地教下去,不会的放在一边,请教老师。这种轻松、有趣的识字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快乐中认识了生字,而且…  相似文献   

7.
<正>我校近期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两位教师执教的都是《北大荒的秋天》第二课时。通过对比,我感到了传统教学理念与新课标教学理念之间的差异。一、学生读的方式第一位教师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学生齐读)第二位教师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快的同学也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从上面的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教师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学生齐读。它的优点是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热闹,不至于冷场;缺点是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第五册上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以“送——访”两字构建故事情境 ,结构简明 ,文字浅显 ,融思想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根据童话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可通过“读”、“悟”、“赛”、“演”等进行教学设计。一、读一读 ,把课文读通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师生可以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读准生字字音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不添字、不漏字。学生交流识字和朗读情况 :1 .出示 1 1个生字 :麦 礼 迫 保 防 搬 访 仍 俭 秘 获。鼓励学生自学 :这些生字 ,哪些不用老师教 ,你们…  相似文献   

9.
突然觉得,自己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无话可说。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每堂课都是用了“万能教学语言”。每堂课的教学基本模式为———第一课时是:1.同学们,课题为什么这样(大概)?请带着这个问题齐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生词画出来。教师最多让学生读读生字,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之后把分段的答案讲解。最多让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后就谈谈读后  相似文献   

10.
谈永康 《上海教育》2009,(17):51-52
带我们开启语文之门 韦政勤老师教一年级语文,兼任班主任。 学习“云”字,教师一般都要出示生字,注上拼音,然后请一位学生站起来读。读对了,大家一起读。读几遍后,教师就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之后带大家一起书空。学完课文,抄写三遍,第二天再默写。这几乎是学习汉字的普遍过程。韦老师在教这个字时,突破常规,提到了我们班上一个同学:“王云康同学名字里的‘云’就是这个生字。”这么一句话,  相似文献   

11.
课堂回放时间:2006年4月1日(星期六)地点:梦想剧场执教:王华(重庆市渝中区实验二小)教学内容:《画风》(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过程:师:读课题,这课讲了哪几个孩子画风呢?巧了,咱们今天要学的生字就是这几个孩子的名字。借助拼音自己读生字。生读师:小老师教读。生教读师:小老师记拼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标这一理念使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升,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一言堂”,课堂正渐渐成为真正的“人”的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放飞、灵气交汇的天堂。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对学生主体地位处理不当或理解偏颇,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一、需动真心,入微讲细节【案例】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最大的麦穗》的一个教学片断:师:弟子们是怎样走到尽头的?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三、四自然段,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认真读课文,教师则在学生中漫无目的地来回走动,有…  相似文献   

13.
吴群 《湖南教育》2008,(9):11-11
一年级课堂上,王老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读完了课文,现在,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跳出来了……”正欲点课件,忽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怎么生字宝宝又跳出来了?”  相似文献   

14.
张彦明 《考试周刊》2013,(39):36-37
<正>初中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这是每位语文老师需要仔细思索的,我有以下看法。1.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对课文中的生字难字的学习,最好的方式是指导学生课前自读课文,在阅读中自己将生字难字找出来。从学生实际出发,找出来的生难字词才准确切实。如果由教师在课堂上主观提出,则可能脱离实际。当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后,指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伴着绵绵的秋雨走进这快乐的课堂,一起学习这篇课文——《秋天的雨》。(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检查生字词。同桌之间互相指读生字,重点的字词则让“小老师”领读。)(请一组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要求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在绵绵的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生1:我看到了小青蛙、小松鼠。生2:我看到了小喜鹊。生3:我还看到了银杏树、枫树、柳树。生4:我还看到柿子、橘子。…………师:你们有的看到了小动物,有的看到了很多的水果,还有的看到植物有很多漂亮的颜色。你们是从哪儿读懂银杏树、枫树有着这样漂亮…  相似文献   

16.
请先看两个课堂片断: 片断1:当初次欣赏完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千》这首乐曲后,老师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情绪,自己设计舞蹈动作来表现乐曲。当乐曲再次播放时,学生却不知所措,有的站在座位旁胡乱地舞动着双手,有的嘻嘻哈哈笑个不停,有的则干脆坐着不动,一脸茫然地看着别的同学,教室里一片混乱……  相似文献   

17.
近日 ,我参加了南京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观摩研讨活动 ,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五年级观摩课《黄河的主人》。执教者上的是第一课时 ,在这节课中 ,教者对文中的生字新词教学作了独具匠心的设计 ,给听课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将这节课中生字新词的教学片断实录如下。: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 ,下面让我们比一比 ,看谁的预习最充分。请读读这些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羊皮筏· 子艄·公竹篙· 波浪滔滔·· 惊涛骇· 浪如履· 平地)(指名读 ,齐读)师 :这些新词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请先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互相交流。(四人小…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拜读了唐茂盛老师的《更新“生字观”关注“熟字返生”现象》一文(见《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6期),深有感触。唐老师在文中明确指出:我们的识字教学“目中无人”,学生早就自己掌握的生字,我们还一味喋喋不休地读呀写呀教呀,而对那些学生真正感到困惑急需帮助的“字词”,却熟视无睹。这就是识字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所在。的确如此,识字教学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教,对已经认识这些字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无端的浪费。如何走出这种“高耗低效”的识字怪圈呢?这里,请看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小稻秧脱险记》生字…  相似文献   

19.
有幸听了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杨屹的一节课 ,受益匪浅 ,至今难忘。她讲的是《秋天》一课。课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情导入 ,初读课文老师 :现在是什么季节 ?好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篇秋天的文章。 1 .请大家打开书 ,自己来读课文 ,边读边把生字画下来。 2 .你都画出了哪些生字啊 ?学生读 ,老师用多媒体把字打出来。3.生字就像我们的新朋友 ,来 ,和你的新朋友认识认识。注意多音字“当”的读法。二、细读理解 ,感知课文的“语脉”1 .找四个学生朗读课文 ,每人一段 ,老师 :噢 ,这么棒 ,新朋友的名字都读准了。 2 .请大家再默读课文 ,边…  相似文献   

20.
【案例1】在校内教研课上,一位老师执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册)一课。教师在带领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了脉络之后,以课后的一个大问题"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请联系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总领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